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特大型自然村垃圾处理系统,包括晾晒场和沼气池,所述晾晒场四面设有围墙,其中一面设有道路口,顶部设有透明聚热棚,所述聚热棚由设在围墙上的支撑腿支撑,中间设有沤肥窑,左右两边均设有烘干床和瓶罐堆放池,底部设有可回收废品储藏房,在可回收废品储藏房旁边各设有一个焚烧炉;晾晒场里设有与沼气池相配套使用的投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等特点。能有效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和利用化,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此农村垃圾处理系统,在垃圾处理过程中,能实现清洁卫生、无害处理、资源利用、简便易行的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垃圾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农村垃圾大致有有机垃圾、非有机垃圾、建筑垃圾以及有害物垃圾等四种, 目前农村垃圾没有好的处理装置,大都采用空地堆放或就地掩埋,这两种方式均会造成二次污染,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情况提供一种特大型自然村垃圾处理系统,该垃圾处理系统能针对垃圾的不同种类进行分别处理,特别是有机垃圾经过该系统处理后,能够变废为宝。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一种特大型自然村垃圾处理系统,包括晾晒场和沼气池,所述晾晒场四面设有围墙,其中一面设有道路口,顶部设有透明聚热棚,所述聚热棚由设在围墙上的支撑腿支撑, 中间设有怄肥窑,左右两边均设有烘干床和瓶罐堆放池,底部设有可回收废品储藏房,在可回收废品储藏房旁边各设有一个焚烧炉;晾晒场里设有与沼气池相配套使用的投料口,沼气池旁边设有工作人员休息间,在晾晒场的旁边还设有灰渣和破碎玻璃填埋池。所述焚烧炉由烟囱和炉体组成,其中,烟囱设置于炉体上部,其烟道与炉体内部联通;炉体为内空腔体,其上部为弧形旋转体,下部为圆柱体,圆柱体的上部开设进料口,进料口处设置炉门,下部设有进风口和进气口,进风口和进料口之间设有炉栅。所述炉体的炉壁由七层组成,由外向内依次是水泥砂浆层、钢丝网层、普通砖层、黄泥石灰砂浆层、网状钢丝层、耐火砖层和黄泥石灰层。这种结构的炉壁不容易破裂,使用寿命长。所述烘干床为一个封闭的长方形箱体,其上面为铁板盖面,正面设有三个点火口, 侧面设有进气孔。所述怄肥窑为一个设在地下的长条形凹槽,凹槽的上面间隔设有带投料口的固定盖板,在每两个固定盖板之间设有活动盖板。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等特点。能有效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和利用化, 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此农村垃圾处理系统,在垃圾处理过程中,能实现清洁卫生、无害处理、资源利用、简便易行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焚烧炉剖面图图3烟尘净化池结构示意图图4水循环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烘干床结构示意图图6怄肥窑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对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可知,本技术包括晾晒场1和沼气池2,所述晾晒场四面设有围墙3,其中一面设有道路口 83,顶部设有透明聚热棚(图中未标出),所述聚热棚由设在围墙上的支撑腿(图中未标出)支撑,中间设有怄肥窑4,左右两边均设有烘干床5和瓶罐堆放池6,底部设有可回收废品储藏房7,在可回收废品储藏房旁边各设有一个焚烧炉9,其中一个焚烧炉还带有水循环过滤装置10,所述焚烧炉9由烟囱15和炉体 16组成,其中烟囱15设置于炉体16上部,其烟道与炉体内部联通;炉体为内空腔体,其上部为弧形旋转体,下部为圆柱体,圆柱体的上部开设进料口 17,进料口处设置炉门(图中未标出)用于关闭进料口,下部设有进风口 18,进风口 18和进料口 17之间设有炉栅20。所述炉体的炉壁由七层组成,由外向内依次是水泥砂浆层21、钢丝网层22、普通砖层23、黄泥石灰砂浆层19、网状钢丝层43、耐火砖层M和黄泥石灰层25,所述水循环过滤装置10包括烟尘净化池沈、过滤池27和储水池28三部分,所述烟尘净化池沈主要用于净化烟@中排出的烟气,能降低烟 中排出的烟气的有害物,烟尘净化池两端分别设有进气管四和排气管30,在排气管上设有风机31,进气管四与烟 15连通,烟尘净化池沈顶部设有一根带若干个喷淋孔42的弯曲的喷淋管,在过滤池27与储水池观之间设有高度低于池口的阻隔层32,阻隔层32的上方设有过滤网33,在烟尘净化池沈与过滤池27底部之间设有连通管 41,所述过滤池主要用于储存烟尘净化池沈净化下来的重金属,所述储水池28里面的水通过抽水机(图中未标出)再进入喷淋管形成水循环,所述烘干床5为一个封闭的长方形箱体,其上面为铁板盖面34,正面设有三个点火口 35,侧面设有进气孔36,该进气孔36通过管道(图中未标出)与沼气池2连通。所述怄肥窑4为一个设在地下的长条形凹槽37,凹槽37的上面间隔设有带投料口 38的固定盖板39,在每两个固定盖板39之间设有活动盖板40。在晾晒场1的旁边还设有灰渣和破碎玻璃填埋池84。晾晒场1里设有与沼气池相配套使用的投料口 85,沼气池旁边设有工作人员休息间86。本技术工作原理如下有机垃圾先从怄肥窑上面的投料口放入凹槽里,进行预先发酵若干天,然后移开活动盖板,取出经过发酵的有机垃圾,从进料口进入沼气池继续发酵产生沼气,一般的非有机垃圾经过晾晒场进行晾晒后投入焚烧炉进行焚烧,而对那些非常潮湿的非有机垃圾则先放在烘干床上进行烘干,然后投入焚烧炉进行焚烧。而对那些有害废品和废弃电池则通过储藏房和密封窑先进行贮存,然后集中移送处理。而从沼气池取料口取出的垃圾残渣则成为很好的肥料。权利要求1.一种特大型自然村垃圾处理系统,包括晾晒场(1)和沼气池0),其特征是所述晾晒场四面设有围墙(3),其中一面设有道路口(83),顶部设有透明聚热棚,所述聚热棚由设在围墙上的支撑腿支撑,中间设有怄肥窑G),左右两边均设有烘干床( 和瓶罐堆放池(6), 底部设有可回收废品储藏房(7),在可回收废品储藏房旁边各设有一个焚烧炉(9),所述焚烧炉(9)由烟囱(15)和炉体(16)组成,其中烟囱(15)设置于炉体(16)上部,其烟道与炉体内部联通;炉体为内空腔体,其上部为弧形旋转体,下部为圆柱体,圆柱体的上部开设进料口(17),进料口处设置炉门,下部设有进风口(18),进风口(18)和进料口(17)之间设有炉栅(20),所述烘干床( 为一个封闭的长方形箱体,其上面为铁板盖面(34),正面设有三个点火口(35),侧面设有进气孔(36),该进气孔(36)通过管道与沼气池( 连通,所述怄肥窑(4)为一个设在地下的长条形凹槽(37),凹槽(37)的上面间隔设有带投料口(38)的固定盖板(39),在每两个固定盖板(39)之间设有活动盖板(40),晾晒场(1)里设有与沼气池相配套使用的投料口(8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炉体的炉壁由七层组成,由外向内依次是水泥砂浆层(21)、钢丝网层(22)、普通砖层(23)、黄泥石灰砂浆层(19)、网状钢丝层 (43)、耐火砖层(24)和黄泥石灰层(25) 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其中一个焚烧炉还带有水循环过滤装置 (10),所述水循环过滤装置(10)包括烟尘净化池06)、过滤池、2 )和储水池08)三部分, 烟尘净化池两端分别设有进气管09)和排气管(30),在排气管上设有风机(31),进气管 (29)与烟囱(1 连通,烟尘净化池06)顶部设有一根带若干个喷淋孔0 的弯曲的喷淋管,在过滤池(XT)与储水池08)之间设有高度低于池口的阻隔层(32),阻隔层(32)的上方设有过滤网(33),在烟尘净化池06)与过滤池、2Τ)底部之间设有连通管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在晾晒场(1)的旁边还设有灰渣和破碎玻璃填埋池(84),沼气池旁边设有工作人员休息间(86)。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特大型自然村垃圾处理系统,包括晾晒场和沼气池,所述晾晒场四面设有围墙,其中一面设有道路口,顶部设有透明聚热棚,所述聚热棚由设在围墙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特大型自然村垃圾处理系统,包括晾晒场(1)和沼气池(2),其特征是所述晾晒场四面设有围墙(3),其中一面设有道路口(83),顶部设有透明聚热棚,所述聚热棚由设在围墙上的支撑腿支撑,中间设有沤肥窑(4),左右两边均设有烘干床(5)和瓶里设有与沼气池相配套使用的投料口(85)。设有进气孔(36),该进气孔(36)通过管道与沼气池(2)连通,所述沤肥窑(4)为一个设在地下的长条形凹槽(37),凹槽(37)的上面间隔设有带投料口(38)的固定盖板(39),在每两个固定盖板(39)之间设有活动盖板(40),晾晒场(1),下部为圆柱体,圆柱体的上部开设进料口(17),进料口处设置炉门,下部设有进风口(18),进风口(18)和进料口(17)之间设有炉栅(20),所述烘干床(5)为一个封闭的长方形箱体,其上面为铁板盖面(34),正面设有三个点火口(35),侧面罐堆放池(6),底部设有可回收废品储藏房(7),在可回收废品储藏房旁边各设有一个焚烧炉(9),所述焚烧炉(9)由烟囱(15)和炉体(16)组成,其中烟囱(15)设置于炉体(16)上部,其烟道与炉体内部联通;炉体为内空腔体,其上部为弧形旋转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中华,
申请(专利权)人:彭中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