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微创椎间盘手术的旋切刀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43589 阅读:4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用于微创椎间盘手术的旋切刀杆,由杆体和与杆体设置在同一杆体上的端部旋切刀(4)及设置在杆体中部的输送刀(3)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切刀(4)与输送刀(3)的旋切刀刃按照阿基米德螺旋线设计。由于将旋切刀刃按照阿基米德螺旋线设计,因此该旋切刀杆不仅具有理想的切削速度,同时也能快速、平稳地将切削下来的物质排除。(*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微创椎间盘手术的旋切刀杆
技术介绍
椎间盘是位于人体脊柱两椎体之间、由软骨板、纤维环、髓核组成的一个密封体, 它是构成人体支撑骨架脊椎的重要组成单元,能承受较大的弯曲和扭转负荷。在人的青春 期后,人体的各种组织出现退行性改变,其中脊椎盘的变化发生较早,主要是由髓核脱水所 引起的。脱水后椎间盘失去正常的弹性和张力,在此基础上由于较重的外伤或者多次反复 的不明显损伤,造成纤维环软弱或破裂,髓核就会由该处突出形成传统意义上的椎间盘突 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而产生神经根受损伤症状,从而导致众多外表症状不同的 各类腰椎疾病的发生。近年来,国际上采用介入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其中特 殊器械摘除髓核组织已经成为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此类方法通过在纤维环“开窗”,摘除 椎间盘中心部位的增生的髓核组织以降低椎间盘内压,达到间接减压的作用。在进行此类 手术中椎间盘手术旋切器已经成为较为普遍使用的一种专用手术器械。目前使用的这种椎间盘手术旋切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操作手柄和旋切刀杆。 由于旋切刀杆是直接接触病变部位,并对病变的髓核组织进行切除的主要构件,因此它的 使用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的全过程,也是决定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本专利技术人 对现有的旋切刀杆使用状况的研究,发现现有的旋切刀杆在使用中存在排屑传输不稳定的 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新型微创椎间盘手术的旋切刀杆,希望其 不仅能快速地完成旋切任务,同时也能快速而平稳地排除旋切过程中产生的切屑。这种用于微创椎间盘手术的旋切刀杆,由杆体和与杆体设置在同一杆体上的端 部旋切刀及设置在杆体中部的输送刀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切刀与输送刀的旋切刀 刃按照阿基米德螺旋线设计。所述旋切刀与输送刀刀体的长度在2. 5飞mm。所述旋切刀顶部到输送刀下部的间距在15、0mm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提出的这种用于微创椎间盘手术的旋切刀杆,由于将旋切刀刃 按照阿基米德螺旋线设计,因此该旋切刀杆不仅具有理想的切削速度,同时也能快速、平稳 地将切削下来的物质排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旋切刀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刀杆上端 2-杆体中部 3-输送刀 4-旋切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的这种用于微创椎间盘手术的旋切刀杆,它是对现有切削刀杆的一种改 进。改进后的旋切刀杆,由杆体和与杆体设置在同一杆体上的端部旋切刀4及设置在杆体 中部的输送刀3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切刀4与输送刀3的旋切刀刃按照阿基米德螺 旋线设计。所述旋切刀4和输送刀3的刀体长度在2. 5 5mm。所述的旋切刀4和输送刀3之间的间距在15、0mm。所述旋切刀4刀体的阿基米德螺旋线的间距在0. 6^0. 8mm。这种新型用于微创椎间盘手术的旋切刀杆,不仅安装在刀杆下端部的旋切刀4 具有良好的旋切功能,而且在设置在杆体中部的输送刀3的配合下,再完成排屑作用。不仅 通畅,也极为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微创椎间盘手术的旋切刀杆,由杆体和与杆体设置在同一杆体上的端部旋切刀(4)及设置在杆体中部的输送刀(3)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切刀(4)与输送刀(3)的旋切刀刃按照阿基米德螺旋线设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微创椎间盘手术的旋切刀杆,由杆体和与杆体设置在同一杆体上的端部旋 切刀(4)及设置在杆体中部的输送刀(3)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切刀(4)与输送刀(3) 的旋切刀刃按照阿基米德螺旋线设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微创椎间盘手术的旋切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切 刀(4)和输送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颖孙赟辉韩寿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