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接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39188 阅读:3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续接种装置,包括接菌室和横设于接菌室内的用于传送菌袋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中部罩设有一接菌罩体,所述接菌罩体前后侧设置有若干个接菌操作口,所述接菌罩体的左右侧设有进料排风口,所述接菌罩体的上端进风口与洁净空气进风管相连接,所述洁净空气进风管上设有过滤器、紫外线灭菌灯和制冷装置,所述接菌罩体沿输送带传送方向上的两端部设有隔墙,以使接菌室分隔成进料间、接菌间和出料间,所述进料间和出料间上方设有回风口,所述回风口通向洁净空气进风管的新风入口端,该装置在环境可控的条件下,实现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的流水线接种作业,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满足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食用菌生产的要求。(*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续接种装置。该接种装置属于设施农业领域,主要用于集约化、工厂化食用菌生产。
技术介绍
接种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最容易引起污染的环节。人工培养出来供进一步繁殖用的纯菌丝体就是菌种,它相当农作物的种苗。没有菌种,人工栽培无法进行;菌种不良, 不能获得优质高产。但菌种必须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分离、接种和培养。因此,要控制污染,确保成品率,必须创建一定无菌程度的洁净环境。目前国内对接种室消毒方法大致有三种。第一种为化学药剂薰蒸法,该方法主要是采用以甲醛为代表的化学药剂进行薰蒸消毒, 其缺点是,对室内密闭性要求高,对人体的损害大;另一方面,这些化学药剂会污染室内和室外环境,与食用菌发展的绿色趋势不符。第二种为紫外线灭菌法,该方法受紫外线光照距离、湿度和光强减弱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很难保证稳定的消毒效果,在三者之间,灭菌能力最差。第三种为臭氧消毒法,臭氧作为传统化学药剂的替代品近年来在食用菌生产中陆续开始应用,但是目前食用菌领域应用臭氧发生器实施空气消毒时却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际使用时消毒效果不稳定、设备使用寿命低、操作不方便等。分析其中原因,臭氧气体在投加的同时即开始衰减,它在空气中的半衰期受室内的温度、湿度以及气流速度等影响。臭氧气体靠自由扩散在整个接种室空间内且均勻分布,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臭氧已经进行了部分衰减,浓度大幅降低。尤其是接种室空间内含有大量悬浮粒子和气溶胶,目标微生物很容易附着在上述微观粒子上,加大了消毒的难度。实际工程应用中,为了达到臭氧的浓度阈值,臭氧的投加剂量应是理论上由阈值浓度所计算出的投加剂量的数倍;通常还需要在制冷和洁净环境下,臭氧方能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因此,接种环境控制问题己成为制约食用菌生产的瓶颈。现有的连续接种作业流水线尚无满足接种环境控制,特别是缺乏有效可靠的结构,来确保接种局部区域达到100 级洁净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接种装置,该装置在环境可控的条件下,采取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实现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的流水线接种作业, 满足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食用菌生产的要求。本技术的特征在于一种连续接种装置,包括接菌室和横设于接菌室内的用于传送菌袋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中部罩设有一接菌罩体,所述接菌罩体前后侧设置有若干个接菌操作口,所述接菌罩体的左右侧设有进料排风口,所述接菌罩体的上端进风口与洁净空气进风管相连接,所述洁净空气进风管上设有过滤器、紫外线灭菌灯和制冷装置,所述接菌罩体沿输送带传送方向上的两端部设有隔墙,以使接菌室分隔成进料间、接菌间和出料间,所述进料间和出料间上方设有回风口,所述回风口通向洁净空气进风管的新风入口端。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隔墙上的进料排风口设置有活页式挡风门,所述输送带底侧的机架上还横设有挡风板;所述位于进料端的接菌罩体上设置有风淋管,所述风淋管与洁净空气进风管相通;所述接种间内设置有臭氧发生器;所述洁净空气进风管还通往位于进料间与出料间上方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上设置有高效过滤器;所述洁净空气进风管经高效过滤器和层流罩通向接菌罩体的上端进风口。本技术的连续接种装置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将工业流水线作业方式引入至食用菌接种环节,菌袋传输系统结构紧凑,运行可靠,操作方便。特别是在接种室内的传输带下方设有贯通左右两面隔墙的挡风板,该挡风板固定在传输带支架上,与接菌罩体以及活页式挡风门一起,构成洁净空气排风的主通道,进而使接菌罩体内空气压力始终大于接种间或冷却间内的空气压力。这对确保层流罩内层流层以及正下方接种操作区域达到100级洁净度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本技术在环境可控的条件下,实现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的流水线接种作业,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满足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食用菌生产的要求。二是空气过滤消毒循环系统功能强大,效果明显,安全可靠。新风由高压离心风机送入,经过初、中效过滤后,再由接种间和冷却间的高效过滤风口送入,连续循环,达到室内空气净化效果;接种间和冷却间均达到1万级洁净度,并形成正压,防止外气倒流。在接种室内设置了层流罩和接菌罩体,接菌罩体贯通左右两面隔墙,并在排气通道口设置风淋, 风淋距接种操作区域有一段距离,且排风方向始终向外,这就确保了接种操作区域达到100 级洁净度,从而保证接种区域充分洁净,提高接种成品率。三是接种是最容易引起污染的环节,因此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控制污染,确保成品率的重要环节。本技术达到使用化学药品熏蒸消毒无法比拟的洁净度,层流罩内层流层以及正下方接种操作区域静态菌落沉降数为零。对接种环境和机械设备无影响,对人员的健康无影响。本技术的空气过滤消毒循环系统应用比较灵活,着重人性化设计。 例如,紫外灯仅送风管气体进行消毒净化;臭氧发生器也可连续向送风管内的空气进行熏蒸消毒,待无人操作时,定时或择机向层流罩内或接种间内或冷却间内的空气进行熏蒸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连续接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 一接菌室;2—输送带;3—接菌罩体;4_接菌操作口 ;5—进料排风口 ; 6—洁净空气进风管;7—过滤器;8—紫外线灭菌灯;9一制冷装置;10—隔墙;11 一进料间;12—接菌间;13—出料间;14一回风口 ;15—新风入口端;16—活页式挡风门;17—挡风板;18—风淋管;19一臭氧发生器;20—出风口 ;21—高效过滤器;22—层流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创造。参考附图1,本实施新型的连续接种装置,包括接菌室1和横设于接菌室1内的用于传送菌袋的输送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2中部罩设有一接菌罩体3,所述接菌罩体3前后侧设置有若干个接菌操作口 4,所述接菌罩体3的左右侧设有进料排风口 5,所述接菌罩体3的上端进风口与洁净空气进风管6相连接,所述洁净空气进风管6上设有过滤器7、 紫外线灭菌灯8和制冷装置9,所述接菌罩体3沿输送带2传送方向上的两端部设有隔墙 10,以使接菌室1分隔成进料间11、接菌间12和出料间13,所述进料间11和出料间13上方设有回风口 14,所述回风口 14通向洁净空气进风管6的新风入口端15。为了更好实现本技术,所述隔墙上的进料排风口 5设置有活页式挡风门16, 所述输送带2底侧的机架上还横设有挡风板17 ;所述位于进料端的接菌罩体3上设置有风淋管18,所述风淋管18与洁净空气进风管6相通;所述接种间12内设置有臭氧发生器19 ; 所述洁净空气进风管6还通往位于进料间与出料间上方的出风口 20,所述出风口 20上设置有高效过滤器21 ;所述洁净空气进风管6经高效过滤器21和层流罩22通向接菌罩体3的上端进风口。本技术不局限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连续接种装置。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接种装置,包括接菌室和横设于接菌室内的用于传送菌袋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中部罩设有一接菌罩体,所述接菌罩体前后侧设置有若干个接菌操作口,所述接菌罩体的左右侧设有进料排风口,所述接菌罩体的上端进风口与洁净空气进风管相连接,所述洁净空气进风管上设有过滤器、紫外线灭菌灯和制冷装置,所述接菌罩体沿输送带传送方向上的两端部设有隔墙,以使接菌室分隔成进料间、接菌间和出料间,所述进料间和出料间上方设有回风口,所述回风口通向洁净空气进风管的新风入口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接种装置,包括接菌室和横设于接菌室内的用于传送菌袋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中部罩设有一接菌罩体,所述接菌罩体前后侧设置有若干个接菌操作口,所述接菌罩体的左右侧设有进料排风口,所述接菌罩体的上端进风口与洁净空气进风管相连接,所述洁净空气进风管上设有过滤器、紫外线灭菌灯和制冷装置,所述接菌罩体沿输送带传送方向上的两端部设有隔墙,以使接菌室分隔成进料间、接菌间和出料间,所述进料间和出料间上方设有回风口,所述回风口通向洁净空气进风管的新风入口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济琛林陈强朱学军马远远陈敏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