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送油缸行程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38366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泵送油缸行程监测装置。该泵送油缸行程监测装置包括:压轮,抵压在活塞杆上并且压轮具有沿活塞杆的轴向滚动的结构;长度变化可测量的拉线,与压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方便地得到油缸的行程,判断泵送单元的泵送效率,从而推算出最优的缓冲孔设计位置,使得泵送系统工作效率最大化。(*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泵送油缸行程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土泵送油缸有两个活塞,一个活塞在油缸内,另一个活塞在混凝土缸内,两个 活塞通过活塞杆连接。如图1所示,混凝土缸10与油缸20之间有一水箱30,只有水箱中的 活塞杆40是暴露在外面的。混凝土泵送油缸依靠油缸20中密封的液压油,通过连接油缸 20和混凝土缸10的活塞杆40,推动混凝土缸中的混凝土前进。在泵送混凝土的过程中,活 塞杆除了有沿油缸和混凝土缸方向的平动,还伴有转动。现有技术的主要测量混凝土泵送油缸的行程的方式有1、对于普通油缸,通过在油缸上固定位移传感器,传感器的另一头固定在油缸杆 的端部,在油缸杆运动的同时带动传感器,这样就可以由位移传感器测出油缸的运动。但这 种方法只能用于油缸杆外露的油缸,对于泵送油缸这种特殊油缸是不适用的。2、通过对油缸内部结构进行改造、在内部嵌入传感器等形式,以测得油缸的行程。 但这种方法需要对油缸进行改造,成本非常高,且不具有通用性。3、专利申请号为ZL 200610155055. 5的专利中提出一种测泵送油缸行程的方法, 是利用拉线式位移传感器和一个固定滑轮装置来测得油缸的行程。但该方法没有考虑到泵 送油缸的活塞杆在平动的同时会伴有转动,在实际工况时一旦活塞杆转动,测试就是无效 的。目前,用上述方法很难测出混凝土泵送油缸的行程,因此也很难判断由行程偏差 导致的混凝土泵送效率,从而无法得到最优的油缸两端缓冲孔设计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送油缸行程监测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泵送油缸 行程监测装置难以准确测量泵送油缸的行程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泵送油缸行程监测装置,包括压轮,抵压在活塞杆上并且 压轮具有沿活塞杆的轴向滚动的结构;长度变化可测量的拉线,与压轮连接。进一步地,泵送油缸行程监测装置还包括拉线式位移传感器,与拉线连接。进一步地,压轮为橡胶轮。进一步地,压轮包括平行活塞杆的转轴、在活塞杆上滚动的滚轮部和与滚轮部连 接的绕线部,转轴与滚轮部连接,拉线缠绕在绕线部上,滚轮部与绕线部直径相同并同轴并 排设置。进一步地,压轮包括平行活塞杆的转轴和在活塞杆上滚动的滚轮部,滚轮部上设 有绕线槽,拉线缠绕在绕线槽上。进一步地,泵送油缸行程监测装置还包括安装架,设置在水箱上,其中,拉线式位 移传感器设置在安装架上。进一步地,压轮的转轴连接在安装架上。进一步地,安装架上设有将压轮抵压在活塞杆上的弹性装置。进一步地,弹性装置包括可滑动地设置在安装架上的连接杆,连接杆连接压轮的 转轴与安装架;设置在安装架与连接杆之间的压缩弹簧。进一步地,安装架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拉线式位移传感器设置在上横梁上,弹性 装置设置在下横梁上,压轮的转轴与活塞杆的轴向平行,拉线的绕线方向与压轮的转轴垂直。由于采用压轮抵压在活塞杆上,并且压轮沿活塞杆的轴向滚动,所以在泵送油缸 的工作中,通过测量压轮沿活塞杆的滚动距离即计算拉线的长度变化,就可以准确测量出 活塞杆的轴向移动距离,并且,压轮不会相对于活塞杆径向转动,所以无论活塞杆是否径向 转动,都不影响对活塞杆的轴向移动距离的测量,因而,本技术克服了现有的泵送油缸 行程监测装置难以准确测量泵送油缸的行程等问题,进而达到了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范 围广的效果。附图说明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 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图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现有的泵送油缸的连接结构;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泵送油缸行程监测装置的主视结构, 其中,去除了水箱;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泵送油缸行程监测装置的弹性装置 的结构;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具有缓冲孔的泵送油缸的结构;以及图5示意性示出了同步测得的泵送油缸的行程、换向信号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泵送油缸行程监测装置包括压轮50,抵压 在活塞杆40上,并且压轮50具有沿活塞杆40的轴向滚动的结构;长度变化可测量的拉线 90,与压轮50连接。压轮50抵压在活塞杆40上,并且压轮50具有可沿活塞杆40的轴向滚动的结构, 也即,压轮50的滚动方向与活塞杆40的轴向一致,压轮50的转轴与活塞杆40的轴向垂 直。活塞杆40运动时,压轮50相对活塞杆40的轴向滚动,并且压轮50不会相对于活塞杆 40径向转动,即活塞杆40径向转动时,压轮50也只做相对活塞杆40的轴向滚动。拉线90可以为带有刻度的标线或标尺或绳,例如为金属线或无拉伸形变的绳或 线等,也可以不带刻度。拉线90要收放自如,收放的同时要保证线的张紧,例如通过卷环、 卷筒或拉线式位移传感器实现张紧。拉线90与压轮50连接,例如,将拉线90缠绕在压轮 50的圆周上。这样拉线90移动的距离也就是压轮50相对活塞杆40轴向滚动的距离。当4然,还可以将拉线90连接在压轮50的其他位置,只不过需要进行通过该位置与压轮50的 转轴的距离与压轮50的圆周半径进行换算从而得出这种情况下压轮50相对活塞杆40轴 向滚动的距离。由于采用压轮50抵压在活塞杆40上,并且压轮50沿活塞杆40的轴向滚动,所以 在泵送油缸的工作中,通过测量压轮50沿活塞杆40的滚动距离即计算拉线90的长度变 化,就可以准确测量出活塞杆40的轴向移动距离。测量时,可以将拉线90的一端设置在一 个支架上,也可以用手拿住这一端。并且,压轮50不会相对于活塞杆40径向转动,所以无 论活塞杆40是否径向转动,都不影响对活塞杆40的轴向移动距离的测量,因而,本实用新 型克服了现有的泵送油缸行程监测装置难以准确测量泵送油缸的行程等问题,进而达到了 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的效果。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泵送油缸行程监测装置还包括拉线式位移传感器60,与 拉线90连接。这样,就可以通过拉线式位移传感器60自动测量压轮50的滚动距离,测量 更加方便、准确。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泵送油缸行程监测装置还包括安装架70,设置在水箱 30(图中为示意的方便,没有示出)上,拉线式位移传感器60设置在安装架70上。这样, 在油缸振动的工作条件下,安装架70相对水箱30不振动,使得拉线式位移传感器60可以 稳定、准确地进行测量。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安装架70上设有将压轮50抵压在活塞杆 40上的弹性装置80。这样,可以将压轮50压紧在活塞杆40上,使压轮50不会脱离活塞杆 40,从而使压轮50的转动的距离与活塞杆40的移动的距离一致,测量的结果更为准确。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弹性装置80包括可滑动地设置在安装架70上的连接杆 81,连接杆81连接压轮50的转轴与安装架70 ;设置在安装架70与连接杆81之间的压缩 弹簧83。安装架70包括上横梁71和下横梁73,上横梁71和下横梁73可以平行设置。拉 线式位移传感器60设置在上横梁71上,弹性装置80设置在下横梁73上,压轮50的转轴 与活塞杆40的轴向平行,拉线90的绕线方向与压轮50的转轴垂直,这样能够使得拉线90 的长度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泵送油缸行程监测装置,所述油缸包括活塞及与活塞所连接的活塞杆(40),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轮(50),抵压在所述活塞杆(40)上,并且所述压轮(50)具有沿所述活塞杆(40)的轴向滚动的结构;长度变化可测量的拉线(90),与所述压轮(5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送油缸行程监测装置,所述油缸包括活塞及与活塞所连接的活塞杆(40),其 特征在于,包括压轮(50),抵压在所述活塞杆00)上,并且所述压轮(50)具有沿所述活塞杆GO)的 轴向滚动的结构;长度变化可测量的拉线(90),与所述压轮(5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送油缸行程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线式位移传 感器(60),与所述拉线(9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送油缸行程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轮(50)为橡胶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送油缸行程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轮(50)包括 平行所述活塞杆GO)的转轴、在所述活塞杆GO)上滚动的滚轮部(5 和与所述滚轮部(5 连接的绕线部(55),所述转轴 与所述滚轮部(5 连接,所述拉线缠绕在所述绕线部(5 上,所述滚轮部(5 与所述绕 线部(55)直径相同并同轴并排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送油缸行程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轮(50)包括 平行所述活塞杆GO)的转轴和在所述活塞杆G0)上滚动的滚轮部(53),所述滚轮部(53) 上设有绕线槽,所述拉线缠绕在所述绕线槽上。6.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辉朱捷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