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位齿轮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35852 阅读:3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变位齿轮副,包括凹齿轮和凸齿轮,所述凹齿轮在平行于自身轴线的任意一个平面上的投影为两斜边为内凹圆弧线的类等腰梯形,所述凸齿轮在平行于自身轴线的任意一个平面上的投影为两斜边为外凸圆弧线的类等腰梯形,并且所述凸齿轮和凹齿轮的前述外凸圆弧线和内凹圆弧线半径相等。该可变位齿轮副可以灵活调节装配方向,从而实现传动轴之间位置分布的灵活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特别地,是一种可以灵活调节传动角度的可变位齿轮副
技术介绍
在机械传动过程中,齿轮副为一种常用的传动副,目前的齿轮副,其传动方向通常只有两种,一种为平行轴间的传动,如直齿轮传动,另一种为交叉轴间的传动,如锥齿轮。无论直齿轮传动还是锥齿轮传动,其传动方向均是固定不变的,即对于同一个齿轮副,其安装角度不可调节,这样,在复杂的机械传动系统中,各传动轴的布置灵活性就十分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位齿轮副,该可变位齿轮副可以灵活调节装配方向,从而实现传动轴之间位置分布的灵活性。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可变位齿轮副包括凹齿轮和凸齿轮,所述凹齿轮在平行于自身轴线的任意一个平面上的投影为两斜边为内凹圆弧线的类等腰梯形,所述凸齿轮在平行于自身轴线的任意一个平面上的投影为两斜边为外凸圆弧线的类等腰梯形,并且所述凸齿轮和凹齿轮的前述外凸圆弧线和内凹圆弧线半径相等。作为优选,所述凹齿轮在平行于自身轴线的任意一个平面上的类等腰梯形的两条斜边各具有η/2弧度。作为优选,所述凸齿轮的厚度小于所述凹齿轮的厚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该齿轮副进行传动时,所述凸齿轮的轮齿可在所述凹齿轮的轮齿间滑动,在此过程中,在实现所述凸齿轮和凹齿轮有效啮合的同时,又使它们之间的位置灵活可调,从而实现传动轴之间位置分布的灵活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可变位齿轮副的一种位置配合示意图。图2是本可变位齿轮副相对于图1的另一种位置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图2所示实施例中,该可变位齿轮副包括凹齿轮1和凸齿轮2,所述凹齿轮 1在平行于自身轴线的任意一个平面上的投影为两斜边为内凹圆弧线的类等腰梯形,所述凸齿轮2在平行于自身轴线的任意一个平面上的投影为两斜边为外凸圆弧线的类等腰梯形,并且所述凸齿轮2和凹齿轮1的前述外凸圆弧线和内凹圆弧线半径相等。上述的可变位齿轮副,所述凹齿轮1在平行于自身轴线的任意一个平面上的类等腰梯形的两条斜边各具有η/2弧度。对于上述的凹齿轮1和凸齿轮2的制作,可采用与加工锥齿轮相似的工艺,在加工刀具的斜向移动下,再给刀具附加一个旋转运动,即可切出所述凹齿轮1的凹齿11以及所述凸齿轮2的凸齿22。上述的可变位齿轮副,所述凸齿轮2的厚度小于所述凹齿轮1的厚度,一般地,可使所述凸齿轮2的厚度等于所述凹齿轮1厚度的一半左右。采用上述的齿轮副进行传动时,所述凸齿轮2的凸齿22可在所述凹齿轮1的凹齿 11间滑动,在此过程中,在实现所述凸齿轮2和凹齿轮1有效啮合的同时,又使它们之间的位置灵活可调,从而实现传动轴之间位置分布的灵活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位齿轮副,包括凹齿轮(1)和凸齿轮(2),所述凹齿轮(1)在平行于自身轴线的任意一个平面上的投影为两斜边为内凹圆弧线的类等腰梯形,所述凸齿轮(2)在平行于自身轴线的任意一个平面上的投影为两斜边为外凸圆弧线的类等腰梯形,并且所述凸齿轮(2)和凹齿轮(1)的前述外凸圆弧线和内凹圆弧线半径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位齿轮副,包括凹齿轮(1)和凸齿轮0),所述凹齿轮(1)在平行于自身轴线的任意一个平面上的投影为两斜边为内凹圆弧线的类等腰梯形,所述凸齿轮( 在平行于自身轴线的任意一个平面上的投影为两斜边为外凸圆弧线的类等腰梯形,并且所述凸齿轮(2)和凹齿轮(1)的前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全华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金茂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