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线夹改进的多功能绝缘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35097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线夹改进的多功能绝缘子,包括绝缘伞裙和导线固定装置。该导线固定装置整体呈鸡蛋型,包括支撑体槽、导线夹和螺丝固定装置,该支撑体槽边缘为无棱的平滑曲面,该导线夹由两个一端为弧形槽的第一线夹和第二线夹以限位转动方式结合构成,其与支撑体槽结合形成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第一线夹与第二线夹的结合部分构成防脱转动结构和线夹行程转动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减少断线、倒杆及失地等线路故障,加快施工进度,节省材料,同时可减少在施工和运行中对导线的摩擦或刮伤,便于安装、改造及日常维护,且可提高线路的运行效率及可靠性,从而有效提高了线路抵御风灾、雨灾、雪灾、等自然灾害和外力破坏的能力。(*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绝缘子,尤其是一种有效减少线路断线、倒杆及失地等线路故障,提高线路运行效率及可靠性的导线夹改进的多功能绝缘子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架空线路绝缘子大都采用铝线捆扎的方式进行固定,经过长时间的运行,由于铝扎线易氧化腐蚀和受天气冷热变化及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容易产生松脱,这样就使整条线路受力不均,容易使杆间弧垂增大或减小,在雷雨大风、烈日暴晒、或外力破坏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倒杆、断线、失地等故障,另外由于绝缘子不易冲刷,积聚在绝缘子表面上的具有导电性能的污秽物质,在潮湿天气受潮后,使绝缘子的绝缘水平大大降低, 易使绝缘子之间构成短路,而发生线路污闪。同时导线本身因各点受力不均,对导线自身重量引起的拉伸作用加大,也易发生断线故障。严重影响了线路抵御风灾、雨灾、雪灾、等自然灾害和外力破坏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有效减少断线、倒杆及失地等线路故障,提高线路运行效率及可靠性的导线夹改进的多功能绝缘子。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导线夹改进的多功能绝缘子,包括绝缘伞裙和导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线固定装置包括支撑体槽、导线夹和螺丝固定装置,该导线夹由两个一端为弧形槽的第一线夹和第二线夹以限位转动方式结合构成,该弧形槽远离结合端,该导线夹与支撑体槽结合,其两端的弧形槽分别与支撑体槽形成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所述绝缘伞裙采用合成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导线固定装置整体呈鸡蛋型,采用合金铝材料制成。所述支撑体槽开有一缺口,且该支撑体槽边缘为无棱的平滑曲面。所述支撑体槽背面开有用于固定的螺丝孔,且该支撑体槽以线径MOmm2为基准。所述第一线夹与第二线夹的结合端中间均开有一个用于穿过固定螺丝的缺口,该第一线夹缺口两端为弧形槽,其中一端的弧形槽边缘设有一伸出的弧形防脱挂钩,该第二线夹缺口两端为圆筒形槽,其中一端边缘设有一与第一线夹的弧形防脱挂钩配合的弧形缺所述第一线夹的结合端与第二线夹的结合端可转动套接,该第一线夹设有弧形防脱挂钩的一侧和第二线夹设有弧形缺口的一侧结合构成防脱转动结构,两线夹另一侧结合构成线夹行程转动结构。所述第一线夹对准支撑体槽缺口的面设有一凸起,该凸起上形成一倾斜面。所述导线固定装置还包括一个与导线夹结合的固定片,该固定片设有与第一线夹凸起的倾斜面相结合的斜面,且该固定片的下表面与导线夹对准支撑体槽缺口的面相结合,该固定片上设有螺丝孔。所述螺丝固定装置的固定螺丝上设有弹簧垫片。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本技术的导线夹由第一线夹和第二线夹以限位转动方式结合构成,其两端的弧形槽分别与支撑体槽形成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可以通过改变第一线槽大小和支撑体槽的形状,将导线夹设计成单接、大小导线相接、双接的多用途线夹,使施工、维修、安装更为简便,加快施工进度,同时由于取消了铝线捆扎固定的方式,因此还可节省铝线;二,绝缘伞裙采用合成绝缘材料制成,使绝缘子更轻便,易于安装,且可提高运行的可靠性;三,导线固定装置整体采用合金铝材料制成,提高导电性能及硬度,从而提高运行效率;四,导线固定装置整体呈鸡蛋型,既美观、防尘、易冲刷,又可以防止导线脱落;五,支撑体槽边缘为无棱的平滑曲面,可减少在施工和运行中对导线的摩擦或刮伤;六,支撑体槽以线径MOmm2为基准,统一规格,配以不同型号尺寸的线夹配件,工艺简单,便于批量生产,且安装、维修、改造更为方便;七,第一线夹设有弧形防脱挂钩的一侧和第二线夹设有弧形缺口的一侧结合构成防脱转动结构,安装施工时不易脱落;八,第一线夹上的凸起形成的倾斜面与固定片的斜面相结合,且固定螺丝上的弹簧垫片可减小各接触面缝隙,从而增加有效行程,加大了张力,对导线能自然产生上下作用力,既能有效缓解断线或外力对线路作用时对杆体的冲击,减少线路故障,提高线路的运行效率及可靠性,且便于安装及日常维护;总之,本技术不仅能有效减少断线、倒杆及失地等线路故障,加快施工进度, 节省材料,同时可减少在施工和运行中对导线的摩擦或刮伤,便于安装、改造及日常维护, 且可提高线路的运行效率及可靠性,从而有效提高了线路抵御风灾、雨灾、雪灾、等自然灾害和外力破坏的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绝缘伞裙和支撑体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支撑体槽和导线夹结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一线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二线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固定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支撑体槽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绝缘伞裙,10.凸起的弧形隔离槽,20.支撑体槽,200.支撑体槽背面的螺丝孔,21.第一线夹,210.第一线槽,211.弧形防脱挂钩,212.第一线夹的固定螺丝缺口, 213.第一线夹的凸起形成的倾斜面,22.第二线夹,220.第二线槽,221.弧形缺口,222.第二线夹的固定螺丝缺口,23.固定片,230.固定片上的螺丝孔,231.固定片上的斜面,240.弹簧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一种多功能绝缘子,包括绝缘伞裙1和导线固定装置,该绝缘伞裙1采用合成绝缘材料制成,其伞形绝缘体下表面设有凸起的弧形隔离槽10, 该导线固定装置整体呈鸡蛋型,采用合金铝材料制成,包括支撑体槽20、导线夹和螺丝固定直ο参照图1、图2和图6,该支撑体槽20开有一缺口,且该支撑体槽20边缘为无棱的平滑曲面,其以线径MOmm2为基准,背面开有用于固定的螺丝孔200。参照图2、图3和图4,该导线夹由两个一端为弧形槽的第一线夹21和第二线夹 22以限位转动方式结合构成,该弧形槽远离结合端,该导线夹与支撑体槽20结合,其两端的弧形槽分别与支撑体槽20形成第一线槽210和第二线槽220,该第一线夹21与第二线夹22的结合端中间均开有一个用于穿过固定螺丝的缺口 212和222。该第一线夹21缺口两端为弧形槽,其中一端的弧形槽边缘设有一伸出的弧形防脱挂钩211,该第二线夹22缺口两端为圆筒形槽,其中一端边缘设有一与第一线夹21的弧形防脱挂钩211配合的弧形缺口 221。该第一线夹21的结合端与第二线夹22的结合端可转动套接,该第一线夹21设有弧形防脱挂钩211的一侧和第二线夹22设有弧形缺口 221的一侧结合构成防脱转动结构, 两线夹另一侧结合构成线夹行程转动结构。该第一线夹21对准支撑体槽20缺口的面设有一凸起,该凸起上形成一倾斜面213。参照图2和图5,该导线固定装置还包括一个与导线夹结合的固定片23,该固定片 23设有与第一线夹凸起的倾斜面213相结合的斜面231,且该固定片23的下表面与导线夹对准支撑体槽20缺口的面相结合,该固定片23上设有螺丝孔230。该螺丝固定装置的固定螺丝上设有弹簧垫片对0。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技术的一种多功能绝缘子可以通过改变第一线槽210的大小和支撑体槽20的形状,将导线夹设计成单接、大小导线相接、双接的多用途线夹,使施工、维修、安装更为简便。安装时,将导线插入线槽,由于支撑体槽20整体呈鸡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线夹改进的多功能绝缘子,包括绝缘伞裙和导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线固定装置包括支撑体槽、导线夹和螺丝固定装置,该导线夹由两个一端为弧形槽的第一线夹和第二线夹以限位转动方式结合构成,该弧形槽远离结合端,该导线夹与支撑体槽结合,其两端的弧形槽分别与支撑体槽形成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线夹改进的多功能绝缘子,包括绝缘伞裙和导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线固定装置包括支撑体槽、导线夹和螺丝固定装置,该导线夹由两个一端为弧形槽的第一线夹和第二线夹以限位转动方式结合构成,该弧形槽远离结合端,该导线夹与支撑体槽结合,其两端的弧形槽分别与支撑体槽形成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线夹改进的多功能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伞裙采用合成绝缘材料制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线夹改进的多功能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固定装置整体呈鸡蛋型,采用合金铝材料制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线夹改进的多功能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槽开有一缺口,且该支撑体槽边缘为无棱的平滑曲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线夹改进的多功能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槽背面开有用于固定的螺丝孔,且该支撑体槽以线径MOmm2为基准。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线夹改进的多功能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夹与第二线夹的结合端中间均开有一个用于穿过固定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久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石狮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