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墙体脚装置。该装置支承在所述外墙体上,包括若干标准节、标准节连接件、穿心千斤顶和爬杆,还包括附着支承、搁置梁、提升梁和模板升降滑轮,所述若干标准节由下至上垒叠,相邻两层标准节之间用标准节连接件连接形成所述脚手架,穿心千斤顶安装在最下层的标准节内,数个附着支承连接在相邻层的外墙体上,提升梁连接在附着支承上,搁置梁搁置在附着支承上,所述脚手架搁置在搁置梁上,脚手架上端设有模板升降滑轮,爬杆挂接在提升梁上并穿接穿心千斤顶。其优点是不需塔式起重机,每次起吊的仅有一层多的高度且局限在一定范围,不受天气的影响,吊装安全。同时节省塔式起重机工作时间和起吊模板的时间,降低施工成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施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外墙体脚装置。
技术介绍
高层建筑的外墙体大部份是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砌外墙时,一般用外脚手架作为操作人员工作和安全围护的平台。外墙模板分为两种,一是散装模板,使用时进行拼装,另一种是大模板。采用大模板,节省时间和劳动力用工、混凝土外墙表面质量优于散装模板。在每层外墙的施工的过程中,先用塔式起重机将模板吊到支护的楼层,绑扎钢筋,支内模板,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拆除大模板并将大模板吊至地面,进行上一层施工时,再将大模板吊到对应的支护层进行上述的绑扎钢筋,支内模板等内容的外墙施工过程,反复循环,直至完成该建筑的全部外墙施工,每一层的外墙施工完成后都要将模板吊至地面,在上一层施工准备工作完毕后,再将大模板吊到对应的支护层,这种模板反复的吊下、吊上的过程,一是大大增加了吊装工作量,占用塔式起重机大量时间,施工周期增长,二是吊装工作过程中如遇有风有雨天气易碰撞,给建筑施工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塔式起重机工作量,使施工更安全的外墙体脚手架装置,该装置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施:所述外墙体脚手架装置,支承在所述外墙体上,包括若干标准节、标准节连接件、穿心千斤顶和爬杆,还包括附着支承、搁置梁、提升梁和模板升降滑轮,所述若干标准节由下至上垒叠,相邻两层标准节之间用标准节连接件连接形成所述脚手架,穿心千斤顶安装在最下层的标准节内,数个附着支承连接在相邻层的外墙体上,提升梁连接在附着支承上,搁置梁搁置在附着支承上,所述脚手架搁置在搁置梁上,脚手架上端设有模板升降滑轮,爬杆挂接在提升梁上并穿接穿心千斤顶。所述外墙体脚手架装置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附着支承设置为三个,采用方钢,每一附着支承的一端预埋在外墙中。所述外墙体脚手架装置的更进一步设计在于,相邻层的附着支承之间由附着支承拉杆连接,所述拉杆一端与一附着支承伸出部分的根部连接,一端与相邻层附着支承伸出部分的端部连接,形成以外墙体、附着支承和附着支承拉杆为三边的三角形。所述外墙体脚手架装置的更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提升梁一端通过一提升梁拉杆与上层附着支承连接,形成以外墙体、附着支承和提升梁拉杆为三边的三角形。所述外墙体脚手架装置的更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脚手架上端设置有两个模板升降滑轮,该两滑轮同高度且相隔一定距离放置。所述外墙体脚手架装置的更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若干标准节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标准节,每一标准节为由若干钢管连接成的至少包含一层的矩形结构框架。本技术在外墙上设置附着支承并将提升梁连接在附着支承上,可爬升的脚手-->架沿爬杆爬升,爬杆挂接在提升梁上,爬升时爬杆承载脚手架的重量载荷;脚手架在不爬升的静止状态,支承在附着支承上,爬杆下移不会带动脚手架运动,此时用钢丝绳连接模板与爬杆的上端,并将钢丝绳绕过升降天轮,在爬杆下移时钢丝绳通过升降天轮带动模板上移,这样模板的吊装不再需要塔式起重机,而且每次起吊的仅一层多的高度并局限在脚手架与建筑物之间,起吊基本不受天气如大风的影响,起吊安全可靠,同时还大大节省了塔式起重机的工作时间和起吊模板的时间,节省劳动力从而降低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M处的放大图。图3是图1中N处的放大图。图4是穿心千斤顶带动脚手架上移高于一层高度的示意图图5是钢丝绳绕过升降天轮,一端连接外墙模板,一端与爬杆的上端连接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及其优点做进一步说明。对照图1,本技术的脚手架装置主要由标准节、标准节连接件32、穿心千斤顶8、爬杆7附着支承3、搁置梁16、提升梁6、附着支承拉杆31、提升梁拉杆5和模板升降滑轮12组成。标准节包括第一标准节30、第二准节31和第三标准节33。标准节是若干钢管连接成的矩形结构框架。其中的第一标准节30和第二准节31都是包含3层的矩形结构框架,第三标准节33是仅有1层的矩形结构框架。第一标准节30安装在脚手架的安装平台40上,第二准节31垒叠在第一标准节30上,第三标准节33垒叠在第二准节31上,相邻标准节由标准节连接件32连接,形成脚手架2。连接件32由连接块32a、两U型连接螺栓b及螺母(未画出)组成,两U型连接螺母分别包接不同标准节上所对应的钢管后穿过连接块32a上对应的孔再旋接螺母,可参见图2。穿心千斤8顶安装在第一标准节内,穿心千斤顶8采用本申请人之前的一项专利技术专利技术(名称为:防坠落穿心式液压上升和下降千斤顶,专利号为:ZL200510040943.8)。脚手架上端也就是第三第三标准节33的上端设置有两个模板升降滑轮12,该两滑轮12同高度且相隔一定距离放置。附着支承3采用方钢,预埋在对应的外墙上,例如图1中所示的第一至第三层外墙上,相邻层的附着支承之间由附着支承拉杆31连接,拉杆31一端与一附着支承3伸出部分的根部连接,一端与相邻层附着支承伸出部分的端部连接,形成以外墙体、附着支承和附着支承拉杆为三边的三角形。提升梁6采用槽宽尺寸略小于上述方钢的槽钢,插接在附着支承3内。该提升梁6一端通过一提升梁拉杆5与上层附着支承3连接,形成以外墙体、附着支承和提升梁拉杆为三边的三角形。搁置梁16搁置在附着支承3上,上述脚手架2搁置在该搁置梁16上。爬杆7的上端设有螺纹。提升梁6上设有对应的孔,爬杆7的上端穿过该孔旋接螺母17,使之挂接在提升梁6上,请参见图3。爬杆7插接在穿心千斤顶8内。在脚手架2需要上移时,穿心千斤顶8工作,沿爬杆7向上爬升,带动脚手架2上-->移上一层的高度。将搁置梁16移到上一层的附着支承3上,脚手架2再搁置在搁置梁16上,请参见图4。穿心千斤顶8停止工作,与爬杆7脱开连接。此时可用穿心千斤顶8及爬杆7将下一层的模板吊上来,将模板升降滑轮12上的绳索的一端与模板1连接,一端与及爬杆7连接,穿心千斤顶8使爬杆下移,使模板1上升至上一层的附着支承3上。这样模板的吊装不再需要塔式起重机,而且每次起吊的仅一层多的高度并局限在脚手架与建筑物之间,起吊基本不受天气如大风的影响,起吊安全可靠,同时还大大节省了塔式起重机的工作时间和起吊模板的时间,节省劳动力从而降低施工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墙体脚手架装置,支承在所述外墙体上,包括若干标准节、标准节连接件、穿心千斤顶和爬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附着支承、搁置梁、提升梁和模板升降滑轮,所述若干标准节由下至上垒叠,相邻两层标准节之间用标准节连接件连接形成所述脚手架,穿心千斤顶安装在最下层的标准节内,数个附着支承连接在相邻层的外墙体上,提升梁连接在附着支承上,搁置梁搁置在附着支承上,所述脚手架搁置在搁置梁上,脚手架上端设有模板升降滑轮,爬杆挂接在提升梁上并穿接穿心千斤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墙体脚手架装置,支承在所述外墙体上,包括若干标准节、标准节连接件、穿心千斤顶和爬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附着支承、搁置梁、提升梁和模板升降滑轮,所述若干标准节由下至上垒叠,相邻两层标准节之间用标准节连接件连接形成所述脚手架,穿心千斤顶安装在最下层的标准节内,数个附着支承连接在相邻层的外墙体上,提升梁连接在附着支承上,搁置梁搁置在附着支承上,所述脚手架搁置在搁置梁上,脚手架上端设有模板升降滑轮,爬杆挂接在提升梁上并穿接穿心千斤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墙体脚手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支承设置为三个,采用方钢,每一附着支承的一端预埋在外墙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墙体脚手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羌军,花周建,周康建,王锋刚,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