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转台,所述转台包括转台主体结构,还包括控制系统承载机构,所述控制系统承载机构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转台主体结构的侧面。转台的控制系统承载机构可以装载动力系统、液压系统、操作室等控制系统,使转台内的承载构件分布更为合理,结构紧凑整齐,提高装配的效率;此外,转台转场运输时,可以将控制系统承载机构与转台主体结构拆开,从而减小转台的单件尺寸和重量,降低对加工设备的要求,可以简便地加工出转台;再者,分体式转台减小了转台的单件运输尺寸和重量,从而也解决了转台在转场运输时受运输车辆载重以及运输不能超高超宽等限制而导致的运输困难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转台的履带式起重机。(*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分体式转台。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分体式转台的起重机。
技术介绍
转台是工程机械
中应用广泛的结构件,诸如消防车、起重机等机械上均设有转台。以履带起重机为例,转台通常位于整车的中部,是用于联系上下车部分的关键承载结构件。一般情况下,吊臂、主副起升卷扬、变幅卷扬、发动机、带动上车旋转的回转机构、驾驶室等都安装在转台的主体结构上,而转台的后部主要用于安装车身配重。随着履带起重机吨位越来越大,产品结构越来越复杂,转台上安装的部件在数量和体积上都明显增加,相应地,转台也具有更为复杂的结构以及更大的体积,然而,由于受加工设备以及运输不能超高超宽的限制,整体式转台的设计、装配和运输均存在不便。请参考图1,图1为一种典型分体式转台的结构示意图。转台采取上下分体的结构,包括转台上块结构10和转台下块结构20,转台上块结构10属于转台的主体结构,承载了大部分结构件以及控制系统,转台下块结构20主要用于连接底盘。在转台上块结构10的底部以及转台下块结构20的侧面设有销孔,通过四个销轴连接,如图1所示的第一销轴30,从而形成整个转台结构,需要拆卸运输时,拆卸销轴即可实现转台的分体。然而,采用上述上下分体的方式,装配时,需要将转台上块结构10和转台下块结构20上下配合,操作不便;而且,大部分结构件以及控制系统依然集中于转台上块结构10上,结构不够紧凑,转台上块结构10依然较大,在加工以及运输方面同样存在限制,尤其对于超大吨位级履带起重机来说,限制依然明显。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装配运输更为方便、结构分布更为合理的转台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体式转台,该分体式转台的装配运输更为方便,且可以更为合理的分布所承载的构件。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分体式转台的履带式起重机。为达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分体式转台,所述转台包括转台主体结构,还包括控制系统承载机构,所述控制系统承载机构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转台主体结构的侧面。优选地,所述转台主体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转台前部结构与转台后部结构。优选地,所述转台前部结构与所述转台后部结构通过与液压系统连接的液压动力销轴连接。-->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承载机构与所述转台前部结构的侧面连接。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承载机构包括两个支撑装载控制系统的动力箱的托架,两个所述托架均与所述转台前部结构的侧面连接。该技术所提供的转台包括转台主体结构以及与转台主体结构的侧面连接的控制系统承载机构,控制系统承载机构可以装载动力系统、液压系统、操作室等控制系统,使转台内的承载构件分布更为合理,转台的结构紧凑整齐,而且,各机构部件的安装可以由按序进行转变为并列进行,从而提高装配的效率;此外,转台处于非工作状态,需要转场运输时,可以将控制系统承载机构与转台主体结构拆开,从而减小了转台的单件尺寸和重量,降低了对加工设备的要求,可以简便地加工出转台;再者,分体式转台减小了转台的单件运输尺寸和重量,从而也解决了转台在转场运输时受运输车辆载重以及运输不能超高超宽等限制而导致的运输困难问题,使转台的运输更加方便。为达到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履带式起重机,包括车体以及与所述车体相连接的转台,所述转台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转台。由于上述的转台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具有该转台的履带式起重机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典型分体式转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分体式转台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分体式转台的主视图;图4为图2所示分体式转台上设置动力箱的俯视图;图5为图2所示分体式转台上设置动力箱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为提供一种分体式转台,该分体式转台的装配运输更为方便,且可以更为合理的分布所承载的构件。本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转台的履带式起重机。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2,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分体式转台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分体式转台的主视图。本技术所提供的分体式转台,包括转台主体结构1,转台主体结构1可以用于装载主副起升卷扬、变幅卷扬,以及回转机构等构件;此外,转台还包括控制系统承载机构2,可以在控制系统承载机构2上装载动力系统、液压系统,以及操作室等控制系统,上述装置系统为工作人员直接操控,将其单独置放于控制系统承载机构2中,便于工作人员操控,可以将其与卷扬、回转机构等执行件区分开,使转台内的承载构件分布更为合理。基于转台主体结构1的限制,将控制系统承载机构2与转台主体结构1的侧面连接形成转台整体,转台主体结构1侧面的可操作面积较大,便于设置连接部件,即将控制系统承载机构2连接于转台主体结构1的侧面更为便利;而且,将控制系统放置在转台主体结构1的侧面,便于工作人员实际操控控制系统承载机构2中的各种系统;再将转台主体结构-->1与车体连接,可以将转台主体的前部与车体连接,从而实现转台整体与车体的连接。即转台包括转台主体结构1与控制系统承载机构2两部分。则转台工作时,将控制系统承载机构2与转台主体结构1连接,从而可以将操作室、动力系统、液压系统等装置的安装系统独立出来,支撑于控制系统承载机构2上,使得转台的结构紧凑整齐;相应地,转台主体结构1的安装以及操作空间相对地扩大,则各机构部件的安装可以由按序进行转变为并列进行,从而提高装配的效率;此外,控制系统承载机构2与转台主体结构1之间的连接较为简便,例如通过销轴连接,可以方便地实现转台整体的组装。转台处于非工作状态,需要转场运输时,可以将控制系统承载机构2与转台主体结构1拆开,与装配的工序相同,拆卸的工序也较为简便,容易实施;此外,当转台体积较大、结构较为复杂时,可能由于加工设备的限制而无法加工,而本技术将转台分为控制系统承载机构2以及转台主体结构1,从而减小了转台的单件尺寸和重量,降低了对加工设备的要求,可以简便地加工出转台;再者,分体式转台减小了转台的单件运输尺寸和重量,从而也解决了转台在转场运输时受运输车辆载重以及运输不能超高超宽等限制而导致的运输困难问题,使转台的运输更加方便。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将转台主体结构1分为转台前部结构11和转台后部结构12,即将转台作进一步地分体,形成三分体结构。工作时,将转台前部结构11与转台后部结构12连接在一起,也可以通过销轴连接,同时,连接控制系统承载机构2,则三部分共同形成转台整体;转场时,将三部分拆卸,则可以分开运输。在该实施方式中,转台分为三部分,则转台单件尺寸和重量得以进一步地减小,从而使加工更加便利,且进一步降低受运输限制的可能性;此外,转台分成三部分,各部分与其承载结构件的整体重量以及体积都相应地缩小,因此,转场运输时,无需拆卸承载的结构件,则转场后也无需重新装配,因此,装配以及拆卸的工序均得以简化。转台前部结构11与转台后部结构12可以通过与液压系统连接的液压动力销轴连接。当转台处于车体之上时,转台主体结构1的处于较高的水平位置,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装配或拆卸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包括转台主体结构(1),还包括控制系统承载机构(2),所述控制系统承载机构(2)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转台主体结构(1)的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包括转台主体结构(1),还包括控制系统承载机构(2),所述控制系统承载机构(2)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转台主体结构(1)的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主体结构(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转台前部结构(11)与转台后部结构(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前部结构(11)与所述转台后部结构(12)通过与液压系统连接的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华,任海燕,孙影,章琢,孟进军,李聪,陈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机械分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