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插器框架组件(122),包括静止框架(126)和偏置框架(124)。静止框架和偏置框架中的每一个包括相互连接并在不同方向上延伸的支腿(316、318),配置为安装到内插器组件(100)的安装面(308),以及与安装面相交的内侧面(312)。静止框架具有从静止框架的内侧面突出的对齐凸起(400)。偏置框架具有耦接到偏置框架的内侧面的偏置构件(402)。对齐凸起和偏置构件配置为导引和保持与内插器组件配合的电路板,使得电路板与内插器组件的触点区域(106)中的触点(108)对齐和配合。当静止框架和偏置框架安装在内插器组件上时,静止框架和偏置框架是独立的并相互隔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将电路板和内插器组件(interposer assembly)对齐的内插器框架组件。
技术介绍
内插器组件包括平面体,其包括一个或多个穿过其延伸的触点。触点从平面体的相对侧的每一个上突出。在一个侧面上包括导电迹线和/或垫片的第一电路板与从平面体的一侧突出的触点配合。在一个侧面上也包括导电迹线和/或垫片的第二电路板与从平面体的相对侧突出的触点配合。电路板将内插器组件夹在电路板之间,并通过内插器组件上的触点相互电耦接。为了将电路板的导电垫片和/或迹线与内插器组件的触点配合,导电垫片/迹线必须与触点对齐。一些已知的内插器组件包括安装在内插器组件的相对侧上的框架。这些框架位于内插器组件上,来将电路板向内插器组件上的触点导引。例如,框架至少部分地环绕或沿着内插器组件的一个或多个侧面上的触点的外周边延伸。电路板可以接合或放置在内插器组件的一侧上的框架内来对准电路板的垫片/迹线和内插器组件的触点。但是,安装在内插器组件上的框架可能包括导致电路板的垫片/迹线与内插器组件的触点未对齐的尺寸错误。例如,由绝缘体材料模制而成的框架可发生翘曲或扭转,从而导致框架不能安装在内插器组件上以将电路板和触点对齐。内插器组件的尺寸误差相对较小,这样翘曲或扭转的框架就不能使用。需要一种内插器框架组件,其能够导引和对齐与内插器组件处于配合关系的电路板,同时考虑到内插器框架组件中的尺寸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内插器框架组件包括静止框架和偏置框架。静止框架和偏置框架的每一个包括相互连接并在不同方向上延伸的支腿,配置为安装在内插器组件上的安装表面,和与安装表面相交的内侧面。静止框架具有对齐凸起,其从静止框架的内侧面突出。偏置框架具有耦接到偏置框架的内侧面的偏置构件。对齐凸起和偏置构件配置为导引和保持与内插器组件配合的电路板,以使得电路板与内插器组件的触点区域上的触点对齐和配合。当静止框架和偏置框架安装在内插器组件上时,静止框架和偏置框架相互分离。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处于分离状态的内插器组件和电路板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处于配合关系的内插器组件和电路板的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内插器组件的分解图; 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内插器组件的另一个分解图; 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在图1所示的内插器组件的主体上的图1 所示的静止框架的局部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处于分离状态的内插器组件100和电路板102 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处于配合关系的内插器组件100和电路板 102的透视图。内插器组件100具有平面主体104,其在相对侧面116、118之间延伸。主体 104是平面的,其中主体104在两个垂直方向上的外部尺寸大于在第三垂直方向上的外部尺寸。例如,主体104在平行于纵轴110和横轴112的方向上比在平行于横轴114的方向上测量得到的主体104的厚度大。主体104包括具有多个触点108 (图1所示)的触点区域106 (图1所示)。触点区域106表示一个包含触点108的主体104的区域。为了清楚起见,沿着触点区域106的外周边仅示出了一些触点108。触点区域106上基本上布满以整齐的栅格或排列布置的触点108。例如,触点108以整齐的栅格布置在整个的触点区域106内。触点108穿过主体 104从一侧面116延伸到另一侧面118。触点108从侧面116、118的每一个上凸出。触点 108与内插器组件100的相对侧面上的电路板102配合和电连接。例如,第一电路板102可包括配置在电路板102的一侧上的触点120(图1所示)。电路板102可以是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触点120可以是配置在电路板102的表面上的导电垫片或迹线。例如,触点120是导电垫片的接点栅格阵列(LGA)。第一电路板102沿着平行于横轴114的方向与内插器组件100的侧面116接合来使第一电路板102的触点120和内插器组件100的触点 108配合。第二电路板102在平行于横轴114并且与第一电路板102接合内插器组件100 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与内插器组件100的相反侧面118接合。第二电路板102使第二电路板102的触点120与内插器组件100的触点108在相反侧面118上配合。延伸过内插器组件100的触点108电耦接与内插器组件100的相对侧面116、118配合的两个电路板102。内插器组件100包括安装在侧面116、118的至少一个上的内插器框架组件122。 当框架组件122被表示为仅安装在侧面116上时,替代地,框架组件122可安装在侧面118 上,或者几个框架组件122可设置有安装在侧面116、118的每一个上的至少一个框架组件 122。虽然这里的讨论集中在安装到侧面116的框架组件122上,但是该说明可同样应用于安装在侧面118上的框架组件122。框架组件122导引和保持与内插器组件100处于配合关系的电路板102。例如, 框架组件122导引电路板102以使得电路板102的触点120(图1所示)与侧面116上触点区域106(图1所示)中的触点108(图1所示)对齐。当触点120在平行于纵轴和横轴 110,112的每一个的方向上与从侧面116凸出的触点108对齐时,触点120与内插器组件 100的触点108对齐。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框架组件122是分段的框架组件。例如,框架组件122包括两个相互分离的单独的框架124、126。框架124、1沈包括偏置框架IM和静止框架126。如图1所示,偏置和静止框架124、1沈是空间上相互分离的分离部件,这样偏置和静止框架 1对、1沈没有相互接合、耦接或连接。替代地,偏置和静止框架124、1 可连接在一起。例如,偏置和静止框架124、1 可固定在一起或形成一个单独的连续体。当安装在内插器组件100的侧面116上时,偏置和静止框架124、1 彼此相对。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偏置和静止框架124、1 安装在触点区域106的相对侧面上。例如,偏置框架IM沿着触点区域106(图1所示)的两个侧面延伸,静止框架1 沿着触点区域106 的两个侧面延伸,该触点区域106的两个侧面与沿其安装偏置框架124的侧面相对。电路板102在平行于横轴114的方向上朝向内插器组件100的侧面116移动。电路板102被接收在偏置和静止框架124、1沈之间,并以和内插器组件100为配合关系地固定在偏置和静止框架124、126之间。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内插器组件100的分解图。偏置框架IM和静止框架1 在图3中被表示为与内插器组件100的主体104相分离或分开。偏置框架IM 和静止框架1 可包括或由绝缘体材料形成。例如,偏置和静止框架124、1 分别由一个或多个聚合物模制而成。偏置框架1 包括相互连接的两个支腿300、302。支腿300从支腿302延伸到外端304。支腿302从支腿300延伸到外端306。支腿300、302被取向为相互成一角度。支腿300、302基本上相互垂直。例如,支腿300在通常或基本上平行于纵轴 110的方向上从支腿302延伸,支腿302在通常或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插器框架组件(122),包括静止框架(126)和偏置框架(124),所述静止框架和所述偏置框架中的每一个包括相互连接并在不同方向上延伸的支腿(316、318),配置为安装到内插器组件(100)的安装面(308),以及与所述安装面相交的内侧面(312),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止框架具有从该静止框架的内侧面突出的对齐凸起(400),所述偏置框架具有耦接到所述偏置框架的内侧面的偏置构件(402),所述对齐凸起和所述偏置构件配置为导引和保持与所述内插器组件配合的电路板,使得该电路板与所述内插器组件的触点区域(106)中的触点(108)对齐和配合,其中当所述静止框架和所述偏置框架安装在所述内插器组件上时,所述静止框架和所述偏置框架是独立的并相互隔开。
【技术特征摘要】
2009.12.04 US 12/631,3841.一种内插器框架组件(122),包括静止框架(126)和偏置框架(IM),所述静止框架和所述偏置框架中的每一个包括相互连接并在不同方向上延伸的支腿(316、318),配置为安装到内插器组件(100)的安装面(308),以及与所述安装面相交的内侧面(312),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止框架具有从该静止框架的内侧面突出的对齐凸起G00),所述偏置框架具有耦接到所述偏置框架的内侧面的偏置构件G02),所述对齐凸起和所述偏置构件配置为导引和保持与所述内插器组件配合的电路板,使得该电路板与所述内插器组件的触点区域 (106)中的触点(108)对齐和配合,其中当所述静止框架和所述偏置框架安装在所述内插器组件上时,所述静止框架和所述偏置框架是独立的并相互隔开。2.根据权利要求1的内插器框架组件,其中所述静止框架具有从该静止框架的安装面突起的柱(3M),所述偏置框架具有从该偏置框架的安装面突起的柱(3M),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斯汀·S·麦克莱兰,纳森·W·斯万格,贾森·M·雷辛格,杰弗里·B·麦克林顿,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