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树芳专利>正文

灯罩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23750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灯罩构造,设有一底环,在底环的中间以支杆连接一灯座套环,又在底环中间的上方设有一顶环,在顶环、底环之间结合一可透光的外罩,其以上、下滚边各由外朝内绕过顶、底环的顶、底缘而包覆黏合于顶、底环,在外罩的内侧设有一可透光且可挠的支撑板,为弧形板体并且顶、底缘各卡合于顶、底环与外罩接邻上、下滚边处之间的部分,将外罩与顶环撑起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是以灯座套环套设固定于灯座,当需要叠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时,可将支撑板由外罩的内侧拆卸,此时外罩与顶环可叠合于支杆上成为扁平的形态,大幅减少体积而利于运送或存放。(*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灯具的灯罩,尤其涉及一种可叠合缩小体积的灯罩构造
技术介绍
现有的灯罩,如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第1263009号的「多功能灯具」专利技术专利的附 图中图1所示,是在灯座上固设有支架,再在支架的周围环绕设有可透光的构造,当使用时 以可透光的构造让光线朝外透出。前述现有的灯罩虽可达到遮蔽以及透光的光效,但由于灯罩本身为固定不可改变 的形状,因此在运送上或者存放时都具有占空间的问题,不便于运输以及收纳。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现有的灯罩为骨架固定的设计,因此不便于运送且存放时较占空间,为此,本 技术主要以可挠且可拆卸的支撑板作为支撑,让灯罩在支撑板拆离后可叠合以缩小体 积,方便运送或存放。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灯罩构造,包括一灯罩本体,设有一圆形的底环,在所述底环的中间设有一灯座套环,在所述灯座 套环与所述底环连接多个支杆,在所述底环中间的上方设有一圆形的顶环,为内径介于所 述底环与灯座套环的内径之间的环体,并且位置高于所述灯座套环,在所述顶环与所述底 环之间以环绕的形态结合一外罩,为可透光的布片,并且在顶、底缘各形成一上滚边与一下 滚边,以上、下滚边各由外朝内绕过顶、底环的顶、底缘而包覆黏合于所述顶环以及所述底 环;以及—个以上的支撑板,分别为可透光且左、右两侧对称朝内折弯的扇形板体,各支撑 板设在所述外罩的内侧,并且在顶缘以及底缘分别形成一上卡合缘以及一下卡合缘,以各 上卡合缘卡合在所述顶环与所述外罩接邻上滚边处之间的部分,又以各下卡合缘卡合于所 述底环与所述外罩接邻下滚边处之间的部分,将所述外罩与所述顶环撑起定位。进一步,本技术设有四个所述的支杆,四个支杆以环绕且等间隔的形态连接 在所述灯座套环与所述底环之间,在所述支撑板的底缘中间凹设一凹口,以所述凹口套合 于其中一支杆的外端部。更进一步,本技术在所述外罩的外侧以环绕且等间隔的形态设有多个导正用 布条,多个导正用布条为可透光的长条形布片,各导正用布条分别以顶部以及底部包覆黏 合于所述上滚边与所述下滚边内、外相对的位置。优选的,本技术设有两个所述的支撑板,两支撑板分别设在所述外罩两半边 其中各半边的内侧,并且两支撑板以侧缘对接成为环绕的形态。本技术使用时是以灯座套环套设固定于灯具的灯座,以可透光的支撑板以及 外罩让光线朝外透出。当本技术收纳或者运送时,是将支撑板由灯罩本体拆卸分离,此 时顶环与外罩由于未受支撑板的支撑,因此让顶环可叠合于支杆上,使灯罩本体成为扁平不占空间的状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支撑板为折弯的扇形板体,因此具有较强的纵 向支撑力,能够在展开外罩的同时顶撑顶环的位置,让灯罩本体成为固定的罩体形态,当支 撑板由灯罩本体拆卸后,又可展开并让灯罩本体成为扁平的状态以节省空间,因此能够方 便使用者收纳或者运送,具有节省仓储成本或者运送成本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仰视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拆卸支撑板的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安装支撑板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安装支撑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涉及一种灯罩构造,请参看图1至图3的优选实施例,包括一灯罩本体10,设有一底环11,为平放设置的圆形环体,在底环11中间的较高处 设有一灯座套环12,同样为平放设置的圆形环体,在灯座套环12与底环11之间以环绕且等 间隔的形态连接四个支杆13,四个支杆13各为直杆体,并且分别以内、外两端结合于灯座 套环12与底环11,在底环11中间的上方以同心的形态设有一顶环14,为平放设置的圆形 环体,并且内径介于底环11与灯座套环12的内径之间,顶环14的位置高于灯座套环12 ;在顶环14与底环11之间以环绕的形态结合一外罩15,为可透光且具有张力的布 片,在外罩15的顶缘以及底缘分别形成一上滚边151与一下滚边152,以上滚边151由外朝 内绕过顶环14的顶缘而包覆黏合于顶环14固定,又以下滚边152由外朝内绕过底环11的 底缘而包覆黏合于底环11固定,在外罩15的外侧以环绕且等间隔的形态设有多个导正用 布条16,多个导正用布条16为可透光的长条形布片,各导正用布条16分别以顶部以及底部 包覆黏合于上滚边151与下滚边152内、外相对的位置。两支撑板20,分别为可透光且具有可挠性的扇形板体,其顶缘延伸的弧形长度短 于底缘延伸的弧形长度,两支撑板20分设于相对的两侧,并且各自的左、右两侧以对称的 方式向内折弯,两支撑板20分别以侧缘抵靠于另一支撑板20的侧缘,从而对接成为环绕的 形态,使得各支撑板20在纵方向的构造具有较大的支撑力,对应其中一支杆13的两端部位 置,在两支撑板20底缘的中间分别凹设一凹口 21,将两支撑板20分设于外罩15两半边的 其中各半边的内侧,以两凹口 21套合于其中一支杆13的两端部,在各支撑板20的顶缘以 及底缘分别形成一上卡合缘22以及一下卡合缘23,以上卡合缘22卡合于顶环14与外罩15 接邻上滚边151处之间的部分,又以下卡合缘23卡合于底环11与外罩15接邻下滚边152 处之间的部分,借此以两支撑板20将外罩15与顶环14相对底环11撑起定位。本技术除前述的优选实施例,是将灯座套环12的位置设于底环11中间的较 高处以外,还可将灯座套环12的高度设为与底环11等高的高度,并且支杆13的数量除了 前述的优选实施例,是设有四个的数量以外,也可在底环11与灯座套环12之间以环绕的方式结合四个、三个或者两个等不等数量的支杆13,而支撑板20除了前述的优选实施例,为 设有两个且以侧缘相接为环绕设置的形态以外,也可设为一大片或者两片以上的形态,皆 可作为灯罩本体10的支撑,本技术在此不加以限制。当本技术使用时,如图3所示,是以灯座套环12套设固定于灯座A,此时可透 光的支撑板20以及外罩15可让光线朝外透出。当本技术收纳或者运送时,如图4所 示,是灯罩本体10与支撑板20分离且相叠的状态,由于此时顶环14与外罩15未受支撑板 20支撑,因此顶环14可叠合于各个支杆13上,让灯罩本体10成为扁平不占空间的状态,方 便使用者收纳或者运送,具有节省仓储成本或者运送成本的经济效益。当需要将灯罩本体10与支撑板20组合时,如图5、图6所示,是将各支撑板20由 相邻两支杆13之间的缝隙插入外罩15与各个支杆13之间,接着将顶环14朝上拉开,使外 罩15撑起成为紧绷的状态,此时利用各个导正用布条16的张力,能够导正灯罩本体10的 位置,避免外罩15成为扭转的状态,接着再分别将各支撑板20的左、右两侧朝内折弯,如图 3所示,将各支撑板20的凹口 21套设于对应支杆13的外端部,又将上卡合缘22卡合于顶 环I4与外罩15接邻上滚边151处之间的部分,再将上卡合缘22卡合于底环11与外罩15 接邻下滚边152处之间的部分,即可完成本技术的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灯罩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灯罩本体,设有一圆形的底环,在所述底环的中间设有一灯座套环,在所述灯座套环与所述底环连接多个支杆,在所述底环中间的上方设有一圆形的顶环,为内径介于所述底环与灯座套环的内径之间的环体,并且位置高于所述灯座套环,在所述顶环与底环之间以环绕的形态结合一外罩,为可透光的布片,并且在顶、底缘各形成一上滚边与一下滚边,以上、下滚边各由外朝内绕过顶、底环的顶、底缘而包覆黏合于所述顶环以及所述底环;以及  一个以上的支撑板,分别为可透光且左、右两侧对称朝内折弯的扇形板体,各支撑板设在所述外罩的内侧,并且在顶缘以及底缘分别形成一上卡合缘以及一下卡合缘,以各上卡合缘卡合在所述顶环与所述外罩接邻上滚边处之间的部分,又以各下卡合缘卡合于所述底环与所述外罩接邻下滚边处之间的部分,将所述外罩与所述顶环撑起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罩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灯罩本体,设有一圆形的底环,在所述底环的中间设有一灯座套环,在所述灯座套环 与所述底环连接多个支杆,在所述底环中间的上方设有一圆形的顶环,为内径介于所述底 环与灯座套环的内径之间的环体,并且位置高于所述灯座套环,在所述顶环与底环之间以 环绕的形态结合一外罩,为可透光的布片,并且在顶、底缘各形成一上滚边与一下滚边,以 上、下滚边各由外朝内绕过顶、底环的顶、底缘而包覆黏合于所述顶环以及所述底环;以及一个以上的支撑板,分别为可透光且左、右两侧对称朝内折弯的扇形板体,各支撑板设 在所述外罩的内侧,并且在顶缘以及底缘分别形成一上卡合缘以及一下卡合缘,以各上卡 合缘卡合在所述顶环与所述外罩接邻上滚边处之间的部分,又以各下卡合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树芳
申请(专利权)人:李树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