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方锡忠专利>正文

变向中空自动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13354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向中空电动或气动扳手,其包括一个独立的变向工作头。所述变向工作头借助齿轮传动改变输出轴方向的原理,将扳手的输出轴所输出的沿水平轴旋转的扭力,转换成沿垂直轴旋转的扭力而进行输出,让现有的电动或气动扳手能在螺栓受到空间限制的工况下发挥其作用。由于变向工作头作为一个独立组件,且主动轴与从动套筒都可以随意更换拆卸,可根据需要来修正已有电动扳手的工作扭矩范围,来调整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齿的数目之比,以达到改变拆锁螺栓的速度以及拆锁螺栓扳手最大输出的扭矩值的目的,或者根据螺栓的规格和形状更换锥齿套筒,使现有电动扳手功能更加丰富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扳手,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或气动扳手。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用于各种场合拆锁螺栓螺母的电动或气动扳手均包括扳手本体,反力 臂(或不带反力臂),及工作套筒三部分组成,其工作状态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扳 手本体与工作套筒为同一轴向上,因此工作时,将工作套筒套设于螺母上,启动扳手工作, 以将螺母拆卸下来。由于扳手本体有一定的高度,很多工况下会出现如图2所示,螺栓的上 方及侧面空间受到限制的情形,在这类工况下电动或气动扳手将无法进行工作。从而不得 不以手动扳手或液压中空扳手来解决。因此带来手动扳手劳动强度大,中空液压扳手工作 效率非常低的重大缺陷。又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208731Y所公开的《电动扳手》,其公开一种由摩擦离 合器与飞轮结合的结构传递扭矩至工作套筒,以提高传递效率和减小噪音及节约能源,然 而所述电动扳手在用于拆卸的螺栓其上方及侧面空间受到限制的情形下,也不能发挥作用。有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精心研究,而设计出一种适用于拆卸或装配的螺栓,其 上方及侧面空间受到机体限制的情况下的电动或气动扳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一种电动或气动扳手,以适用于螺栓的上方或侧面空间受 到机体限制的情况下,对螺栓的拆卸和装配作用。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向中空自动扳手,所述自动扳手包括一个变向工作头,该 变向工作头通过机械传动,将扳手机壳主体部分产生的沿轴向转动的扭矩转变成沿水平轴 转动的扭矩,并由该变向工作头输出。本专利技术的变向工作头包括一个工作头外壳,具有相互连通的两个容纳部;一个主动轴与一个从动套筒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容纳部中;该主动轴上形成有第一齿部,该从动套筒上形成有与该第一齿部相啮合的第二齿 部,该主动轴沿水平轴旋转时,通过相互啮合的两个齿部而带动该从动套筒沿垂直轴旋转, 该从动套筒上设有供螺栓套合的套筒。承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为该两个容纳部分别为一个由环向侧壁围成的环形壳体,以及在该环形壳体侧壁径 向延伸形成一个中空的连接部;该主动轴为一个锥齿轴,且该第一齿部为形成于该锥齿轴顶端的锥齿部,该锥齿 轴容纳于该连接部,且锥齿部伸到该环形壳体内;该从动套筒为一个锥齿套筒,且该第二齿部为形成于该锥齿套筒顶端的锥齿部,该锥齿套筒容纳于该环形壳体,该套筒的开口形成于与该第二齿部相对的另一端。承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结构为该两个容纳部分别为一个由环向侧壁围成的环形壳体,以及在环形壳体侧面弦向 延伸形成一个中空的连接部;该主动轴为一个圆柱形蜗杆,且该第一齿部为形成于该圆柱形蜗杆中段的螺旋齿 部,该圆柱形蜗杆容纳于该连接部,且该段螺旋齿部伸到该环形壳体内;该从动套筒为一个蜗轮套筒,且该第二齿部为形成于该蜗轮套筒外缘的环齿部, 该蜗轮套筒容纳于该环形壳体,该套筒的开口形成于该蜗轮套筒的中间。其中所述自动扳手包括一个扳手本体,扳手本体具有一个中空的机壳,在该机壳 内设有电机及输出轴,该电机带动输出轴旋转。该主动轴的一端形成与该输出轴相互连接的螺接部,该连接部与扳手本体的机壳 连接。在该扳手本体与变向工作头之间的机壳上套设有一个反力套,在反力套的朝向变 向工作头方向延伸形成有至少一个反力臂。在该连接部外围套设有一个反力套,在反力套的朝向变向工作头方向延伸形成有 至少一个反力臂。该反力臂与该工作头外壳为一体成型。所述套筒的开口的横截面为与相螺母相配合的正六边形。在该套筒内适配有套筒内环,该套筒内环外侧与该套筒形成紧配合,而套筒内环 的内侧则具有与螺帽相配合的形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借助该变向工作头的主动轴与从动套筒上齿部的相 互啮合,将扳手的输出轴所输出的沿水平轴旋转的扭力,转换成沿垂直轴旋转的扭力而进 行输出,让现有的电动或气动扳手能在螺栓受到空间限制的工况发挥其作用,节省人力物 力。此外,本专利技术将变向工作头作为一个独立组件,且主动轴与从动套筒都可以随意更换拆 卸,可根据需要来修正已有电动扳手的工作扭矩范围,而调整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齿的数 目之比,以达到改变拆锁螺栓的速度以及拆锁螺栓扳手最大输出的扭矩值的目的,或者根 据螺栓的规格和形状更换从动套筒,使现有电动扳手其功能更加丰富灵活。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电动扳手工作状态图。图2为螺栓的上方及侧面空间受到机体限制的工况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自动扳手的工作状态图。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扳手变向工作头的结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扳手变向工作头的结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扳手工作头外壳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扳手从动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扳手主动轴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扳手变向工作头的结构俯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扳手变向工作头的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主要思路包括一个变向工作头,该变向工作头通过机 械传动,将扳手机壳主体部分产生的沿轴向转动的扭矩转变成沿水平轴转动的扭矩,并由 该变向 工作头输出。该变向工作头主要由一个工作头外壳、主动轴及从动套筒所组成。该工作头外壳具有相互连通的两个容纳部,分别供该主动轴与该从动套筒活动地 设置于其中,该主动轴上形成有第一齿部,该从动套筒上形成有与该齿部相啮合的第二齿 部,该主动轴沿水平轴旋转时,带动该从动套筒沿垂直轴旋转,该从动套筒上设有供螺栓套 合的套筒。该变向工作头主要是通过齿轮传动改变扭矩方向的原理,将自动扳手中电动机 输出的沿水平轴转动的扭矩,转换成沿垂直轴转动的扭矩。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自动扳手的工作状态图,其中电动扳手100,包括扳 手本体110,反力臂120以及变向工作头130。一机体200,其上设有一个螺栓201,螺栓201 的上下方都有机体壁。扳手本体110包括一个中空的机壳,在该机壳内设有电机及输出轴, 该电机带动输出轴旋转。变向工作头130开口套设于螺栓的头部,启动电动扳手100的电 源,带动起内部的电动机旋转,电动机带动一输出轴旋转,输出轴的旋转方向是以水平方向 为轴,而本专利技术正是借助变向工作头130的特殊结构设计,将输出的水平方向为轴的转动 扭力转化成以垂直方向为轴的转动扭力。从而,在启动电动扳手100的电源后,使变向工作 头130的套筒在水平方向旋转工作,以将螺栓拆卸下来。如图4-8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电动扳手变向工作头130主要由一个工作头 外壳1、锥齿套筒2及锥齿轴3所组成。工作头外壳1包括一个由环向侧壁围成的环形壳 体11,于环形壳体11的侧壁径向延伸形成一个中空的连接部12,连接部12连通至环形壳 体11的内部;该锥齿轴3的一端形成锥齿部31,并活动地容纳于该连接部内12内,而锥齿 轴3的锥齿部31伸到该环形壳体11内侧,该锥齿轴3可在连接部12内转动;在环形壳体 11内活动地设有一个锥齿套筒2,其一端设有与该锥齿轴的锥齿部31相啮合连接的锥齿部 21,其另一端形成套筒22,锥齿套筒2可在环形壳体11内转动。套筒22的开口朝外,以供 与套合于螺帽边缘。如图6所示,为工作头外壳1的结构示意图。环形壳体11侧壁形成一个中空的连 接部12,两者相互连通。环形壳体11包括第一端111与第二端112,且在第一端111形成 阶部1113,阶部1113高于第一端111,该中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向中空自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扳手包括一个变向工作头,该变向工作头通过机械传动,将扳手机壳主体部分产生的沿轴向转动的扭矩转变成沿水平轴转动的扭矩,并由该变向工作头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锡忠
申请(专利权)人:方锡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