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油控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11069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排油控制机构,其主要包括固定安装在加工油箱上的第一气缸、借一气缸连接头连接该气缸的第二气缸、一连接第二气缸的柱塞杆的排油闸门和一传感器控制单元组成。第一气缸连接有一控制该气缸柱塞杆伸缩动作的电磁阀,第二气缸连接有一控制该气缸柱塞杆伸缩动作的电磁阀,传感器控制单元通过传感线连接上述两个电磁阀。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单元至少由急送液传感单元、正常送液传感单元组成。与现有技术采用单一气缸控制排油闸板的开启与关闭的排油控制机构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追加一个气缸,并且通过一传感器控制单元来检测液面的高度,实现该控制机构在加工过程中可实现闸门的开启与关闭,达到控制加工油箱液面的高度的目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放电加工成型机的结构改进,尤其针对排油控制机构的结构进行的改进。
技术介绍
目前,放电加工成型机的排油控制机构如图4所示,其是通过一个气缸1’控制排油闸板2’的开启与关闭来实现排油的。只能实现排油闸板2’单一的开启(排油时)与关闭(进油时)控制,无法在加工中实现动态的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排油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在加工过程中可实现闸门的开启与关闭,达到控制加工油箱液面的高度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为排油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排油控制机构主要由第一气缸、第二气缸、排油闸门和一传感器控制单元组成,一气缸连接头连接该第一气缸和一第二气缸,所述的第一气缸固定安装在加工油箱上,所述的排油间门连接于第二气缸的柱塞杆;所述的第一气缸连接有一控制该气缸柱塞杆伸缩动作的电磁阀,所述的第二气缸连接有一控制该气缸柱塞杆伸缩动作的电磁阀,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单元通过传感线连接上述两个电磁阀。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单元至少由急送液传感单元、正常送液传感单元组成。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与现有技术采用单一气缸控制排油闸板的开启与关闭的排油控制机构相比,本技术追加一个气缸,并且通过一传感器控制单元来检测液面的高度,实现当液面到达传感器控制单元的正常送液传感单元时,通电导通,第一气缸动作,排油闸门开启。反之,排油闸门关闭。由于第一气缸行程较短,可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加工液面高度的动态平衡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排油控制机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传感器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排油控制机构气压回路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排油控制机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说明本技术。如图1、3所示的排油控制机构,其主要由第一气缸1、第二气缸2、排油闸门4和一传感器控制单元组成,一气缸连接头3连接该第一气缸1和一第二气缸2,所述的第一气缸 1通过气缸吊板10固定安装在加工油箱上。如图3所示,第一气缸1连接有一控制该气缸柱塞杆11伸缩动作的电磁阀7,第二气缸2连接有一控制该气缸柱塞杆21伸缩动作的电磁阀8,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单元通过传感线连接电磁阀7、8。如图2所示,该传感器控制单元至少由急送液传感单元、正常送液传感单元组成,本技术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单元还包括一警报传感单元,所述三组传感单元用于检测加工油箱液面的高度。如图2所示,所述的三组传感单元固定于一传感器固定块9上。如图1所示,本技术还设有一调节第一气缸1柱塞杆11伸缩速度的调速器5和调节第二气缸2柱塞杆21伸缩速度的调速器6,所述的调速器5、6分别对应连接第一气缸1和第二气缸2。安装时,需手动设定调速器,控制进气量。所述的排油闸门4连接于第二气缸2的柱塞杆21上。如图2所示,当传感器控制单元通过传感线与电磁阀1连接,在急送液传感单元 ①、正常送液传感单元②和警报传感单元③之间通电导通或断开的时候,电磁阀7就相应导通对应的气压回路,从而控制气缸1柱塞杆11的伸出与收缩。进而,控制排油闸门4的开启与关闭,达到自动控制液面高度的目的。加工结束时,电磁阀8会导通对应的气压回路, 使第二气缸2柱塞杆21收缩,排油闸门4开启,加速排油。开始加工时,系统发出指令,供液系统就会向加工油箱输送加工液,进入急送液状态。当加工油箱的液面到达急送液传感单元①时,传感器控制单元通电导通,急送液关闭, 进入正常的供液状态。此时,排油闸门4都是处于关闭状态。随着输送液的增多,液面高度不断上升,在未到达正常送液传感单元②之前,排油闸门4还是处于关闭状态,一旦液面高度到达正常送液传感单元②时,传感器控制单元通电导通,此时,第一气缸1收缩柱塞杆11,排油闸门4开启,进入少量排油状态,液面高度下降。当液面下降到位于正常送液传感单元②之下时,传感器控制单元通电断开,第一气缸1柱塞杆11伸出,排油闸门4重新关闭。这样就实现加工油箱液面高度的平衡控制。加工结束时,系统发出指令,供液系统关闭, 第二气缸2柱塞杆21收缩,排油闸门4开启,加速排油。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排油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排油控制机构主要由第一气缸、第二气缸、排油闸门和一传感器控制单元组成,一气缸连接头连接该第一气缸和一第二气缸,所述的第一气缸固定安装在加工油箱上,所述的排油间门连接于第二气缸的柱塞杆;所述的第一气缸连接有一控制该气缸柱塞杆伸缩动作的电磁阀,所述的第二气缸连接有一控制该气缸柱塞杆伸缩动作的电磁阀,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单元通过传感线连接上述两个电磁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油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气缸连接有调节该第一气缸柱塞杆伸缩速度的调速器;所述的第二气缸连接有调节该第二气缸柱塞杆伸缩速度的调速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油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单元至少由急送液传感单元、正常送液传感单元组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油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单元还包括一警报传感单元。专利摘要一种排油控制机构,其主要包括固定安装在加工油箱上的第一气缸、借一气缸连接头连接该气缸的第二气缸、一连接第二气缸的柱塞杆的排油闸门和一传感器控制单元组成。第一气缸连接有一控制该气缸柱塞杆伸缩动作的电磁阀,第二气缸连接有一控制该气缸柱塞杆伸缩动作的电磁阀,传感器控制单元通过传感线连接上述两个电磁阀。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单元至少由急送液传感单元、正常送液传感单元组成。与现有技术采用单一气缸控制排油闸板的开启与关闭的排油控制机构相比,本技术追加一个气缸,并且通过一传感器控制单元来检测液面的高度,实现该控制机构在加工过程中可实现闸门的开启与关闭,达到控制加工油箱液面的高度的目的。文档编号B23H1/10GK201988813SQ20102061220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5日专利技术者王艺勇 申请人:沙迪克(厦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排油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排油控制机构主要由第一气缸、第二气缸、排油闸门和一传感器控制单元组成,一气缸连接头连接该第一气缸和一第二气缸,所述的第一气缸固定安装在加工油箱上,所述的排油闸门连接于第二气缸的柱塞杆;所述的第一气缸连接有一控制该气缸柱塞杆伸缩动作的电磁阀,所述的第二气缸连接有一控制该气缸柱塞杆伸缩动作的电磁阀,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单元通过传感线连接上述两个电磁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艺勇
申请(专利权)人:沙迪克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