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晶光学、应用光学和衍射光学交叉
技术介绍
用液晶光学相控阵形成在三维空间内可编程控制单光束焦点或多光束焦点任意 无机械惯量移动的方法,对于三维光镊、激光直写、光互联等领域的应用有重要的意义。尤 其,在三维多光镊方面的应用前景很大,运用该项技术可以实现单光光镊对于单个微粒的 三维操作,多光镊子对空间不同位置的多个粒子同时捕获,并且对被捕获的各个粒子独立 进行的三维操作。目前,现有实现光束三维控制的方法主要采用机械驱动的万向反射镜或棱镜与 自动变焦镜头组合方法、机械驱动的万向反射镜或棱镜与程控变焦透镜组合方法。这些方 法都存在因机械惯量而导致的功耗大、重量大等问题。此外,近年来,还出现采用各种相位 恢复算法实现光束三维控制的方法,该方法虽然克服了机械惯量而导致的功耗大、重量大 等问题,但是其因为都采用相位恢复算法,所以只能被动方式实现光束三维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方法存在因机械惯量而导致的功耗大和重量大的问题,以及 控制方式为被动控制的缺陷,而提出了。第一种的步骤如下步骤一设置液晶光学相控阵的光栅;首先把一个液晶光学相控阵的有效口径分 为η个分口径,其中η为自然数,再在每个分口径上形成二维周期可变闪耀光栅和可变焦透 镜相位光栅;所述的二维周期可变闪耀光栅的相位为仍(XJ)=仍(X) +仍(J)公式一公式一中,仍㈡和识⑴分别表示在χ方向和y方向的一维周期可变闪耀光栅;χ方向的一维周期可变闪耀光栅的相位为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它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设置液晶光学相控阵(11)的光栅;首先把一个液晶光学相控阵(11)的有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液晶光学相控阵的光束焦点三维独立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步骤如下:步骤一:设置液晶光学相控阵(11)的光栅;首先把一个液晶光学相控阵(11)的有效口径分为n个分口径(12),其中n为自然数,再在每个分口径(12)上形成二维周期可变闪耀光栅(13)和可变焦透镜相位光栅(14);所述的二维周期可变闪耀光栅(13)的相位为:公式一公式一中,和分别表示在x方向和y方向的一维周期可变闪耀光栅;x方向的一维周期可变闪耀光栅的相位为:(0<x<Λx)公式二其中,θx为x方向的一维周期可变闪耀光栅的光束偏转角,Λx为x方向的一维周期可变闪耀光栅的光栅周期;y方向的一维周期可变闪耀光栅的相位为:(0<y<Λy)公式三其中,θy为y方向的一维周期可变闪耀光栅的光束偏转角,Λy为y方向的一维周期可变闪耀光栅的光栅周期;根据公式一、公式二和公式三推导得到,二维周期可变闪耀光栅(13)的相位为:(0<x<Λx,0<y<Λy) 公式四可变焦透镜相位光栅的相位为:公式五其中,f为透镜的焦距;步骤二:获得液晶光学相控阵(11)上的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王东,甘雨,吴丽莹,刘翔,程欣,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