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09721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线盒,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卷线盘、第二卷线盘、第一涡卷弹簧、第二涡卷弹簧、第一导线、第二导线、隔板、第一收卷按键和第二收卷按键;隔板隔置在第一卷线盘与第二卷线盘之间;第一收卷按键的第一齿牙与第一齿轮相配合;第二收卷按键的第二齿牙与第二齿轮相配合;第一卷线盘具有第一导电圈和第二导电圈,第二卷线盘第三导电圈和第四导电圈;第一导电圈与第三导电圈电接触,第二导电圈与第四导电圈电接触;第一导线一端的两根电线分别与第一导电圈和第二导电圈电连接;第二导线一端的两根电线分别与第三导电圈和第四导电圈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输入、输出端的导线可以单独拉伸和收卷。(*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电器产品,尤其是导线盒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一种可收卷的导线盒,要么只有一端导线可以拉伸,要么必须两端 同步拉伸导线才可使用,一端拉伸而另一端不拉会产生导线从卷线盘上脱落或卡塞住不能 使用的弊病,导致使用者的繁复和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入、输出端的导线可以单独拉伸和收卷的导线盒。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线盒,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卷线盘、第 二卷线盘、第一涡卷弹簧、第二涡卷弹簧、第一导线、第二导线、隔板、第一收卷按键和第二 收卷按键;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并形成容纳内腔;所述第一卷线盘和第二 卷线盘均位于容纳内腔内并且分别转动支撑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所述隔板隔置在第 一卷线盘与第二卷线盘之间;所述第一卷线盘上具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收卷按键铰接在 第一壳体上且第一收卷按键上具有第一齿牙,第一齿牙与第一齿轮相配合;所述第二卷线 盘上具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收卷按键铰接在第二壳体上且第二收卷按键上具有第二齿 牙,第二齿牙与第二齿轮相配合;所述第一卷线盘的朝向第二卷线盘的面上具有第一导电 圈和第二导电圈,所述第二卷线盘的朝向第一卷线盘的面上具有与第一导电圈对应设置的 第三导电圈和与第二导电圈对应设置的第四导电圈;所述第一导电圈与第三导电圈电接 触,第二导电圈与第四导电圈电接触;第一卷线盘上卷绕有第一导线,第一导线一端的两根 电线分别与第一导电圈和第二导电圈电连接;第二卷线盘上卷绕有第二导线,第二导线一 端的两根电线分别与第三导电圈和第四导电圈电连接;第一涡卷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卷线盘 装连,另一端与第一壳体装连;第二涡卷弹簧的一端与第二卷线盘装连,另一端与第二壳体 装连。所述隔板上与第一导电圈、第二导电圈、第三导电圈、第四导电圈相对应处开有若 干通孔,通孔内装有第一导电珠和第二导电珠,第一导电珠的一侧与第一导电圈电接触,另 一侧与第三导电圈电接触,第二导电珠的一侧与第二导电圈电接触,另一侧与第四导电圈 电接触。所述第一卷线盘上的第一导电圈和第二导电圈上均有突起的上导电触角,该上导 电触角抵在第二卷线盘上的对应的第三导电圈和第四导电圈上。所述第二卷线盘上的第三导电圈和第四导电圈上均有突起的下导电触角,该下导 电触角抵在第一卷线盘上的对应的第一导电圈和第二导电圈上。所述第一卷线盘上的第一导电圈上有突起的上导电触角,该上导电触角抵在第二 卷线盘上的对应的第三导电圈上;所述第二卷线盘上的第四导电圈上有突起的下导电触角,该下导电触角抵在第一卷线盘上的对应的第二导电圈上。所述第一壳体上具有定位卡槽,所述隔板上具有定位卡头,定位卡头嵌在定位卡 槽内。所述第一收卷按键铰接在第一壳体的铰支轴上且装连有第一扭簧,第一扭簧的另 一端装连在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收卷按键铰接在第二壳体的铰支轴上且装连有第二扭 簧,第二扭簧的另一端装连在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的中部具有第一壳体中孔,第二壳体的中部具有第二壳体螺母,一 锁紧螺钉穿过第一壳体中孔与第二壳体螺母螺纹连接,第一壳体上具有卡槽,第二壳体上 具有卡头,卡头与卡槽卡合。所述第一导电圈、第二导电圈、第三导电圈和第四导电圈均具有导电珠滚动轨道。所述第一导电圈、第二导电圈、第三导电圈和第四导电圈均具有导线焊接定位脚。采用上述结构后,第一卷线盘上卷绕的第一导线可以单独拉伸,并通过第一齿轮 与第一齿牙的配合,使第一导线的伸出到符合要求的长度;不用时,揿按第一收卷按键使第 一齿牙与第一齿轮脱离,第一卷线盘在第一涡卷弹簧的作用下回转,使第一导线自动收卷 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容纳内腔中;同理,第二导线也可以单独拉伸和收卷,第一、 第二导线的操作彼此不受影响,不需要输入、输出端的导线同步拉伸,因此导线不易脱落, 也不易卡塞住而拉不动。本技术改变了市场上普通导线盒的导线散乱放置的状态;本 技术任何一端导线都可任意拉伸,而且两端的导线拉伸长度可以不一致,操作十分方 便。附图说明图18为图17的仰视图;图19为图17的俯视图;图20为图19沿E-E线的剖视图;图21为图1中的第二绕线盘的结构主视图;图22为图21的俯视图;图23为图21的仰视图;图M为图23沿F-F线的剖视图;图25为图1中的第一、第三导电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沈为图1中的第二、第四导电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7为图1中的第一收卷按键、第二收卷按键的结构示意图;图观为图27的俯视图;图四为图1中的隔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0为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1为图30中的第一绕线盘的结构主视图;图32为图31的仰视图;图33为图30中的第二绕线盘的结构主视图;图34为图33的俯视图;图35为图30中的第一导电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6为图30中的第二导电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7为图30中的第三导电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8为图30中的第四导电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 四所示,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一种导线盒,包括第一壳体1、第 二壳体2、第一卷线盘3、第二卷线盘4、第一涡卷弹簧5、第二涡卷弹簧5’、第一导线6、第 二导线7、隔板8、第一收卷按键9和第二收卷按键9’ ;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固定 连接,并形成容纳内腔20 ;所述第一卷线盘3和第二卷线盘4均位于容纳内腔20内并且分 别转动支撑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上,所述隔板8隔置在第一卷线盘3与第二卷线盘 4之间;所述第一卷线盘3上具有第一齿轮3-1,所述第一收卷按键9铰接在第一壳体1上 且第一收卷按键9上具有第一齿牙9-1,第一齿牙9-1与第一齿轮3-1相配合;所述第二卷 线盘4上具有第二齿轮4-1,所述第二收卷按键9’铰接在第二壳体2上且第二收卷按键9’ 上具有第二齿牙9’ -1,第二齿牙9’ -1与第二齿轮4-1相配合;所述第一卷线盘3的朝向 第二卷线盘4的面上具有第一导电圈3-2和第二导电圈3-3,所述第二卷线盘4的朝向第一 卷线盘3的面上具有与第一导电圈3-2对应设置的第三导电圈4-2和与第二导电圈3-3对 应设置的第四导电圈4-3 ;所述第一导电圈3-2与第三导电圈4-2电接触,第二导电圈3-3 与第四导电圈4-3电接触;第一卷线盘3上卷绕有第一导线6,第一导线6 —端的两根电线 分别与第一导电圈3-2和第二导电圈3-3电连接;第二卷线盘4上卷绕有第二导线7,第二 导线7 —端的两根电线分别与第三导电圈4-2和第四导电圈4-3电连接;第一涡卷弹簧5 的一端与第一卷线盘3装连,另一端与第一壳体1装连;第二涡卷弹簧5’的一端与第二卷线盘4装连,另一端与第二壳体2装连。如图3、5、四所示,所述隔板8上与第一导电圈3-2、第二导电圈3_3、第三导电圈 4-2、第四导电圈4-3相对应处开有若干通孔8-1,通孔8-1内装有第一导电珠12和第二导 电珠12’,第一导电珠12的一侧与第一导电圈3-2电接触,另一侧与第三导电圈4-2电接 触,第二导电珠12’的一侧与第二导电圈3-3电接触,另一侧与第四导电圈4-3电接触。如图5、6、7、10、四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上具有定位卡槽1_3,所述隔板8上具有 定位卡头8-2,定位卡头8-2嵌在定位卡槽1-3内。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线盒,其特征在于:a、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第一卷线盘(3)、第二卷线盘(4)、第一涡卷弹簧(5)、第二涡卷弹簧(5’)、 第一导线(6)、第二导线(7)、隔板(8)、第一收卷按键(9)和第二收卷按键(9’);b、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固定连接,并形成容纳内腔(20);c、所述第一卷线盘(3)和第二卷线盘(4)均位于容纳内腔(20)内并且分别转动支撑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上,所述隔板(8)隔置在第一卷线盘(3)与第二卷线盘(4)之间;d、所述第一卷线盘(3)上具有第一齿轮(3-1),所述第一收卷按键(9)铰接在第一壳体(1)上且第一收卷按键(9)上具有第一齿牙(9-1),第一齿牙(9-1)与第一齿轮(3-1)相配合;e、所述第二卷线盘(4)上具有第二齿轮(4-1),所述第二收卷按键(9’)铰接在第二壳体(2)上且第二收卷按键(9’)上具有第二齿牙(9’-1),第二齿牙(9’-1)与第二齿轮(4-1)相配合;f、所述第一卷线盘(3)的朝向第二卷线盘(4)的面上具有第一导电圈(3-2)和第二导电圈(3-3),所述第二卷线盘(4)的朝向第一卷线盘(3)的面上具有与第一导电圈(3-2)对应设置的第三导电圈(4-2)和与第二导电圈(3-3)对应设置的第四导电圈(4-3);g、所述第一导电圈(3-2)与第三导电圈(4-2)电接触,第二导电圈(3-3)与第四导电圈(4-3)电接触;h、第一卷线盘(3)上卷绕有第一导线(6),第一导线(6)一端的两根电线分别与第一导电圈(3-2)和第二导电圈(3-3)电连接;i、第二卷线盘(4)上卷绕有第二导线(7),第二导线(7)一端的两根电线分别与第三导电圈(4-2)和第四导电圈(4-3)电连接;j、第一涡卷弹簧(5)的一端与第一卷线盘(3)装连,另一端与第一壳体(1)装连;k、第二涡卷弹簧(5’)的一端与第二卷线盘(4)装连,另一端与第二壳体(2)装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全国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亚细亚吸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