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轮印刷机印刷单元的传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709710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转轮印刷机印刷单元的传墨系统,包括两个分别与印刷版筒相切的靠版辊,以及设置于墨斗出口处的供墨辊,所述供墨辊下方连接有打墨辊,所述打墨辊与一传墨辊组连接,所述传墨辊组远离打墨辊的一端与一分墨辊连接,所述分墨辊与每一靠版辊之间均设置有传墨分路,每一传墨分路包括至少一个分路传墨辊;传墨过程中,油墨分别通过传墨分路传递至靠版辊,传墨分路在传墨过程中,由于分路传墨辊的挤压、匀墨和传递,油墨传递至靠版辊表面时更均匀,避免了出线印刷深浅色差,提高了印刷质量。(*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转轮印刷机
,特别涉及转轮印刷机印刷单元的传墨系 统。
技术介绍
现有轮转印刷机,其印刷单元均采用单路勻墨双靠版辊给印版供墨的结构。具体 地说,其结构包括一壳体,在壳体内设置有印刷版筒和墨斗,在印刷版筒和墨斗之间设置有 传墨系统,该传墨系统包括分别与印刷版筒相切的两个靠版辊,所述两个靠版辊均与一分 墨辊相切,在分墨辊与墨斗之间连接有若干个传墨辊和若干个勻墨辊,所述传墨辊和勻墨 辊交替间隔设置。传墨过程中,油墨从墨斗中被供给,并经由传墨辊和勻墨辊的依次传递后 供于分墨辊表面,并有分墨辊分别传递至两个靠版辊,最后由靠版辊将油墨供给印刷版筒, 完成印刷。从上述结构可以看出,油墨是通过单路传递至分墨辊,并由分墨辊分至两靠版辊 的,这种传墨系统往往由于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分墨辊与各靠版辊的安装误差等因素造成 分墨辊与靠版辊的表面靠紧程度不一,因而易造成分墨不均勻,导致印刷墨层厚度有层次 区别,出现印刷深浅色差,影响印刷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转轮印刷机印刷单 元的,分墨和勻墨均勻,避免印刷深浅色差的传墨系统。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转轮印刷机印刷单元的传墨系统,包括两个分别与印刷版筒相切的靠版辊,以及 设置于墨斗出口处的供墨辊,所述供墨辊下方连接有打墨辊,所述打墨辊与一传墨辊组连 接,所述传墨辊组远离打墨辊的一端与一分墨辊连接,所述分墨辊与每一靠版辊之间均设 置有传墨分路,每一传墨分路包括至少一个分路传墨辊。在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每一传墨分路与靠版辊接触的分路传墨辊为 终端分路传墨辊,两个终端分路传墨辊之间设置有勻墨辊,所述勻墨辊分别与两个终端分 路传墨辊相切合。其中,所述勻墨辊设置有张紧调节装置。进一步地,以分墨辊和印刷版筒的轴心连线为中心线,两个传墨分路对称分布于 所述中心线两侧。更进一步地,每一靠版辊及与该靠版辊接触的终端分路传墨辊均枢设于一辊座。其中,每一所述辊座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的分路勻墨辊,所述分路勻墨辊分别与分 路传墨辊相切合,每一个分路勻墨辊分别设置有张紧调节装置。所述靠版辊为柔性辊体;包括所述靠版辊、传墨辊组、分墨辊、分路传墨辊、勻墨辊 和分路勻墨辊的各个辊体,每一对相互接触的辊体均是一柔性辊体与一刚性辊体接触。其中,所述刚性辊体均与驱动该刚性辊体作沿其轴向往复摆动的驱动机构连接。根据以上所述的,所述传墨辊组中,与打墨辊连接的传墨辊,其周缘设置有清洗刮 刀,所述清洗刮刀下方设置有清洗溶剂斗。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转轮印刷机印刷单元的传墨系统,包括两个分别与印 刷版筒相切的靠版辊,以及设置于墨斗出口处的供墨辊,所述供墨辊下方连接有打墨辊,所 述打墨辊与一传墨辊组连接,所述传墨辊组远离打墨辊的一端与一分墨辊连接,所述分墨 辊与每一靠版辊之间均设置有传墨分路,每一传墨分路包括至少一个分路传墨辊;传墨过 程中,油墨分别通过传墨分路传递至靠版辊,传墨分路在传墨过程中,由于分路传墨辊的挤 压、勻墨和传递,油墨传递至靠版辊表面时更均勻,避免了出线印刷深浅色差,提高了印刷 质量。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U图1是本技术的--种转轮印刷机印刷单元的传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ι中包括1—一印刷版筒2-罪版辊3——一墨斗4-——供墨辊5——一传墨辊组6-分墨棍7——一分路传墨辊71-——终端分路传墨辊8——一勻墨辊9-——张紧调节装置1 Ο-辊座11-——分路勻墨辊Ι 2-一清洗刮刀13-——清洗溶剂斗14-一打墨辊。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1所示,这是本技术的较 佳实施例。转轮印刷机印刷单元的传墨系统,包括两个分别与印刷版筒1相切的靠版辊2,以 及设置于墨斗3出口处的供墨辊4,所述供墨辊4下方连接有打墨辊14,所述打墨辊14与 一传墨辊组5连接,所述传墨辊组5远离打墨辊14的一端与一分墨辊6连接,所述分墨辊 6与每一靠版辊2之间均设置有传墨分路,每一传墨分路包括至少一个分路传墨辊7。在本技术在传墨过程中,供墨辊4通过独立电机的驱动而旋转,将墨斗3里的 印刷油墨带出,供给与打墨辊14,并经打墨辊14将油墨传递至传墨辊组5,具体地说,打墨 辊14设置于供墨辊4与传墨辊组5之间,并通过与一凸轮连接而可在供墨辊4与传墨辊组 5之间来回摆动,打墨辊14被凸轮驱动上摆,与供墨辊4相切并随之旋转,将供墨辊4表面 的油墨带走,随凸轮驱动下摆与传墨辊组5相切并随之旋转,将油墨传递至传墨辊组5,传 墨辊组5传递至分墨辊6后,经传墨分路分左右两路向下传墨,所述传墨分路的各分路传墨 辊7依次相切并相向旋转而形成独立的勻墨供墨系统,最终各传墨分路分别将油墨传递至相应的靠版辊2,以进行印刷。油墨分别通过传墨分路传递至靠版辊2,传墨分路在传墨过 程中,由于分路传墨辊7的挤压、勻墨和传递,油墨传递至靠版辊2表面时更均勻,避免了出 线印刷深浅色差,提高了印刷质量。见图1所示,每一传墨分路与靠版辊2接触的分路传墨辊7为终端分路传墨辊71, 两个终端分路传墨辊71之间设置有勻墨辊8,所述勻墨辊8分别与两个终端分路传墨辊71 相切合。该勻墨辊8分别与两个终端分路传墨辊71相切,起到了平衡左右两终端分路传墨 辊71表面油膜厚度的作用,是传墨分路的分墨更均衡,进一步消除了印刷深浅色差,提高 了印刷单元的印刷品质。其中,所述勻墨辊8设置有张紧调节装置9,所述张紧调节装置9可径向调整勻墨 辊8,从而调整勻墨辊8与终端分路传墨辊71的接触张紧程度,从而提高勻墨辊8的勻墨效^ ο较为优选地,以分墨辊6和印刷版筒1的轴心连线为中心线,两个传墨分路对称分 布于所述中心线两侧。这样两传墨分路的传墨路径相同,传墨距离相同,从而使供给于两靠 版辊2的油墨均勻度更高。见图1所示,每一靠版辊2及与该靠版辊2接触的终端分路传墨辊71均枢设于一 辊座10。这样靠版辊2与相应的终端分路传墨辊71形成一以辊座10为基座的组件,便于 检修更换。其中,每一所述辊座10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的分路勻墨辊11,所述分路勻墨辊11分 别与分路传墨辊7相切合,每一个分路勻墨辊11分别设置有张紧调节装置9。所述分路勻 墨辊11的作用是使分路传墨辊7表面的油膜厚度均勻,从而使传递油墨更均勻。所述靠版辊2为柔性辊体;包括所述靠版辊2、传墨辊组5、分墨辊6、分路传墨辊 7、勻墨辊8和分路勻墨辊11的各个辊体,每一对相互接触的辊体均是一柔性辊体与一刚性 辊体接触。具体地,所述的柔性辊体可以为橡胶等柔质材料的柔性辊体,所述的刚性辊体可 以为钢辊等类型的刚性辊体。油墨传递过程中,柔性辊体表面墨膜厚度较厚,油墨在辊体表 面分布均勻;而刚性辊体表面墨膜厚度较薄,有利于快速传递油墨,采用一柔性辊体与一刚 性辊体相互接触而传递油墨的结构,一方面保证了油墨的快速均勻传递,另一方面一柔性 辊体与一刚性辊体相互接触,两相互接触的辊体间径向贴合压力适中,接触良好,有利于油 墨充分传递。其中,所述刚性辊体均与驱动该刚性辊体作沿其轴向往复摆动的驱动机构连接。 由于刚性辊体的表面油墨传递较快而墨膜厚度不均勻的特点,传墨过程中,刚性辊体沿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转轮印刷机印刷单元的传墨系统,包括两个分别与印刷版筒相切的靠版辊,以及设置于墨斗出口处的供墨辊,所述供墨辊下方连接有打墨辊,所述打墨辊与一传墨辊组连接,所述传墨辊组远离打墨辊的一端与一分墨辊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墨辊与每一靠版辊之间均设置有传墨分路,每一传墨分路包括至少一个分路传墨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中崎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