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09555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能够稳定地进行喂纱,还能够提高导纱器的选择的自由度的横编机。即使在设想设置在5条纱道导轨(4A~4E)的全部的轨道(14Ax~14Ey)上的导纱器(6Ax~6Ey)的喂纱口(5Ax~Ey)的前端到达喂纱位置(5a)时,喂纱口(5Ax~5Ey)的整体也停留在作为喂纱位置(5a)附近的空间而被预先容许的扇形区域(11)内。即使纱道导轨(4A~4E)增加到5条,选择导纱器(6Ax~6Ey)的自由度提高,也能够从喂纱口(5Ax~5Ey)向进出于齿口(3)的编织针(10x、10y)的钩进行稳定的喂纱。(*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备多条纱道导轨,选择沿各纱道导轨移动的导纱器,用于 向编织物的编织喂纱的横编机
技术介绍
以往,在横编机中,为了切换多种编织纱而使用,具备多条纱道导轨(例如,参见 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1的图1中公开了具备4条纱道导轨的横编机。由 于各纱道导轨在两侧面具备轨道,所以,在4条纱道导轨中共具备8条轨道(track)。在各 轨道上设置1个或多个导纱器。在编织物的编织中,选择任意的导纱器,在设定在前后针床 相向的齿口的上方的喂纱位置从喂纱口的前端向编织针喂纱。各轨道和各导纱器被配置成 以喂纱位置附近为中心从各喂纱口通过各轨道的直线成为放射状,整体性地呈扇形扩展。4 条喂纱轨道以距喂纱位置的距离都接近相等的方式,中间的2条高,两侧的2条低,作为整 体以弧状的配置方式架设。在各针床上分别设置滑架,该滑架搭载对编织针进行驱动的三角系统。设置在前 后针床上的滑架由跨越纱道导轨的针门(gate)连结,联动地相对于针床的长度方向往复 行走。在针门跨越各轨道的部分上,设置联动行走单元,选择导纱器而使之与滑架联动行 走。4条纱道导轨以与针床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式架设,在滑架的行走范围外的两侧从下方 被支承。若设置在不同轨道上的导纱器的喂纱口的前端同时到达喂纱位置,则在一方被选 择而移动时,不能通过另一方,相互干涉。为了避免此干涉,使用喂纱口能够上下运动以避 免干涉的滑架。在编织嵌花图案等的编织物的情况下,在滑架行走的途中,进行联动行走的导纱 器的切换。在先行的区间内进行用于编织的编织纱喂纱的导纱器,在该区间的编织结束时, 侵入到后续的区间内。若在此状态下,驱动后续的区间的编织针进行编织,则在先行的区间 内使用的编织纱有可能在后续的区间内也被编织进去。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设有使喂 纱口返回到在先行的区间侧的摆头机构的导纱器的结构。在专利文献2的图2中,公开了在相向的两个针床的上方水平并列地配置6根相 当于纱道导轨的杆的平形横编机的结构。关于相当于导纱器的纱导向件,在0014段中记载 了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各杆上、设置了捕纱器的内容。在图2中,由于表示了朝向相向的 针床的上方的位置地从各纱导向件以与纱导向件的位置相应地不同的角度倾斜的直线,所 以,推定为它是捕纱器,从其前端喂编织纱。在0018段中,记载了也可以使杆的数量增加到 20的内容。专利文献1 国际公开第02/079556号小册子专利文献2 日本特许第330932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专利文献1所示的那样的纱道导轨能够在同一轨道上设置多个导纱器,例如,每 一个轨道设置4个导纱器,整体设置32个导纱器。但是,设置在同一轨道上的导纱器在使 用于邻接的区间的情况下存在制约,选择受到限制。若纱道导轨的数量增加,则轨道数量也 增加,能够增加导纱器选择的自由度。但是,若在与专利文献1的图1同样的结构中增加纱 道导轨的数量,则以喂纱位置附近为中心从各喂纱口通过各轨道的直线成为放射状的整体 的扇形的展开角度增大。其结果,例如设置在最外侧的轨道上的导纱器的喂纱口从齿口的 中心倾斜,向从任意一方的针床进出于齿口的编织针稳定地喂纱的条件恶化。因此,不存在 配置了多于4条纱道导轨的横编机。在专利文献2中,虽然记载了能够配置多个杆的内容,但是,没有公开不使喂纱条 件恶化地配置杆的具体的结构。在图2中,公开了水平配置6根杆的结构,若将左端的杆 作为第一导轨,将右端的杆作为第六导轨,则在第一导轨和第六导轨之间,空间在水平方向 扩张。因此,从第一导轨及第六导轨到喂纱位置倾斜地延伸的捕纱器也变长,且倾斜的角度 也增大。可以认为,若捕纱器变长,则容易受到与滑架的行走相伴的摆动等外部的摆动的影 响,喂纱位置变动,喂纱变得不稳定。倾斜的角度与从一方的针床进出的编织针的移动方向 的角度相同,由此,也可以推定稳定的喂纱条件恶化。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进行喂纱,导纱器的选择的自由度也得 到提高的横编机。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本技术是一种横编机,所述横编机具有至少在前后相向的一对针床,沿形成 在架设于喂纱位置的上方的多个纱道导轨的两侧面上的各轨道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导纱器, 该导纱器在设定在针床间的齿口的上方的喂纱位置从喂纱口的前端喂编织纱,在选择导纱 器而使之移动的同时对编织物进行编织,所述横编机的特征在于,纱道导轨平行地架设5条,且配置在如下的弧状的架设位置,即,5条中的内侧高, 外侧低,设置在各轨道上的导纱器具备以如下的方式避让的机构,该机构仅在以用于编织 物的编织的方式被选择的状态下使喂纱口的前端到达喂纱位置,而在其它的状态下在由选 择状态的喂纱口通过喂纱位置附近时不干涉,即使在设想喂纱口的前端从全部的轨道的导纱器到达喂纱位置的状态时,喂纱口 的整体也停留在作为喂纱位置附近的空间而被预先容许的扇形区域内,5条纱道导轨的中心线呈放射状地扩展,扩展的角度作为整体比该扇形区域的扩 展角度大,设置在各轨道上的导纱器在喂纱位置附近的扇形区域外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对 设置轨道的纱道导轨的中心线的倾斜角度和前端到达喂纱位置时的喂纱口的角度的偏移 进行调整。另外,在本技术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前后一对针床以在朝向齿口的一侧高、 在离开齿口的一侧低的方式分别倾斜地构成了 100度的角度,在上述扇形区域内成为最外侧的喂纱口的喂纱方向之间构成的扩展角度在50度以上65度以下的范围内,在上述前端到达喂纱位置的状态下,来自设置在邻接的轨道上的 导纱器的喂纱口的喂纱方向之间构成5度以上8度以下的角度,上述纱道导轨的中心线扩展的角度在5条整体中是在56度以上72度以下,在邻 接的纱道导轨之间是在14度以上18度以下。另外,在本技术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前后针床的编织针由搭载在沿各针床往 复行走的滑架上的三角系统驱动,上述5条纱道导轨在滑架的行走范围外的两侧从下方被支承,各针床的滑架之间由跨越5条纱道导轨地与滑架一起行走的针门连结,在各针门上,在跨越各纱道导轨的位置设置引导部,该引导部在设置于各纱道导 轨的上部的引导路中受到引导,在成为上述扩展的最外侧的纱道导轨的引导路中受到引导的引导部,以能够相对 于针门绕与包括行走方向和纱道导轨的中心线在内的平面垂直的轴线摆动位移的状态安 装,并在沿行走方向空开间隔的多个部位或在一定长度以上的区间内与引导路抵接。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由于在设想使用5根纱道导轨,喂纱口的前端从全部的轨道的 导纱器到达喂纱位置的状态时,喂纱口的整体也停留在作为喂纱位置附近的空间而被预先 容许的扇形区域内,所以,能够在稳定的条件下向进出于齿口的编织针喂编织纱而对编织 物进行编织。由于纱道导轨的数量从以往的4条增加到5条,所以,能够提高选择导纱器时 的自由度。由于设置在各轨道上的导纱器以对设置轨道的纱道导轨的中心线的倾斜角度和 前端到达喂纱位置时的喂纱口的角度的偏移进行调整的方式,在喂纱位置附近的扇形区域 外具有弯曲部,所以,即使是设置在外方的轨道上的导纱器,也能够从喂纱口稳定地向编织 针喂编织纱。另外,根据本技术,即使使纱道导轨从4条增加,构成100度的角度地在相向 的针床间的齿口上方架设5条纱道导轨,来自喂纱口的喂纱也能够与架设4条纱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横编机,所述横编机具有至少在前后相向的一对针床,沿形成在架设于喂纱位置的上方的多个纱道导轨的两侧面上的各轨道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导纱器,该导纱器在设定在针床间的齿口的上方的喂纱位置从喂纱口的前端喂编织纱,在选择导纱器而使之移动的同时对编织物进行编织,所述横编机的特征在于,  纱道导轨平行地架设5条,且配置在如下的弧状的架设位置,即,5条中的内侧高,外侧低,  设置在各轨道上的导纱器具备以如下的方式避让的机构,该机构仅在以用于编织物的编织的方式被选择的状态下使喂纱口的前端到达喂纱位置,而在其它的状态下在由选择状态的喂纱口通过喂纱位置附近时不干涉,  即使在设想喂纱口的前端从全部的轨道的导纱器到达喂纱位置的状态时,喂纱口的整体也停留在作为喂纱位置附近的空间而被预先容许的扇形区域内,  5条纱道导轨的中心线呈放射状地扩展,扩展的角度作为整体比该扇形区域的扩展角度大,  设置在各轨道上的导纱器在喂纱位置附近的扇形区域外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对设置轨道的纱道导轨的中心线的倾斜角度和前端到达喂纱位置时的喂纱口的角度的偏移进行调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田隆平井郁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