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泥旋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09477 阅读:4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泥旋流器,包括旋流器本体,旋流器本体包括顶盖、圆柱筒和圆锥筒,顶盖、圆柱筒和圆锥筒依次顺序连接;圆锥筒的底部设置有底流口;顶盖下部与圆柱筒相连处设置有入料管;旋流器还包括直径不同的第一溢流管和第二溢流管,第一溢流管与第二溢流管插入至旋流器本体的部分同轴但长度不同;并且,第一溢流管设置有第一出口;第二溢流管设置有第二出口;第一出口与第二出口位于旋流器本体外,且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重介质旋流器及浮选机等主洗设备联合使用,提高了重介质旋流器及浮选机的分选精度,增加精煤回收率,改善介质系统的管理;另外,也省去了煤泥单独分级设备或粗煤泥单独分选设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矿物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泥旋流器
技术介绍
一、预先脱泥重介质旋流器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普遍采用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与利用,煤炭的质量越来越差,可选性越来越难。由于重介质 旋流器适宜处理难选及极难选煤,且具有分选精度高等优点,逐渐成为选煤的首选方法。重 介质旋流器选煤工艺分预先脱泥与不脱泥。不脱泥分选,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精度偏低,处理 量降低,为后续介质回收系统带来诸多困难等;脱泥分选,重介质旋流器不仅分选精度高, 处理量大,介质系统便于管理,而且,大大降低了介质消耗。当煤泥量达到一定数量时,工作 悬浮液的粘性过大,将影响到悬浮液的流变特性,则必须进行脱泥分选。另外,随着采煤机 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原煤中细粒煤(< 2mm)含量也不断提高,最大可达40 50%。因此, 预先脱泥重介质旋流器选煤逐渐得到了普遍应用,同时,为了提高脱泥筛的脱泥效率,常将 脱泥筛筛孔增大至0. 75 1. 5mm。二、煤泥的洗选状况目前,主要的选煤方法为重力分选和浮游分选。重力分选的有效分选下限为1(或 2)mm ;对于浮游分选,浮选机有效的分选上限为0. 3mm,但对小于0. 074mm细粒煤泥分选效 果较差,浮选柱虽对细粒煤泥分选效果较好,但对大于0.3mm粗粒煤捕收能力差。因此可 知,重力分选和浮游分选都不能对2-0. 3mm粗煤泥进行有效的分选。目前常用的粗煤泥分 选设备螺旋分选机、煤泥重介旋流器等由于各自的缺陷,而没能在工业中得到普遍应用。近年来,随着干扰床分选机及水介质旋流器分选粗煤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证明 其是分选粗煤泥的有效设备,此两种设备正在工业试用阶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泥旋流器,基于本技术,可以同时实现对 煤泥的分级与分选。本技术一种煤泥旋流器,包括旋流器本体,所述旋流器本体包括顶盖、圆柱筒 和圆锥筒,所述顶盖、所述圆柱筒和所述圆锥筒依次顺序连接;所述圆锥筒的底部设置有底 流口 ;所述顶盖下部与圆柱筒相连处设置有入料管;所述旋流器还包括直径不同的第一溢 流管和第二溢流管,所述第一溢流管与所述第二溢流管插入至所述旋流器本体的部分同轴 但长度不同;并且,所述第一溢流管设置有第一出口;所述第二溢流管设置有第二出口;所 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出口位于所述旋流器本体外,且方向相反。上述煤泥旋流器,优选所述圆柱筒的高度是所述圆柱筒的直径的1. 5 2. 5倍。上述煤泥旋流器,优选所述圆锥筒的锥角为70 140ο。上述煤泥旋流器,优选所述底流口直径与所述圆柱筒直径之比为0. 05-0. 08。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能够同时实现煤泥(< 2mm)分级与分选;将本技术与重介质旋流器及浮选机等主洗设备联合使用,预先脱泥筛脱除的细粒煤进入本 技术复合型煤泥旋流器,避免细粒煤进入重介系统,且可以控制浮选机入料上限,提高 重介质旋流器及浮选机的分选精度,增加精煤回收率,改善介质系统的管理;另外,也省去 了煤泥单独分级或粗煤泥单独分选设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煤泥旋流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煤泥旋流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和具 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1为本技术复合型煤泥旋流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煤泥 与水的混合物3用泵打入入料管4中,由4沿切线给入圆柱筒7中,物料在7中作圆周运 动。在离心力和曳力的作用下,物料开始分层,粒度大、密度高的颗粒首先向周边运动,形成 外层;粒度小、密度高的颗粒次之;粒度小、密度低的颗粒向轴心运动,形成内层;粒度大、 密度低的颗粒位于中间。整个物料层形成外螺旋流向下运动,达到圆锥筒8时,由于受到8 内壁的阻碍,床层松散,粒度小、密度高的颗粒通过空隙运到外层,粒度大、密度低的颗粒由 于受到排挤向内层透动,这样物料按照密度进一步分层。外层的高密度物料由底流口 9排 出(即中煤),由于9的直径比较小,所有物料不能够及时排出,内层的低密度物料只能调转 方向向上运动,形成与外螺旋流旋转方向相同的内螺旋流,内螺旋流向上进入外溢流管5 中,这样就实现了按密度的分选。进入5中的低密度物料,在5与内溢流管6入口之间的空 间里,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主要按粒度进行分层,粒度大的颗粒将运动到外层,由5的溢流 口排出(即精煤);粒度小的颗粒运动到内层,由6的溢流口排出(即小于0.3mm的煤泥), 实现分级。参照图2,图2为本技术煤泥旋流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煤泥与水的混合物进入7中,在7中进行分层,分层原理同“一”中所述,粒度小的颗粒进入 内螺旋流,由5的溢流口排出(即小于0. 3mm的煤泥),实现分级;剩余的物料随外螺旋流 向下运动,到达8时进行分选,分选原理同上述实施例所述,密度高的物料由9排出(即中 煤),密度低物料由6的溢流排出(即精煤),实现分选。煤泥旋流器与重介质旋流器、浮选机联合使用的工作流程为入洗原煤由预先脱 泥筛(规格为0. 5 2mm)进行煤粒筛选,筛上大于2mm的粗粒煤进入重介质旋流器进行洗 选,筛下小于2mm细粒煤进入复合型煤泥旋流器进行分级与分选,分离出小于0. 3mm细煤泥 进入浮选机进行分选,并对大于0. 3mm的粗煤泥进行分选,分选出精煤与中煤。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煤泥旋流器进行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 施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 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 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 本技术的限制。权利要求1.一种煤泥旋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旋流器本体,所述旋流器本体包括顶盖、圆柱筒和圆锥筒,所述顶盖、所述圆柱筒 和所述圆锥筒依次顺序连接;所述圆锥筒的底部设置有底流口 ;所述顶盖下部与圆柱筒相 连处设置有入料管;所述旋流器还包括直径不同的第一溢流管和第二溢流管,所述第一溢流管与所述第二 溢流管插入至所述旋流器本体的部分同轴但长度不同;并且,所述第一溢流管设置有第一出口 ;所述第二溢流管设置有第二出口 ;所述第一 出口与所述第二出口位于所述旋流器本体外,且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筒的高度是所述圆柱筒 的直径的1. 5 2. 5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泥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筒的锥角为70° 14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泥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流口直径与所述圆柱筒直 径之比为0. 05-0. 08。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煤泥旋流器,包括旋流器本体,旋流器本体包括顶盖、圆柱筒和圆锥筒,顶盖、圆柱筒和圆锥筒依次顺序连接;圆锥筒的底部设置有底流口;顶盖下部与圆柱筒相连处设置有入料管;旋流器还包括直径不同的第一溢流管和第二溢流管,第一溢流管与第二溢流管插入至旋流器本体的部分同轴但长度不同;并且,第一溢流管设置有第一出口;第二溢流管设置有第二出口;第一出口与第二出口位于旋流器本体外,且方向相反。本技术与重介质旋流器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泥旋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旋流器本体,所述旋流器本体包括顶盖、圆柱筒和圆锥筒,所述顶盖、所述圆柱筒和所述圆锥筒依次顺序连接;所述圆锥筒的底部设置有底流口;所述顶盖下部与圆柱筒相连处设置有入料管;所述旋流器还包括直径不同的第一溢流管和第二溢流管,所述第一溢流管与所述第二溢流管插入至所述旋流器本体的部分同轴但长度不同;并且,所述第一溢流管设置有第一出口;所述第二溢流管设置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出口位于所述旋流器本体外,且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礼位革老于进喜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