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闩的自动解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99459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锁闩的自动解闩结构,其包括:一壳体;一活动闩,活装于该壳体内,该活动闩具有一活动闩头及一作动部,该活动闩可接受一弹簧的偏压,使该活动闩头可适时位于伸出该壳体的位置;一转动件,安装于该壳体内,该转动件具有一推抵部;一固定闩,活装于该壳体内,该固定闩具有一固定闩头及一连动部;当该固定闩位于闭锁位置,该活动闩受驱动时,使该活动闩的活动闩头从伸出该壳体的位置移动到部分缩入该壳体的位置时,该活动闩的作动部可推该转动件,该转动件的推抵部会相对于该固定闩的连动部产生位移。(*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锁闩的自动解闩结构,其安装于锁闩的壳体内,可与已安装 在锁闩的壳体中的固定闩与活动闩相配合,以达到驱动活动闩撤收时可同时驱动固定闩撤 收的功效。
技术介绍
一般盒状门锁的锁闩具有一活动闩、一固定闩与一防盗闩,其中活动闩通常是通 过把手、锁组或旋钮来驱动,使活动闩头从伸出面板的位置移动到缩入面板的位置,进而使 门开启,但是一般操作外侧把手驱动活动闩,使活动闩头缩入面板的位置,并无法带动固定 闩的固定闩头缩入面板的位置,本技术盒状锁的锁闩加入一电控机构,而进一步将电 控机构设定盒状锁的活动闩可被把手带动时,此时下压该外侧把手可操作活动闩头缩入面 板的位置,且必须再带动固定闩缩入面板的位置,才能使用户直接开启门扉。有鉴于此,本技术即为一种锁闩的自动解闩结构,即可达到上述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闩的自动解闩结构,其一锁闩可搭配自动解闩 结构,使下压该外侧把手操作活动闩头缩入面板的位置,必须再带动固定闩头缩入面板的 位置,才能实现开锁。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锁闩的自动解闩结构,其中,包括一壳体;一活动闩,活装于该壳体内,该活动闩具有一活动闩头及一作动部,该活动闩与壳 体之间还设置有一弹簧,该活动闩接受该弹簧的偏压并使该活动闩头可适时位于伸出该壳 体的位置;一转动件,安装于该壳体内,该转动件具有一推抵部;一固定闩,活装于该壳体内,该固定闩具有一固定闩头及一连动部;该活动闩的作动部,在该固定闩位于闭锁位置并该活动闩受驱动而使该活动闩的 活动闩头从伸出该壳体的位置移动到部分缩入该壳体的位置时可推该转动件,该转动件的 推抵部则相对于该固定闩的连动部产生位移。进一步,还包括一安装在该壳体上的连动件,该连动件具有一第一驱动部,该活动 闩具有一推动部,该活动闩的推动部经移动一距离后推动该连动件的第一驱动部。进一步,该固定闩具有一第一带动部与一第二带动部,该连动件具有一第二驱动 部,该连动件的第二驱动部位于该固定闩的第一带动部与第二带动部之间并使该固定闩与 该连动件互相作动。进一步,该连动部具有一第一连动部,该转动件的推抵部在该固定闩的固定闩头 位于伸出该壳体的位置时邻近该固定闩的第一连动部并防止不当外力作用于该固定闩头而缩入该壳体。进一步,该连动部具有一第二连动部,该活动闩的推动部在该转动件的推抵部邻 近该固定闩的第二连动部时推动该连动件的第一驱动部。进一步,该连动部具有一第一连动部、一第二连动部与一第三连动部,该转动件的 推抵部在当转动该转动件并使该转动件的推抵部由邻近该第三连动部移动到邻近该第二 连动部再移动到邻近该第一连动部时会推动该第一连动部,并使该固定R头从缩入该壳体 的位置移动到伸出该壳体的位置,该第二带动部则会推动该第二驱动部。进一步,该连动部具有一第一连动部、一第二连动部与一第三连动部,该转动件的 推抵部在当转动该转动件并使该转动件的推抵部由邻近该第一连动部移动到邻近该第二 连动部再移动到邻近该第三连动部时会推动该第三连动部,并使该固定闩头从伸出该壳体 的位置移动到缩入该壳体的位置,该第一带动部则会推动该第二驱动部。进一步,该转动件具有一臂,该臂的一端供与该作动部相抵触。进一步,该壳体上还安装有供与偏压作用于转动件的弹性组件。采用上述结构后,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当该固定闩位于闭锁位置,该活动 闩受驱动时,而使该活动闩的活动闩头从伸出该壳体的位置移动到部分缩入该壳体的位置 时,该活动闩的作动部可推该转动件,该转动件的推抵部会相对于该固定闩的连动部产生 位移。由此本技术下压该外侧把手而操作活动闩头缩入面板的位置,且必须再带动固 定闩缩入面板的位置,才能使用户直接开启门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锁闩的部分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固定闩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活动闩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活动闩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活动闩另一方向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电控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连动件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驱动装置的立体组合图。图9为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当移动板位于第一位置,且固定闩头缩 入面板,活动闩头伸出面板的状态,锁闩局部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当移动板位于第二位置,且固定闩头伸 出面板,活动闩头伸出面板的状态,锁闩局部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当移动板位于第一位置,且固定闩头伸 出面板,活动闩头伸出面板的状态,锁闩局部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当移动板位于第一位置,且固定闩头伸 出面板,活动闩头伸出面板的状态,锁闩局部结构的另一方向的平面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当移动板位于第一位置,且固定闩头伸 出面板,活动闩头部分缩入面板的状态,锁闩局部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当移动板位于第一位置,且固定闩头伸出面板,活动闩头部分缩入面板的状态,锁闩局部结构的另一方向的平面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当移动板位于第一位置,且固定闩头缩 入面板,活动闩头缩入面板的状态,锁闩局部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当移动板位于第一位置,且固定闩头缩 入面板,活动闩头缩入面板的状态,锁闩局部结构的另一方向的平面示意图。图中1壳体102第一固定销103第二固定销104固定柱105第一槽道106第二槽道11基座111容置部112凸柱117第一螺柱118第二螺柱119第三螺柱12面板2活动闩20结合装置21活动闩头211轴部212头部213开槽214横槽215轴向孔216销孔217扣环22活动闩板220弹簧221第一面222第二面223容置孔224第一弯折部225凸条226环228固定销孔23衔接件230弹簧231大圆柱232小圆柱233开槽234环槽235固定销孔236固定销24斜舌241孔242销25第一结合件250凸块251第一孔2511第二孔252第二推动部253第一板254第二板2541作动部255通孔256第一结合柱257靠接部258第三推动部259凸缘26第二结合件261凸缘容置孔262第一槽265第一结合孔266第二结合孔267穿设孔27第三结合件271第四槽272第三槽273第二结合柱 274 凸部275 螺丝孔276 第一凸柱277 第二凸柱278 推动部28 拨杆28 l 第一部分282 第二部分28]斜面284 被拨动部285第二槽286弹簧287 短槽29 伸缩件29 l 第一推动部292 触控部29]斜面294 支承部295弹簧296螺丝 ] 驱动装置30 第二固定件317 螺丝32 第一固定件3]第一带动件33]第一作动部34 第二带动件34]第二作动部35 第三带动件4电控装置41 马达411 转轴42 控制杆426 弹簧4]推动件432 通孔4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锁闩的自动解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一活动闩,活装于该壳体内,该活动闩具有一活动闩头及一作动部,该活动闩与壳体之间还设置有一弹簧,该活动闩接受该弹簧的偏压并使该活动闩头可适时位于伸出该壳体的位置;一转动件,安装于该壳体内,该转动件具有一推抵部;一固定闩,活装于该壳体内,该固定闩具有一固定闩头及一连动部;该活动闩的作动部,在该固定闩位于闭锁位置并该活动闩受驱动而使该活动闩的活动闩头从伸出该壳体的位置移动到部分缩入该壳体的位置时可推该转动件,该转动件的推抵部则相对于该固定闩的连动部产生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维亮李锟镇陈柏仰徐松根郭清传张定诚
申请(专利权)人: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