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撞汽车车门及其防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98491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防撞汽车车门及其防撞结构。汽车车门防撞结构包括车门内板和腰部外板加强板,车门内板包括内侧板及从所述内侧板的相对边缘向同一侧面弯折而成的第一侧缘与第二侧缘。腰部外板加强板直接焊接在车门内板上靠近车窗的部位,并且连接所述第一侧缘及第二侧缘,从而,能够为汽车车门的腰部提供有效保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车门防撞结构具有良好的抗碰撞强度和刚度,从而,能够减少汽车车门受到侧碰后发生变形和脱落、撞开的可能性,更好地保护乘员的安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被动安全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车门防撞结构及使用该防撞结构的防撞汽车车门。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产业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安全已经成为汽车制造业和公共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越来越被消费者所重视,相关法规对碰撞安全的规定也越来越严格。众所周知,汽车车门是加强其被动安全性的重要部位。车门通常包括车门内板与车门外板,其中车门内板是主要的支撑部件,其上安装有铰链、车锁、车门开度限位器等部件。由于车门内板与车门外板都是大面积的板形元件,其材料的强度受到限制。当汽车受到侧面撞击时,车门很容易受到冲击而变形,产生较大的侵入量和内侧凸起,从而直接伤害到车内乘员。车门内板的变形还容易使固定在其上的车锁和铰链变形或脱落,最终可能造成车门被撞开或者脱落,危及乘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车门的强度和刚度对提高汽车的被动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减缓碰撞过程中车门结构的变形,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对于车身结构设计一定要考虑当车门受到撞击时,通过一些结构的设计来减轻车门的变形程度,从而能减少汽车撞击对车内乘员的伤害。目前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在车门上增加防撞杆或防撞板结构,以此来改善车门的抗碰撞强度和刚度,增加车门的缓冲能力。然而,对于侧碰,仅仅采用单一的防撞杆或防撞板结构,已经很难满足日益严峻的汽车安全法规要求。因此,有必要提供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车门防撞结构及使用该防撞结构的汽车车门,其具有良好的抗碰撞强度和刚度。为达成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防撞结构,其包括车门内板,其包括内侧板及从所述内侧板的相对边缘向同一侧面弯折而成的第一侧缘与第二侧缘;腰部外板加强板,其直接焊接在车门内板上靠近车窗的部位,并且连接所述第一侧缘及第二侧缘。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缘设置有用于安装锁体的锁体区域,所述汽车车门防撞结构还包括锁体防撞板,锁体防撞板的纵长相对的两端部分别焊接在所述腰部外板加强板及所述第一侧缘的所述锁体区域附近。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汽车车门防撞结构还包括防撞杆,其连接在所述第一侧缘及所述第二侧缘之间。优选地,所述防撞杆包括 防撞杆本体,其呈纵长杆状并且包括纵长相对的前端及后端;防撞杆前支架,其连接到所述防撞杆本体的前端,并且其连接到所述第二侧缘实现所述防撞杆与第二侧缘之间的连接;及防撞杆后支架,其连接到所述防撞杆本体的后端,并且其连接到所述第一侧缘实现所述防撞杆与第一侧缘之间的连接。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汽车车门防撞结构还包括防撞杆支撑加强板,其连接到所述车门内板的第一侧缘,并且位于与所述防撞杆后支架内侧间隔地相对的位置。优选地,所述防撞杆本体为圆形钢管。优选地,所述腰部外板加强板是由金属板冲压成具有突肋的形状,并且通过所述突肋以外的部位焊接到所述车门内板。优选地,所述锁体防撞板由金属板冲压形成,并且分别与所述车门内板及所述腰部外板加强板焊接。优选地,所述防撞杆支撑加强板由金属板冲压形成,并且与所述车门内板的第一侧缘焊接。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防撞汽车车门,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车门防撞结构。本技术提供的汽车车门防撞结构及使用该防撞结构的防撞汽车车门,具有良好的抗碰撞强度和刚度,从而能够减少汽车车门受到侧碰后发生变形和脱落、撞开的可能性,有效地阻止车门的过度入侵,给乘员提供最大的生存空间。同时,能够有效地防止侧碰时车门锁的开启,大大提高整车碰撞的安全性能。以下通过参考附图详细说明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更明显地揭露本技术的其他方面和特征。但是应当知道,该附图仅仅为解释目的而设计,不作为本技术的范围的限定,因为范围的限定应当参考附加的权利要求。还应当知道,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仅力图概念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和流程,不必要依比例绘制。附图说明参照以下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并与所附图示一并阅读,将更加充分地理解本技术,附图中同样的参照标记始终指代附图中同样的元件。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汽车车门防撞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汽车车门防撞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参照附图并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阐述。本技术的防撞汽车车门包括一种汽车车门防撞结构100。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汽车车门防撞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汽车车门防撞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参照图1和图2所示 ,本技术的汽车车门防撞结构100包括车门内板1、腰部外板加强板2、锁体防撞板3、防撞杆4以及防撞杆支撑加强板5。车门内板1包括内侧板(未标号)以及从内侧板的相对边缘向同一侧面弯折而成的第一侧缘10与第二侧缘12。腰部外板加强板2直接焊接在车门内板1上靠近车窗(未标号)的部位,并且连接第一侧缘10及第二侧缘12。腰部外板加强板2是由金属板冲压成具有突肋的形状,并且通过突肋以外的部位焊接到车门内板1。通过设置腰部外板加强板2,本技术的汽车车门防撞结构100能够为汽车车门的腰部提供有效保护。在车门内板1的第一侧缘10处设置有用于安装锁体的锁体区域14。锁体防撞板 3具有纵长相对的两端部,并且,锁体防撞板3的纵长两端部分别焊接在腰部外板加强板2 与第一侧缘10的锁体区域14附近。锁体防撞板3由金属板冲压形成,并且分别与车门内板1及腰部外板加强板2焊接。本技术的汽车车门防撞结构100通过设置锁体防撞板3,将锁体防撞板3的两端部分别焊接在腰部外板加强板2与车门内板1上,从而锁体防撞板3形成一个斜支撑,在汽车受到侧碰时,能够有效地保护锁体区域14。防撞杆4连接在第一侧缘10及第二侧缘12之间。防撞杆4包括防撞杆本体40、 防撞杆前支架42以及防撞杆后支架44。防撞杆本体40呈纵长杆状,其是由圆形钢管制成, 防撞杆本体40包括纵长相对的前端400及后端402。防撞杆前支架42连接到防撞杆本体 40的前端400,并且,防撞杆前支架42连接到车门内板1的第二侧缘12,从而实现防撞杆4 与车门内板1的第二侧缘12之间的连接。防撞杆后支架44连接到防撞杆本体40的后端 402,并且,防撞杆后支架44连接到车门内板1的第一侧缘10,从而实现防撞杆4与车门内板1的第一侧缘10之间的连接。防撞杆本体40通过两端的焊接前、后支架42、44与车门内板1相连接,从而达到汽车车门侧碰保护的目的。防撞杆支撑加强板5由金属板冲压形成。防撞杆支撑加强板5车门内板1的第一侧缘10焊接,并且位于与防撞杆后支架44的内侧间隔相对的位置。本技术的汽车车门防撞结构100通过设置防撞杆支撑加强板5,防撞杆支撑加强板5位于车门防撞杆后支架 44的内侧,从而,在汽车受到侧碰时,防撞杆支撑加强板5对防撞杆后支架44提供有力支撑,有效地防止侧碰时由于防撞杆后支架44的过快过度侵入而增大车门锁体开启的风险。本技术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汽车车门防撞结构100,本技术的汽车车门防撞结构100能够达到单一的防撞杆或防撞板结构难以达到的碰撞法规要求,同时解决了单一的防撞杆或防撞板结构的车门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车门防撞结构,其包括:车门内板,其包括内侧板及从所述内侧板的相对边缘向同一侧面弯折而成的第一侧缘与第二侧缘;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腰部外板加强板,其直接焊接在车门内板上靠近车窗的部位,并且连接所述第一侧缘及第二侧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建华颜双郑剑飞季多闻羊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