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98096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设备,该电梯设备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缓冲器的缓冲行程,而且还能够获得稳定的缓冲特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梯设备在升降通道底部的电梯坑(1a)中设置有具有缸体和柱塞的缓冲器(8),该缓冲器(8)被设置成在缓冲作用方向上多层重叠,在该电梯设备中设置有引导单元(14)和弹性体(15),该引导单元(14)具有载置上层缓冲器(8a)的基座构件(14a)和在缓冲作用方向上引导该基座构件(14a)的导轨(14c),该弹性体(15)与下层缓冲器(8b)并排设置,用来支撑上层缓冲器(8a)和基座构件(14a)的自重,在平时,在没有负载作用在下层缓冲器(8b)上的状态下,其柱塞(8b2)被保持在伸长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设备,该电梯设备设置有具有缸体以及柱塞的液压式缓冲器 作为电梯轿厢或者平衡重的缓冲器。
技术介绍
在电梯设备中,为了防备在升降通道中升降的电梯轿厢万一因什么原因没有在最 底层停靠而是朝着升降通道的底部下降的情况,通常在升降通道的底部设置缓冲器,该缓 冲器例如是液压式缓冲器。可是,在超高速电梯等额定速度非常大的电梯中,要求缓冲器具有非常大的缓冲 行程,从而导致缓冲器本身的体积增大,使得制造和安装变得困难,并且存在价格昂贵这一 问题。为此,作为现有技术,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方案,其采用了将多个缓冲器 在上下方向排列设置的结构,使得不必增大各个缓冲器的体积就能满足额定速度大的电梯 的需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国专利特开平04-189288号公报(图1)专利文献2 日本国专利特开平05-155554号公报(段落编号0014,图1)
技术实现思路
可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采用了上层缓冲器以及载置该上层缓冲器的基座构件 的负载始终作用在下层缓冲器上的结构。具体来说是,下层缓冲器的柱塞总是处于有点下 沉的状态。因此,不但存在会导致缓冲器的有效缓冲行程减小的问题,而且还存在缓冲特性 不均勻,难于进行试验和评价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而作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 供一种电梯设备,该电梯设备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缓冲器的缓冲行程,而且还能 够获得稳定的缓冲特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设备中,在升降通道底部的电梯坑中设置有 具有缸体和柱塞的缓冲器,所述缓冲器被设置成在缓冲作用方向上多层重叠,所述电梯设 备的特征在于设置有引导单元和弹性体,该引导单元具有载置上层缓冲器的基座构件和在 缓冲作用方向上引导该基座构件的导轨,所述弹性体与下层缓冲器并排设置,用于支撑所 述上层缓冲器和所述基座构件的自重。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弹性体来支撑上层缓冲器和载置该上层缓冲器 的基座构件的自重。因此,在平时,在没有负载作用在缓冲器上的状态下,柱塞也处于伸长 状态。由此,能够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缓冲器的缓冲行程,而且还能够获得稳定的缓冲特 性。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缓冲器和所述下层缓冲器在水平 方向上错开位置地设置,并且在所述基座构件上设置有台阶,所述上层缓冲器在所述基座构件上的载置位置被设置成在所述下层缓冲器的柱塞上端的下方。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降低上层缓冲器的设置位置,使得能够在整体 上确保缓冲器的缓冲行程的同时,能够将缓冲器整体的高度尺寸抑制在较小的尺寸范围 内。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设备的特征在于,在将所述上层缓冲器和所述下层缓冲器沿 着缓冲作用方向串联地设置时,为用于缓冲而另行设置的所述导轨的高度尺寸被设定为大 于所述下层缓冲器的高度尺寸,但小于缓冲器整体的高度尺寸减去缓冲器整体的行程尺寸 后得到的值。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中,在将所述上层缓冲器和所述下层缓冲器沿着缓冲作 用方向串联地设置时,能够将导轨的高度尺寸设定为最佳尺寸,使得在进行缓冲时升降体 不会与导轨发生碰撞。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构件的台阶的高度尺寸被设定为 小于所述下层缓冲器的高度尺寸减去所述下层缓冲器的行程尺寸后得到的值。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中,能够将基座构件的台阶的高度尺寸设定为最佳尺 寸,使得在进行缓冲时基座构件不会与电梯坑的地板面发生碰撞。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设备的特征在于,为用于缓冲而另行设置的所述导轨的高度 尺寸被设定为大于所述下层缓冲器的高度尺寸减去所述基座构件的台阶的高度尺寸后得 到的值,但小于缓冲器整体的高度尺寸减去缓冲器整体的行程尺寸后得到的值。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中,在将上层缓冲器和下层缓冲器在水平方向上错开位 置地设置,并且在基座构件上设置有台阶时,能够将导轨的高度尺寸设定为最佳尺寸,使得 在进行缓冲时升降体不会与导轨发生碰撞。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通过弹性体来支撑上层缓冲器和载置该上层缓冲器的基座构件 的自重,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缓冲器的缓冲行程,由此能够提高缓冲效率,减少设 备的浪费之处。并且,能够使缓冲器获得稳定的缓冲特性,使得能够更为容易地进行试验和 评价等。附图说明图1是电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梯设备的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梯设备的其它实施例的主视图。符号说明1升降通道Ia电梯坑2电梯轿厢3平衡重4导轨支架5升降体用导轨6卷扬机7主吊索8缓冲器8a、18a、28a上层缓冲器8b、18b、28b下层缓冲器9调速器绳索10调速器11张力轮12尾缆13补偿绳索14、对引导单元14a,24a基座构件14b、24b引导构件He、2 缓冲用导轨15、25弹性体16,26基台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梯设备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电梯设备通常具有在升降通道1内升降的升降体,也就是电梯轿厢 2和平衡重3 ;升降体用导轨5,该升降体用导轨5通过导轨支架4固定在升降通道的墙壁 上,用于对电梯轿厢2和平衡重3的升降进行引导;主吊索7,该主吊索7的端部与电梯轿 厢2和平衡重3连接,并且中间部分卷绕在卷扬机6上;以及缓冲器8,该缓冲器8设置在 升降通道1底部的电梯坑Ia内,并且被设置成与电梯轿厢2和平衡重3相对向。此外,将 调速器绳索9的两端与安装在电梯轿厢2上的制动臂连接,以形成调速器绳索9的环,并将 其作为安全装置。该环卷绕在机械室内的调速器10上,并且在升降通道1底部侧卷绕在张 力轮11上而悬挂该张力轮11。此外,设置有从固定侧向电梯轿厢2内供电和与电梯轿厢2 之间进行信号交换的尾缆12,同时还设置有连接电梯轿厢2和平衡重3的补偿绳索13。此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器8在缓冲作用方向上串联地设置成两层。 具体来说是,具有上层缓冲器8a和下层缓冲器Sb。此外,还设置有引导单元14,该引导单 元14具有载置上层缓冲器8a的基座构件1 以及缓冲用导轨14c,缓冲用导轨Hc通过引 导构件14b与该基座构件Ha卡合,并沿着缓冲作用方向对基座构件Ha进行引导。另外 还具有弹性体15和基台16,弹性体15与下层缓冲器8b并排设置,用于支撑上层缓冲器8a 和包括引导构件14b的基座构件14a的自重,基台16用于载置该弹性体15。上层缓冲器8a具有固定在基座构件Ha上的缸体8al和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地卡 合在该缸体8al中的柱塞8a2。下层缓冲器8b具有固定在电梯坑Ia内的缸体8b 1和可沿 上下方向移动地卡合在该缸体8bl中的柱塞8b2,该柱塞8b2的上端与基座构件1 接触。弹性体15的弹性常数被设定成在上层缓冲器8a和包括引导构件14b的基座构件 14a的自重作用在弹性体15上的状态下,使弹性体15的上端位于与下层缓冲器8b的上端 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此外,弹性体15例如由弹簧或橡胶等构成。为了防止在进行缓冲时升降体与缓冲用导轨Hc发生碰撞,缓冲用导轨14c的高 度尺寸Ll被设定成大于下层缓冲器8b的高度尺寸h2,但小于缓冲器整体的高度尺寸Hl减 去缓冲器整体的行程尺寸即(S1+S2)后得到的值,因此,h2 < Ll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设备,在升降通道底部的电梯坑中设置有具有缸体和柱塞的缓冲器,所述缓冲器被设置成在缓冲作用方向上多层重叠,所述电梯设备的特征在于,设置有引导单元和弹性体,该引导单元具有载置上层缓冲器的基座构件和在缓冲作用方向上引导该基座构件的导轨,所述弹性体与下层缓冲器并排设置,用于支撑所述上层缓冲器和所述基座构件的自重。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村真人座间秀隆关谷裕二平野薰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