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设有可供对接连接器插入的对接端口的绝缘本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的端子模组,端子模组包括一个可与插入该对接端口的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对接端子组及与该对接端子组电性连接的若干磁性元件,端子模组还设有至少一个屏蔽片以将部分磁性元件与其他磁性元件隔离;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系统。对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被屏蔽片隔离的磁性元件间的相互干扰有效降低,从而使所述磁性元件间的相互干扰较小。(*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磁性元件的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系统。技术背景2010年3月M日公告的公告号为CN201430318的中国专利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 可安装于外部电路板,其包括设有一个可供对接连接器插入的对接端口的绝缘本体及安装 于绝缘本体的端子模组,端子模组包括一个可与插入所述对接端口的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对 接端子组及与所述对接端子组电性连接的若干磁性元件,然而所述磁性元件间未设有屏蔽 片以相隔离,磁性元件间的相互干扰较大。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设有屏蔽片从而降低磁性元件间 相互干扰的电连接器。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设有 可供对接连接器插入的对接端口的绝缘本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的端子模组,端子模组包括 一个可与插入该对接端口的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对接端子组及与该对接端子组电性连接的 若干磁性元件,端子模组还设有至少一个屏蔽片以将部分磁性元件与其他磁性元件隔离。被屏蔽片隔离的磁性元件间的相互干扰有效降低,从而使所述磁性元件间的相互 干扰较小。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设有屏蔽片从而降低磁性元 件间相互干扰的电连接器系统。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系统,包括外 部电路板及设于外部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电连接器包括一个可供对接连接器插入的对接端 口及可与插入所述对接端口的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对接端子组,电连接器系统还包括与所述 对接端子组电性连接的若干磁性元件及至少一个屏蔽片,所述屏蔽片将部分磁性元件与其 他磁性元件隔离。被屏蔽片隔离的磁性元件间的相互干扰有效降低,从而使所述磁性元件间的相互 干扰较小。下面将结合图示对本设计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立体组合图。图4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绝缘本体的立体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电连接器绝缘本体对接端口安装空间插入槽间隔部间隔槽端子模组绝缘载体底壁容置空间间隔壁固持槽前、后侧壁左、右侧壁对接端子组变压器共模扼流圈屏蔽片接地脚330导电端子34子电路板35指示元件36遮蔽壳体4前壳体40后壳体4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一种符合本技术的电连接器100,设于一外部电路 板(未图示)上,其包括设有可供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入的对接端口 20的绝缘本体2、 安装于绝缘本体2的端子模组3及遮覆于绝缘本体2与端子模组3外侧的遮蔽壳体4(包 括前壳体40及后壳体41)。请参阅图2所示,绝缘本体2设有位于绝缘本体2后部的安装空间21、位于对接 端口 20上侧并贯通绝缘本体2前后两侧的两插入槽22及位于对接端口 20与安装空间21 之间的间隔部23。端子模组3安装于安装空间21内。间隔部23开设有若干连通对接端口 20与安装空间21的间隔槽230。100 2 20 21 22 23 230 330 30030230330430530631320321 33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端子模组3包括一个绝缘载体30、一个可与插入所述对接 端口 20的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对接端子组31、与所述对接端子组31电性连接的若干磁性元 件(未标号)、将部分磁性元件与其他磁性元件隔离的若干屏蔽片33、固持于绝缘载体30 的若干导电端子34、设于绝缘载体30上侧并与所述导电端子34及对接端子组31焊接的子 电路板35、及焊接于子电路板35并可插入插入槽22的指示元件36。对接端子组31设于 绝缘载体30的前侧。所述若干磁性元件收容于绝缘载体30且为磁芯线圈。绝缘载体30设有底壁300、自底壁300延伸出的若干侧壁(未标号)、由底壁300 和侧壁围设而成的容置空间302、自底壁300向容置空间302内延伸的若干间隔壁303、及 若干与容置空间302连通的固持槽304。子电路板35罩覆于所述容置空间302并与底壁 300相对,所述屏蔽片33垂直于子电路板35并平行于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屏蔽片33设有 焊接于子电路板35的接地脚330。所述若干侧壁包括垂直于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的前、后 侧壁305及平行于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的左、右侧壁306,所述间隔壁303连接前侧壁305 与后侧壁305。所述间隔部23位于前侧壁305前侧。所述固持槽304自间隔壁303远离底 壁300的顶端向底壁300延伸形成,屏蔽片33安装并固持于对应的固持槽304。所述若干 磁性元件及屏蔽片收容于容置空间302。所述若干磁性元件分为变压器320与共模扼流圈321,每一个变压器320与一个 共模扼流圈321连接形成一个滤波组合,相邻的滤波组合被所述屏蔽片33隔离,降低滤波 组合所在信号通道间的干扰。至少部分侧壁上固持有导电端子34,所述滤波组合的漆包线 (未图示)焊接于导电端子34。每一个间隔壁303位于相邻的滤波组合之间。所述端子模组3沿与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装设于绝缘本体2,所述对 接端子组31部分收容于间隔槽230,指示元件36收容于插入槽22。对于本设计,磁性元件不限于磁芯线圈;屏蔽片33的设置可降低磁性元件间的干 扰,可视需要选择性地于磁性元件间设置屏蔽片33,即,端子模组3设有至少一个屏蔽片33 以将部分磁性元件与其他磁性元件隔离,被屏蔽片33隔离开的磁性元件间的相互干扰有 效降低。对于本技术电连接器100,其包括设有可供对接连接器插入的对接端口 20的 绝缘本体2及安装于绝缘本体2的端子模组3,端子模组3包括一个可与插入该对接端口 20的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对接端子组31及与该对接端子组31电性连接的若干磁性元件,端 子模组3还设有至少一个屏蔽片33以将部分磁性元件与其他磁性元件隔离。被屏蔽片33 隔离的磁性元件间的相互干扰有效降低,从而使所述磁性元件间的相互干扰较小。另,将本实施例中的磁性元件、屏蔽片33与绝缘载体30移至外部电路板可构成一 电连接器系统,具体来说,电连接器系统包括外部电路板、设于外部电路板的电连接器、设 于外部电路板的一个绝缘载体、收容于绝缘载体的若干磁性元件及至少一个屏蔽片;电连 接器包括一个可供对接连接器插入的对接端口及可与插入所述对接端口的对接连接器对 接的对接端子组,所述若干磁性元件与对接端子组电性连接,所述屏蔽片将部分磁性元件 与其他磁性元件隔离;所述若干磁性元件为磁芯线圈;所述若干磁性元件分为变压器与共 模扼流圈,每一个变压器与一个共模扼流圈连接形成一个滤波组合,相邻的滤波组合被所 述屏蔽片隔离。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设有可供对接连接器插入的对接端口的绝缘本体及安装于绝 缘本体的端子模组,端子模组包括一个可与插入该对接端口的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对接端子 组及与该对接端子组电性连接的若干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端子模组还设有至少一个屏 蔽片以将部分磁性元件与其他磁性元件隔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还包括一个绝缘载体,所 述若干磁性元件收容于绝缘载体且为磁芯线圈。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设有可供对接连接器插入的对接端口的绝缘本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的端子模组,端子模组包括一个可与插入该对接端口的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对接端子组及与该对接端子组电性连接的若干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端子模组还设有至少一个屏蔽片以将部分磁性元件与其他磁性元件隔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