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91015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连接一个底部具有若干插针的芯片元件,其包括座体、位于座体上的盖体、以及用以驱动盖体于闭合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滑动的拨杆,拨杆包括驱动轴及扳动轴,驱动轴组装在座体头部并于驱动轴上形成一个与盖体配合的驱动部,座体头部设有卡持部,当盖体处在开启位置时,卡持部卡于驱动轴的驱动部上以将拔杆维持在开启位置。(*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电路板上用来连接一个芯片 元件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用于连接底部具有大量插针的CPU (中央处理器)的电连接器通常包括一个座体, 一个覆盖在座体上并可相对于座体滑动的盖体,以及一个驱动盖体滑动的驱动机构,如一 个拨杆。座体上设有若干呈矩阵排列的端子孔,其中分别装设有导电端子。盖体上设有贯 穿盖体并和座体上端子孔对应的通孔。拨杆为“L”形,具有位于电连接器一端的驱动轴及 与驱动轴相垂直的扳动轴。当盖体处在开启位置时,CPU的插针可以穿过盖体的通孔并插 入到座体的端子孔中。转动扳动轴,使盖体向闭合位置滑动,此时盖体可带动CPU —同运动 并使得CPU的插针与座体端子孔的导电端子接触。由于盖体处于开启位置时,拨杆的扳动轴近乎竖直翘起。如果操作者不小心,或者 因其他设备碰及,可能导致扳动轴向下转动,使盖体朝向闭合位置滑动,即可影响CPU插针 的正常插入。此外,拨杆扳动轴自身的重量也可能导致其无法稳定的停留在竖直开启状态, 同样会影响CPU的正常安装。美国专利第6383006号揭露了这种连接具有大量插针的CPU的电连接器。为克服 前述所提及缺陷,此电连接器于座体头部的一侧设有一个卡钩,当拨杆的扳动轴转动到竖 直位置时,卡钩会卡住扳动轴,从而可防止扳动轴晃动。此方式有一个缺陷在于卡钩位于座 体的外侧,不利于整体尺寸的控制。同时,卡钩亦有被损坏的风险。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将拨杆稳定在开启位置的电连接器。本技术电连接器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座体、位 于座体上的盖体、以及用以驱动盖体于闭合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滑动的拨杆,座体包括座 体头部及设有若干端子孔的端子收容部,端子孔中分别收容有导电端子,盖体设有若干和 端子孔对应的通孔,拨杆包括驱动轴及扳动轴,驱动轴组装在座体头部并于驱动轴上形成 一个与盖体配合的驱动部,所述座体头部设有卡持部,当盖体处在开启位置时,卡持部卡于 驱动轴的驱动部上。本技术利用卡持部与拨杆驱动部的配合以将拨杆维持在开启位置。此设计不 占用电连接器两侧的空间,同时卡持部不容易受到损坏。对以上技术方案的一个改进在于,所述卡持部于驱动部的上方将其扣持。所述卡持部进一步地位于驱动轴远离端子收容部的一侧。所述卡持部进一步地连接一个由座体向上延伸的支撑部。所述卡持部进一步地具有一个收容驱动部的卡持槽。所述卡持部进一步地设有一个导引驱动部进入卡持槽的导引面。对以上技术方案的另一个改进在于,所述卡持部与座体头部之间为可分离的相结I=I O对以上技术方案的另一个改进在于,所述盖体具有和座体头部对应的盖体头部, 所述卡持部位于盖体头部下方。对以上技术方案的另一个改进在于,所述驱动部由驱动轴中部折弯形成并与驱动 轴其它部位不位于同一直线。所述驱动部的高度进一步地随盖体移动而变化,当盖体处于开启状态时,驱动部处于最高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另一部分立体组合图。图5为图2中圆圈标示部分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电连接器改进后的卡块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及图2,本技术电连接器1包括座体2、位于座体2上的盖体3、以及 用以驱动盖体3于闭合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滑动的拨杆4。座体2包括座体头部21及设有 若干端子孔(未标示)的端子收容部20,端子孔中分别收容有导电端子(未图示)。盖体 3同样设有分别和座体头部21及端子收容部20对应的盖体头部31及承接部30。承接部 30设有若干和端子孔对应的通孔(未标示)。拨杆4包括相互垂直的驱动轴40及扳动轴 41,驱动轴40组装在座体头部21上并位于座体头部21和盖体头部31之间。盖体3的承 接部30上用来搭载一个具有若干插针的芯片元件(未图示)。当盖体3处在开启位置时, 芯片元件的插针可以穿过盖体3的通孔并插入到座体2的端子孔中。转动扳动轴41,使盖 体3向闭合位置滑动,此时盖体3可带动芯片元件一同运动并使得芯片元件的插针与座体 2端子孔内的导电端子接触。同时参照图3至图5,座体头部21设有一个收容槽210,驱动轴40位于此收容槽 210中并可于其中转动。驱动轴40的中部折弯形成一个驱动部42,驱动部42与驱动轴40 的其它部位不位于同一直线上。驱动部42与盖体3对应部位相抵触配合以驱动盖体3运 动(拨杆驱动盖体的方式为现有技术,可参照
技术介绍
中所引用专利中的记载,在此不作 详述)。驱动部42的高度随盖体3移动而变化,当盖体3处于开启状态时,驱动部42处于 最高位置;当盖体3处于闭合位置时,驱动部42处于最低位置。座体头部21于驱动轴40远离端子收容部20的一侧设有一个卡块5,其大致成“L” 形,包括由座体头部21延伸而出的支撑部50以及与支撑部50相连的卡持部51。卡持部 51的底部设有卡持槽52。当拨杆4由闭合位置向开启位置移动时,其驱动部42可触及卡 持部51的前端并使卡持部51发生轻微变形,从而驱动部42得以从卡持部51的底部滑入。当盖体3及拨杆4运动至开启状态时,卡持部51于驱动部42的上方将其扣持,同时驱动部 42滑入至卡持部51底部的卡持槽中52中。由于受到卡持部51的卡持作用,拨杆4可较为 稳定地保持在开启位置。卡持部51的高度设计为不超过盖体头部31,即位于盖体头部31 的下方。图6为一个改进的卡块5’的简单示意图。卡块5’包括支撑部50’及与支撑部 50’相连接的卡持部51’,卡持部51’的底部设有卡持槽52’。其中卡持部51’的前端设有 一个导引面53’,其可导引拨杆的驱动部,使其顺利进入卡持槽52’。本技术的卡块5可与座体2 —体成型,也可以采用装配等可分离的结合方式。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座体、位于座体上的盖体、以及用以驱动盖体于闭合位置和开 启位置之间滑动的拨杆,座体包括座体头部及设有若干端子孔的端子收容部,端子孔中分 别收容有导电端子,盖体设有若干和端子孔对应的通孔,拨杆包括驱动轴及扳动轴,驱动轴 组装在座体头部并于驱动轴上形成一个与盖体配合的驱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头部 设有卡持部,当盖体处在开启位置时,卡持部卡于驱动轴的驱动部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于驱动部的上方将其扣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位于驱动轴远离端子收容 部的一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连接一个由座体向上延伸 的支撑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具有一个收容驱动部的卡持槽。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设有一个导引驱动部进入 卡持槽的导引面。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与座体头部之间为可分离 的相结合。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具有和座体头部对应的盖体 头部,所述卡持部位于盖体头部下方。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由驱动轴中部折弯形成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座体、位于座体上的盖体、以及用以驱动盖体于闭合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滑动的拨杆,座体包括座体头部及设有若干端子孔的端子收容部,端子孔中分别收容有导电端子,盖体设有若干和端子孔对应的通孔,拨杆包括驱动轴及扳动轴,驱动轴组装在座体头部并于驱动轴上形成一个与盖体配合的驱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头部设有卡持部,当盖体处在开启位置时,卡持部卡于驱动轴的驱动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峰石胜佳彭付金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