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心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89785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心钻,包括夹持部分、钻孔部分,夹持部分与钻孔部分设置有倒锥度的过渡部分,钻孔部分长度是国家标准规定的钻孔部分长度的1/2-3/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较原国家标准规定A型中心钻而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钻孔部分的长度缩短到原国家标准尺寸的2/3,大大提高中心钻工作部分的刚性,有效保证了钻孔部分与倒锥度的过渡部分不易折断,大幅度提高中心钻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心钻,尤其涉及一种使用寿命长、工作效率高的新型中心 钻。
技术介绍
中心钻是用于轴类等零件端面上的中心孔加工,中心钻具有切削轻快、排屑好的 特点。中心钻包括二种型式A型不带护锥的中心钻、B型带护锥的中心钻,加工直径d =I-IOmm的中心孔时,通常采用A型中心钻。国家标准GB/T 6078. 1-6078. 4规定的中心钻的技术要求为中心钻的材料 W6Mo5Gr4V2中心钻的硬度工作部分不低于63HRc ;中心钻结构为钻孔部分、倒锥度过渡部 分、夹持部分;由于钻孔部分的直径与长度比不合理,而使得中心钻工作部分刚度低,钻孔 部分与倒锥度的过渡部分容易折断,大大降低中心钻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大幅度提高使用寿命,减少辅助 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新型中心钻。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是一种中心钻,包括夹持部分、钻孔部分,夹持部分与钻孔部分设置有倒锥度的过渡部分, 钻孔部分长度是国家标准规定的钻孔部分长度的1/2-3/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一种中心钻进一步包括钻孔部分长度是标准规 定的钻孔部分长度2/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一种中心钻进一步包括所述中心钻为A型中心钻。本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其有益效果是较原国家标准规定A 型中心钻而言,本技术将钻孔部分的长度缩短到原国家标准尺寸的1/2-3/4,大大提高 中心钻工作部分的刚性,有效保证了钻孔部分与倒锥度的过渡部分不易折断,大幅度提高 中心钻的使用寿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夹持部分,2、钻孔部分,3、过渡部分。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 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一种中心钻,包括夹持部分1、钻孔部分2,夹持部分1与钻孔部分2 设置有倒锥度的过渡部分3,钻孔部分2长度是国家标准规定的钻孔部分长度的1/2-3/4。其中,本技术优选钻孔部分长度是标准钻孔部分长度2/3,提高了中心钻钻孔 部分2的刚度,确保钻孔部分2与倒锥度的过渡部分3之间不易折断,也不影响中心孔的使 用,中心钻的使用寿命却能大幅度提高三倍多。如,当中心钻为A型中心钻,钻孔部分2直径为3. 15mm,过渡部分3的倒锥度角度 为60度,夹持部分1的直径为8. 5mm,其钻孔部分的长度优选为2. 8mm。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 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 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 性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中心钻,包括夹持部分、钻孔部分,夹持部分与钻孔部分设置有倒锥度的过渡部 分,其特征在于钻孔部分长度是国家标准规定的钻孔部分长度的1/2-3/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心钻,其特征在于钻孔部分长度是标准规定的钻孔部 分长度2/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心钻,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钻为A型中心钻。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中心钻,包括夹持部分、钻孔部分,夹持部分与钻孔部分设置有倒锥度的过渡部分,钻孔部分长度是国家标准规定的钻孔部分长度的1/2-3/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较原国家标准规定A型中心钻而言,本技术将钻孔部分的长度缩短到原国家标准尺寸的2/3,大大提高中心钻工作部分的刚性,有效保证了钻孔部分与倒锥度的过渡部分不易折断,大幅度提高中心钻的使用寿命。文档编号B23B51/00GK201895118SQ20102058729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日专利技术者张云, 杨火顺 申请人: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江苏朗锐茂达铸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心钻,包括夹持部分、钻孔部分,夹持部分与钻孔部分设置有倒锥度的过渡部分,其特征在于:钻孔部分长度是国家标准规定的钻孔部分长度的1/2-3/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火顺张云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苏朗锐茂达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