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浆机及杯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82024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豆浆机杯体,包括杯身和杯底,所述杯身的内壁设置第一扰流筋及第二扰流筋,所述第一扰流筋与第二扰流筋为非平行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由于在杯体内壁设置了不平行的扰流筋,粉碎效果较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用电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豆浆机及杯体
技术介绍
豆浆机在制作豆浆过程中,由于刀片的转动会带动杯体内的浆液一同旋转,从而 形成旋流,导致刀片与物料接触碰撞的几率降低,粉碎效果差。为此,现有技术中出现在杯体内壁设置扰流筋的方案来实现紊流,以提高粉碎效 果。但是,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扰流筋全部都是同向设置,也就是相互平行,这是其扰流方向 单一,不能从不同的方向扰流,扰流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扰流效果更好的豆浆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豆浆机杯体,包括杯身和杯底,所述 杯身的内壁设置第一扰流筋及第二扰流筋,所述第一扰流筋与第二扰流筋为非平行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扰流筋为设置于所述杯身内壁圆周的环形的扰流筋,所述第二扰 流筋为竖向设置或斜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扰流筋投影至水平面的长度为L,20mm ^ L^ 140mm。另外,所述第一扰流筋水平设置;或者,所述第一扰流筋投影至竖直面上所在直线与该杯体的中心线的夹角大于等 于60度,小于90度;所述第二扰流筋竖向或斜向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二扰流筋的上端与第一扰流筋连成一体或分离;并且,所述第一扰流筋投影至水平面的长度与该第一扰流筋所处高度处的杯体截 面周长之比为a,1/9 ^ a ^ 4/9。优选的,所述第一扰流筋与第二扰流筋呈“T”形或倒“L”形。优选的,所述第一扰流筋的阻挡面的凸沿的最高点高于所述杯体的上水位线。优选的,所述第一扰流筋的阻挡面的凸沿的最高点距离所述杯底的距离为H, 70mm 彡 H 彡 140mm。优选的,所述第一扰流筋和/或第二扰流筋凸向所述杯体的外部。相应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豆浆机,包括电机、由电 机驱动的粉碎装置及杯体,,所述杯体为上述任一权利要求中所述的杯体。本技术中,由于在杯体内壁设置了相互不平行的第一扰流筋和第二扰流筋, 因而可以在不同的方向上实现扰流,扰流效果好。并且,当所述第一扰流筋设置为环形(包括包含若干段的情形)时,能够有效防止 浆液上升,将浆液下压形成紊流,实现竖向上的扰流,提高了粉碎效果。而当所述第一扰流筋投影至竖直面上所在直线与该杯体的中心线的夹角大于等于60度,小于90度时,能够有效保证对浆液上升的压制作用,阻挡旋流上升。而当所述第一 扰流筋设置为水平时,也就是上述角度等于90度时,则使得对浆液上升的压制效果最佳。 在设置第一扰流筋的同时,还设置了竖向或斜向设置的第二扰流筋。所述第一扰 流筋在浆液上升的方向上进行阻挡并扰流,而该竖向设置的第二扰流筋在浆液旋转方向上 进行阻挡并扰流,这样一来在浆液的运动方向上(竖向和圆周方向)均有扰流筋的阻挡实现 扰流,使得粉碎效果达到最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种豆浆机杯体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种豆浆机杯体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种豆浆机杯体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种豆浆机杯体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种豆浆机杯体的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种豆浆机杯体的第六实施例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种豆浆机杯体的第七实施例的纵截面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种豆浆机杯体的第八实施例的纵截面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种豆浆机杯体的第九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一种豆浆机杯体的第十实施例的纵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一种豆浆机的第一实施例中,为电机上置式。其包括了机头和杯体, 机头扣置于杯体上。机头由机头上盖和机头下盖相互扣合,其中设置电机,电机的动力输出 轴的末端设置粉碎装置。在本技术一种豆浆机的第二实施例中,为电机下置式。其包括了机座和杯体, 杯体置于机座上方,机座内设电机,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伸入杯体内,末端设置粉碎装置。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个实施例中所述杯体可以采用下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杯 体,具体可以参考下文。而所述粉碎装置可以是刀片粉碎装置、磨盘粉碎装置、螺杆粉碎装 置或压力撞击粉碎装置等,或者是所述多种粉碎方式的组合。参考图1,图示了本技术一种豆浆机杯体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如图所示, 包括杯身1及杯底2 ;还包括底座3,以及设置在杯底的加热管4。当然,当不采用底部加热 这种方式时,则底座3可以省略。所述杯身1上设置了一体的环形的第一扰流筋11,其水平设置并围绕所述杯身1 一圈;所述杯身1上还设置了竖向的第二扰流筋12,该第二扰流筋1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扰 流筋11连为一体,下端与杯底2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当然,其下端可以延伸至杯底,这样扰 流效果更佳。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环形的第一扰流筋11并不一定要水平设置,其还可以相对于 水平面倾斜一个较小的角度。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扰流筋11可以对向上循环的液体进行扰流,并改变液体的 运动方向,使液体返向杯体中心并向下运动,缩短循环路径,提高粉碎效率;同时可以减少空打,保持液面平稳,波动较少,不但可有效防止豆浆溅出,还可以降低浆沫的形成,熬煮更 充分。由于竖向设置的第二扰流筋12的存在,不需考虑刀片旋转方向,无论刀具正向旋 转还是反向旋转均可适用;同时,对于使用如直流电机、无刷电机等能实现正反转功能时, 均能产生良好的扰流效果;参考图2,图示了本技术一种豆浆机杯体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如图所示, 与图1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扰流筋11由三段分段扰流筋111组成(由于视图 角度原因,图中仅示出包含一段扰流筋),所述三段分段扰流筋111整体呈环形分布,且每段 分段扰流筋111上均连接有竖向设置的第二扰流筋12。本实施例中,由于将第一扰流筋11分成多段,这样对加工设备要求较低,工艺上 比较容易实现,且清洗更加方便。且本实施例中,第一扰流筋与第二扰流筋呈“T”形,由于 在同一位置实现了竖向和圆周方向的扰流,所以扰流效果更佳,且加工简单。参考图3,图示了本技术一种豆浆机杯体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如图所示, 其与图2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分段扰流筋111仅包含一边。这样,清洗会更加方便。且, 本实施例中第一扰流筋和第二扰流筋呈倒“L”形,由于在同一位置实现了竖向和圆周方向 的扰流,所以扰流效果更佳,且加工简单。参考图4,图示了本技术一种豆浆机杯体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如图所示, 其与图3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分段扰流筋111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形成角度b ;具 体的,所述分段扰流筋111投影到竖直面上所在的直线bl与该杯体中心线1^2的夹角为b, 60°彡b<90°。而图3所示实施例的情形,则相当于b=90°的情形。所述b可以为60°、 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 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 等。当b在此角度范围时,能够有效的对上升的液面进行下压扰流,防止旋流,提高粉 碎效率。本实施例中,第一扰流筋与第二扰流筋所呈形状也被看作是倒“L”形,其优势如上 文描述。参考图5,图示了本技术一种豆浆机杯体的第五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豆浆机杯体,包括杯身和杯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杯身的内壁设置第一扰流筋及第二扰流筋,所述第一扰流筋与第二扰流筋为非平行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宁李宗站梁家文吕卫卫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