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8145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浆袋,包括袋身、分别设在袋身纵向两端中间的输出管和输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袋身上设有若干条横向的锯齿形压痕,奇数个压痕在袋身一侧留有开口,偶数个压痕在袋身另一侧留有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血浆袋的有益效果是:在血浆袋身上设置锯齿形或波浪形压痕,并在相邻的压痕中留出位置错开并尽可能远的开口,形成了袋身的多格间格局,使得血浆在泵的驱动下进入血浆袋之后受到压痕的阻挡,而是通过袋身两侧的间隔的开口从一个格间进入下一个格间,这样血浆在袋内的呈S形的曲线流动,使血浆的流动路径和时间均延长,从而使血浆在光照仪中得到充分光照,能彻底地杀灭袋中的血浆病毒。(*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器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血浆病毒灭活装置 中的血浆袋
技术介绍
目前,已经专利技术出血浆病毒在线循环灭活装置,使用该装置可以实现 输血过程中对血浆进行实时在线病毒灭活。该装置采用前后线同步操作, 前线将分离出血浆与光敏剂充分混合并按需求速度输入到光照仪进行病 毒灭活;后线吸附并去除残留在血浆中的光敏剂,使得原有血浆灭活的繁 琐工序可以一体完成,从而可以批量地、流水性以及循环处理血浆,经过 处理后的血浆可以直接用于输送到生物体中。病毒灭活是在光照仪照射下进行的,目前只能使用普通的血浆袋,其 在袋体同一端设进口和出口,单袋灭活时可以放置使用,但在在线循环灭活过程中,进口和出口设在同一侧带来操作上的不便,同时不能保证血浆 在内的畅通流动,对灭活效果有不良影响,容易导致血浆中的病毒灭活不 彻底,整体灭活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控制血 浆在血浆袋的流向,并使血浆流动路径和时间均延长,从而使血桨在光照 仪中得到充分光照,能彻底地杀灭袋中血浆病毒的血浆袋。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血浆袋,包括袋身、分别设在袋身 纵向两端中间的输出管和输入管,所述袋身上设有若干条横向的锯齿形压 痕,奇数个压痕在袋身一侧留有开口,偶数个压痕在袋身另一侧留有开口。上述的血浆袋,其中,所述压痕形状还可以是波浪形。 上述的血浆袋,其中,所述压痕为双数并不少于四个。 上述的血浆袋,其中,所述开口大小为1.0 1.5mm。本技术的血浆袋的有益效果是在血桨袋身上设置锯齿形或波浪形压痕,并在相邻的压痕中留出位置错开并尽可能远的开口,形成了袋身 的多格间格局,使得血浆在泵的驱动下进入血浆袋之后受到压痕的阻挡, 而是通过袋身两侧的间隔的开口从一个格间进入下一个格间,这样血浆在袋内的呈s形的曲线流动,使血浆的流动路径和时间均延长,从而使血浆在光照仪中得到充分光照,能彻底地杀灭袋中的血衆病毒。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血浆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更好地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地实 施伊j并结合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血浆袋,包括袋身1、输出管2和输入管3, 其中,输出管2和输入管3分别设在袋身1纵向两端中间;袋身1上设有 若千条横向的锯齿形压痕10,压痕10形状还可以是波浪形,压痕10为双 数并不少于四个,奇数个压痕11在袋身1 一侧留有开口 110,偶数个压痕 12在袋身另一侧留有开口 120,开口 110、 120的大小为1.0 1.5mm。血浆由输入管2流入袋身内,受到第一个压痕11的阻挡后,只能从 第一个压痕11留在袋身1 一侧的开口 110向前流,又受到第二个压痕12 的P且挡,只能从第二个压痕12留在袋身1另一侧的开口 120向前流,以 It匕类推,最终从输出管3流出袋身1。这样血浆在袋身1内的呈S形的曲 线^t动,使血浆流动路径和时间均延长,从而使血浆在光照仪中得到充分 光^R 、,能彻底地杀灭袋身中的血浆病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血浆袋,包括袋身、分别设在袋身纵向两端中间的输出管和输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袋身上设有若干条横向的锯齿形压痕,奇数个压痕在袋身一侧留有开口,偶数个压痕在袋身另一侧留有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浆袋,包括袋身、分别设在袋身纵向两端中间的输出管和输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袋身上设有若干条横向的锯齿形压痕,奇数个压痕在袋身一侧留有开口,偶数个压痕在袋身另一侧留有开口。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秀忠李军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康德莱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