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成型模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72941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注射成型模具装置,其能够抑制固定模具侧的厚度增大,且能够使成型品从突出销上脱离。本实施例的注射成型模具装置(1)包括:固定模具(2)及可动模具(4);突出销(32),其设置在固定模具(2)上,在固定模具(2)与可动模具(4)抵接而闭合的闭合状态下,该突出销从设置在固定模具(2)内的腔(C)中退出,在固定模具(2)与可动模具(4)相离的打开状态下,该突出销进入到腔(C)内,使成型品(D)从固定模具(2)中突出来;驱动部件(90),其设置在可动模具(4)侧,进行往复运动;以及联动机构,其在打开状态下使驱动部件(90)的往复运动与突出销(32)的往复运动联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射成型模具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通过注射成型来形成成型品的注射成型模具装置(参考专利文献 1)。在这样的模具装置中,设有用于使成型品从固定模具或可动模具中突出的突出销。通 过利用突出销使成型品突出,来使成型品从固定模具或可动模具中脱离而将其拆下。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8-207104号公报在利用突出销来使成型品突出的情况下,有时成型品会附着在突出的销或腔上, 从而不能利用突出的销的突出来使成型品脱离。并且,在将突出销设置在固定模具上的情况下,如果将用于驱动突出销的驱动部 件设置在固定模具侧,则会导致固定模具大型化。由于固定模具上设有流道,因此,固定模 具的大型化还会导致流道的长度增大,由此,可能导致树脂在通过流道的过程中发生硬化。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射成型模具装置,其既能抑制固定模具侧的 厚度,又能使成型品从突出销上脱离。上述目的可以由如下的注射成型模具装置来实现,该注射成型模具装置具有固 定模具及可动模具;突出销,其设置在所述固定模具上,在所述固定模具与可动模具抵接而 闭合的闭合状态下,该突出销从设置在所述固定模具内的腔中退出,在所述固定模具与可 动模具相离的打开状态下,该突出销进入到所述腔内,使成型品从所述固定模具中突出;驱 动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可动模具侧,进行往复运动;以及联动机构,其在所述打开状态下,使 所述驱动部件的往复运动与所述突出销的往复运动联动。即使在成型品附着在突出销上的情况下,也能通过使突出销作往复运动,来使成 型品从突出销上脱离。并且,由于驱动部件设置在可动模具侧,因此能够抑制固定模具的大 型化。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既能抑制固定模具侧的厚度,又能使成型品从突出销 上脱离的注射成型模具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处于闭合状态的本实施例的注射成型模具装置的说明图。图2是处于打开状态的本实施例的注射成型模具装置的说明图。附图标记说明1:注射成型模具装置2:固定模具4:可动模具10:固定侧安装板11:流道12:支撑销20:流道突出板30:固定侧模具板32:突出销34:拉伸螺栓36、66 弹簧40:可动侧模具板60 间隔块(spacer block)70 可动侧安装板82、84:凸缘160 固定侧台板(platen)C 腔FD:第 1 方向23 限制螺栓 31 凹部33、63a、63b 可动部件 35 固定侧回位销(return pin) 37 止动件(stopper) 50 支承板 65 可动侧回位销 80 联动销 90 驱动部件 170 可动侧台板 D 成型品 SD 第2方向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图2是本实施例的注射成型装置的说明图。图1示出了固定模具与可动模具 闭合起来的闭合状态,图2示出了固定模具与可动模具打开的打开状态。另外,在图2中示 出了这样的状态对于比注射成型模具装置1的沿着开闭方向的中心线靠上侧与靠下侧的 部分彼此而言,突出销的位置不同。具体地讲,图2中示出了这样的状态注射成型模具装置1的沿开闭方向的中心线 的上侧为利用突出销使产品突出后的状态,下侧为使产品前突出前的状态。如图1、图2所示,注射成型模具装置1包含固定模具2和可动模具4。固定模具2 包含固定侧安装板10、流道突出板20和固定侧模具板30。可动模具4包含可动侧模具板 40、支承板50、间隔块60和可动侧安装板70。另外,隔着固定侧模具板30与可动侧模具板 40接触的接合面,将可动模具4侧的方向设为第1方向FD,将固定模具2侧的方向设为第 2方向SD。第1方向FD与第2方向SD为相反的方向。在固定侧安装板10上贯穿地固定有支撑销12。如图1、图2所示,在固定模具2 和可动模具4上设有可贯通地插入支撑销12的孔。在闭合状态下,支撑销12插入到设置 在可动模具4侧的孔中。固定侧安装板10通过安装螺栓(未图示)而固定在设置在注射 成型模具装置1上的固定侧台板160上。在固定侧安装板10上设有用于向后述的腔C中 流入树脂的树脂流经通道(未图示)。在流道突出板20与固定侧模具板30之间设有限制螺栓23。如图2所示,限制螺 栓23规定了打开状态下的流道突出板20与固定侧模具板30之间的距离。在可动模具4 侧形成有用于使限制螺栓23退入的孔。如图1所示,固定侧模具板30在可动模具4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凹部,通过使固定 侧模具板30与可动侧模具板40接触,从而该凹部被划定为腔C。树脂经过未图示的树脂流 经通道而流入到腔C中。并且,如图2所示,利用突出销32使成型品D从腔C中突出。虽 然这里是设置了两个突出销32,但其数量没有限定。在固定侧模具板30的流道突出板20侧形成有凹部31。凹部31内设有可动部件 33。可动部件33相当于第2可动部件。可动部件33以可向第1方向FD、第2方向SD移动的方式被保持在固定侧模具板30上。详细地讲,可动部件33是在凹部31的底面与设置在 凹部31内的止动件37之间移动。突出销32的基端侧被固定在可动部件33上,且随着可 动部件33的移动,该突出销32向第1方向FD、第2方向SD方向移动。可动部件33由位于固定侧模具板30侧的可动部件33的板状部件和位于止动件 37侧的板状部件这两个板状部件叠合而成。突出销32贯穿位于固定侧模具板30侧的可动 部件33的板状部件,但未贯穿位于止动件37侧的可动部件33的板状部件。突出销32的 位于第2方向SD侧的端部为凸缘,通过将该凸缘部夹在可动部件33的两个板状部件之间, 从而将其固定在可动部件33上。在固定侧模具板30上配置有固定侧回位销35。固定侧回位销35的第2方向SD 侧的端部为凸缘状,通过将该凸缘部夹在可动部件33的两个板状部件之间而将其固定,其 末端侧贯穿固定侧模具板30,该固定侧回位销35随着可动部件33的移动而向第1方向FD、 第2方向SD移动。固定侧回位销35贯通地插入在线圈状的弹簧36中。弹簧36介于固定 侧模具板30与可动部件33之间,向第2方向SD对可动部件33施力。通过弹簧36的作用 力而向第2方向SD对可动部件33施力的结果是,该可动部件33与止动件37抵接,其位置 得到保持。另外,弹簧36的作用力比后述的弹簧66的作用力小。无论在打开状态及闭合状态中的哪一个状态下,可动侧模具板40、支承板50、间 隔块60、可动侧安装板70均处于叠合在一起的状态。在固定侧模具板30与可动侧模具板 40之间设有拉伸螺栓34。如图2所示,通过使可动侧模具板40向FD侧移动,从而受到拉 伸螺栓34的拉伸,固定侧模具板30向第1方向FD移动。在支承板50、间隔块60和可动 侧安装板70上形成有用于使拉伸螺栓34退入的孔。可动侧安装板70通过安装螺栓(未 图示)而固定在注射成型模具装置1的可动侧台板170上,随着可动侧台板170向第1方 向FD移动,可动侧模具板40、支承板50、间隔块60及可动侧安装板70 —体地与可动侧台 板170 —起移动。间隔块60划定出支承板50与可动侧安装板70之间的空间S。可动部件63a、63b 以可在规定范围内向第1方向FD、第2方向SD移动的方式配置在S内。可动部件63a、63b 为大致相同的形状,且为板状。可动部件63a、6;3b相当于第1可动部件。可动侧回位销6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射成型模具装置,该注射成型模具装置具有:  固定模具及可动模具;  突出销,其设置在所述固定模具上,在所述固定模具与可动模具抵接而闭合的闭合状态下,该突出销从设置在所述固定模具内的腔中退出,在所述固定模具与可动模具相离的打开状态下,该突出销进入到所述腔内,使成型品从所述固定模具中突出;  驱动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可动模具侧,进行往复运动;以及  联动机构,其在所述打开状态下,使所述驱动部件的往复运动与所述突出销的往复运动联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形聪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