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隔膜复合机的辊压装置。辊压装置安装在复合机的辊压机架上,所述辊压装置包括过渡辊、弧形辊、过渡牵引辊、主动压辊和主传动辊,其中,过渡辊,将隔膜导入,并改变隔膜导入角度,将隔膜送入弧形辊;弧形辊,将隔膜平展,上设有调节手轮,以改变隔膜穿过弧形轮的弧度;过渡牵引辊,由两个辊轮组成,上设有磁粉离合器,以控制隔膜的辊压张力;主动压辊和主传动辊将隔膜辊压复合,辊压装置有多组,辊压装置采用类平行结构进行安装,并在其中一组的主传动辊外设第三压辊将隔膜进行复合。采用这种结构辊压结构,可实现三层、四层或者更多层的电池隔膜进行复合,并通过弧形辊和过渡牵引辊相互配合,使复合后表面能够平整。(*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隔膜复合机设备
,这里特指一种锂电池隔膜复合 机的辊压装置。
技术介绍
在锂电池的结构中,隔膜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隔膜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 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 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隔膜采用塑料膜制成,可隔离电池正负极,以防止出现短 路;还可以在电池过热时,通过闭孔功能来阻隔电池中的电流传导。隔膜通俗点的描述就是 一层多孔的塑料薄膜,是锂电材料中技术壁垒最高的一种高附加值材料,约占锂电池成本 的20% _30%,隔膜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制作隔膜的关键技术被日本和美国所 垄断,国产隔膜特别是高端隔膜的指标还未达到国外产品的水平。隔膜技术难点在于造孔的工程技术以及基体材料。其中造孔的工程技术包括隔膜 造孔工艺、生产设备以及产品稳定性。隔膜的基体材料包括聚丙炳、聚乙烯材料和添加剂。 目前隔膜生产工艺可按照干法和湿法分为两大类,同时干法又可细分为单向拉伸工艺和双 向拉伸工艺。干法单向拉伸工艺是通过生产硬弹性纤维的方法,制备出低结晶度的高取向 聚丙烯或聚乙烯薄膜,在高温退火获得高结晶度的取向薄膜。这种薄膜先在低温下进行拉 伸形成微缺陷,然后高温下使缺陷拉开、形成微孔。该工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美国、日本 已经非常成熟,此工艺需要设备非常复杂、设备精度要求非常高,整个工艺相当复杂,控制 难度高。生产出的隔膜微孔要求尺寸、分布都非常均勻,微孔导通性好,能够生产不同厚度 的隔膜,可采用PP、PE材料进行生产。由于关键技术掌握在日本和美国公司,国内厂家还未 掌握这种工艺,因此还没有加工这个产品的专用设备。湿法又称相分离法或热致相分离法。将高沸点的烃类液体或低分于量的物质与聚 烯烃树脂混合,加热溶化溶合物并把熔体铺在薄片上,然后降温发生相分离,再以纵向或双 抽向时薄片做取向处理。最后用易挥发的溶剂提取液体。可制备出相互贯通的微孔膜材料。 用湿法双向拉伸方法生产的隔膜由于经过了双向拉伸具有较高的纵向和横向强度。目前主 要用于单层的PE隔膜。此工艺需要设备也非常复杂、整个工艺流程相当复杂,成本高、能耗 大,但生产出的隔膜微孔尺寸、分布非常均勻,微孔导通性好,容易生产出较薄的隔膜,可采 用PE材料进行生产。目前,国内采用隔膜加工工艺为双向拉伸工艺,通过在聚丙烯中加入具有成核作 用的晶型改进剂,利用聚丙烯不同相态间密度的差异,在拉伸过程中发生晶型转变形成微 孔,用于生产单层PP膜,或者采用普通PP吹塑工艺进行加工。就整体而言,国内生产的电 池隔膜,微孔尺寸、分布都较为不均勻,且稳定性差,为了达到较为均勻的微孔,通常做法是 将多层隔膜进行复合,可以得到较厚电池隔膜、可到达电池隔膜技术基本要求,可满足中、 低端电池生产需要。这样一可以解决上述隔膜的不足,二得到较厚电池隔膜。可到达电池 隔膜技术基本要求,可满足中、低端电池生产需要。隔膜进行复合时,因为此材料要求在不加热,不加任何的化学粘合剂工艺条件下,现在市场的通用型复合机,不能实现多层隔膜进 行辊压复合,且在辊压过程中,隔膜很容易起皱,起气泡,加工出隔膜平整度较差,不能满足 电池隔膜的要求。须采用专用复合机进行放卷,辊压、收卷方式复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多层电池隔膜进行辊压复合的电池 隔膜复合机的辊压装置。本技术提供的锂电池隔膜复合机的辊压装置,辊压装置安装在复合机的辊压 机架上,所述辊压装置包括过渡辊、弧形辊、过渡牵引辊、主动压辊和主传动辊,其中,过渡 辊,将隔膜导入,并改变隔膜导入角度,将隔膜送入弧形辊;弧形辊,将隔膜平展,上设有调 节手轮,以改变隔膜穿过弧形轮的弧度;过渡牵引辊,由两个辊轮组成,上设有磁粉离合器, 以控制隔膜的辊压张力;主动压辊和主传动辊将隔膜辊压复合,辊压装置有多组,辊压装置 采用类平行结构进行安装,并在其中一组的主传动辊外设第三压辊将隔膜进行复合。所述的辊压装置有两组,每组辊压装置至少包含一个过渡辊、两个弧形辊、两个过 渡牵引辊、一个主动压辊和一个主传动辊,在第一组辊压装置的主传动辊右侧设有外设第 三压辊将第二组辊压装置送入复合和第一组辊压装置进行复合压合。所述的辊压装置有两组,其中第一组辊压装置包含一个过渡辊、两个弧形辊、两个 过渡牵引辊、一个主动压辊和一个主传动辊,第二组辊压装置包含过渡辊、一个弧形辊、一 个过渡牵引辊,在第一组辊压装置的主传动辊右侧设有外设第三压辊,将第二组过渡牵引 辊送出隔膜和第一组辊压装置的主传动辊送出复合隔膜进行压合。所述的辊压装置的主动压辊上设有调节主动压辊的气缸。所述的主动压辊采用丁晴胶材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这种结构辊压装置,可实现三层、四层或者更多 层的电池隔膜进行复合,并通过弧形辊和过渡牵引辊相互配合,使复合后表面能够平整,不 起皱,不气泡。主动压辊采用丁晴胶材料,具有抗静电,耐磨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辊压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动压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辊压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并不以此来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见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锂电池隔膜复合机的辊压装置,辊压装置安装 在复合机的辊压机架1上,所述辊压装置包括过渡辊2、弧形辊3、过渡牵引辊4、主动压辊5 和主传动辊6,其中,过渡辊2,将隔膜9导入,并改变隔膜9导入角度,并将隔膜9送入弧形 辊3 ;弧形辊3,将隔膜9平展,上设有调节手轮,以改变隔膜9穿过弧形轮的弧度;过渡牵引 辊4,由两个辊轮组成,上设有磁粉离合器,以控制隔膜9的辊压张力;主动压辊5和主传动 辊6将隔膜9辊压复合,由主动压辊5和主传动辊6构成的辊压装置有多组,辊压装置采用类平行结构进行安装,并在其中一组的主传动辊6外设第三压辊7将隔膜9进行复合。见图1所示,所述的辊压装置有两组,每组辊压装置至少包含一个过渡辊2、两个 弧形辊3、两个过渡牵引辊4、一个主动压辊5和一个主传动辊6,在第一组辊压装置的主传 动辊6右侧设有外设第三压辊7将第二组辊压装置送入隔膜9复合层和第一组辊压装置送 入的隔膜9复合层进行复合压合。这种结构的辊压装置科技将四层的隔膜9进行复合。见图3所示,所述的辊压装置有两组,其中第一组辊压装置包含一个过渡辊2、两 个弧形辊3、两个过渡牵引辊4、一个主动压辊5和一个主传动辊6,第二组辊压装置包含过 渡辊2、一个弧形辊3、一个过渡牵引辊4,在第一组辊压装置的主传动辊6右侧设有外设第 三压辊7,将第二组过渡牵引辊4送出隔膜9和第一组辊压装置的主传动辊6送出复合隔膜 9进行压合。可实现3层隔膜的压合。所述的辊压装置的主动压辊5上设有调节主动压辊的气缸8。所述的主动压辊5采用丁晴胶材料。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一组辊压装置的隔膜9通过过渡辊2导入,并经过弧 形辊3改变隔膜导入弧度,通过过渡牵引辊4为隔膜9提供牵引的动力,在经过主动压辊5 和一个主传动辊6进行辊压复合,并与另一组辊压复合的隔膜或单层隔膜通过第三压辊7 辊压成型,可实现三层、四层甚至更多层隔膜辊压复合。总之,采用这种结构辊压装置,可实现三层、四层或者更多层的隔膜9进行复合, 并通过弧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锂电池隔膜复合机的辊压装置,辊压装置安装在复合机的辊压机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装置包括过渡辊、弧形辊、过渡牵引辊、主动压辊和主传动辊,其中,过渡辊,将隔膜导入,并改变隔膜导入角度,将隔膜送入弧形辊;弧形辊,将隔膜平展,上设有调节手轮,以改变隔膜穿过弧形轮的弧度;过渡牵引辊,由两个辊轮组成,上设有磁粉离合器,以控制隔膜的辊压张力;主动压辊和主传动辊将隔膜辊压复合,辊压装置有多组,辊压装置采用类平行结构进行安装,并在其中一组的主传动辊外设第三压辊将隔膜进行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美跃,吴明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科硕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