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71141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一散热主体、一旋转前盖、一发光二极管组件、一驱动单元以及一灯头。该散热主体设有多个用以散热的散热鳍片。该旋转前盖可转动地设置于散热主体的前侧,该旋转前盖的内壁具有一螺牙槽。该发光二极管组件设置于散热主体内。该透镜组件具有与该螺牙槽相配合的螺牙且设置于散热主体内。可通过旋转该旋转前盖而使透镜组件被移动,藉此调整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照射角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整照射角度的发光二极 管灯具。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LED)应用的领域很广,诸如灯具、平面屏幕显示器、以及其它照明装 置……。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小尺寸、低耗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发展出越来越多具 有不同功能的发光二极管。一般而言,发光二极管晶粒排列地设置于一印刷电路板上,用以形成发光二极管 模块,且这些发光二极管晶粒具有宽广的照射范围。然,传统灯具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具有以 下缺点1、例如发光二极管路灯,路灯无法改变照射的范围,故使用在不同照明环境之下, 灯柱的高度往往也不同,用以改变照射的范围;由此可知,发光二极管是单一方向的照射且 照射角度是局限的,当灯柱的高度不同,照明的亮度便会不均勻。2、再者,若路灯根据地面 设置成不同的照射角度,也会影响到照射范围内亮度的均勻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结构设计可调整照射角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一散热主体,具有多个散热鳍片,该多个散热鳍片环绕地设置于该散热主体;—旋转前盖,转动地设置于该散热主体的前侧,该旋转前盖的内壁具有一螺牙 槽;一发光二极管组件,设置于该散热主体内;一透镜组件,具有一与该螺牙槽相配合的螺牙,且该透镜组件设置于该散热主体, 通过该旋转前盖的旋转,带动该透镜组件移动;一驱动单元,设置于该散热主体内且电性连接于该发光二极管组件;以及一灯头,设置于该驱动单元的一端。上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中,该散热主体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及一第二容置空 间,该旋转前盖、该发光二极管组件及该透镜组件设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该驱动单元设置 于该第二容置空间。上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中,该散热主体具有一固定凹槽,该固定凹槽环绕地设 置于该多个散热鳍片的外侧,该固定凹槽设置有一防热件。上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中,该散热主体具有一散热凹槽,该散热凹槽环绕地设 置于该多个散热鳍片的内侧。上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中,该发光二极管组件包含一印刷电路板、多个发光二 极管、一底盘、一固定环及两导柱,该印刷电路板设置于该底盘上,该多个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印刷电路板上,该固定环用以固定该底盘,该两导柱设于该固定环。上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中,该透镜组件包含一透镜移动环、一透镜及一透镜固 定环,该螺牙环绕地设于该透镜移动环的侧壁上,该透镜固设于该透镜固定环及该透镜移 动环之间。上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中,该透镜固定环具有两凹部,该两导柱限位于该两凹 部。上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中,该驱动单元包含一驱动器盒及一驱动器,该驱动器 容置于该驱动器盒内且电性连接于该发光二极管组件。上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中,该散热鳍片呈放射状。因此,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旋转前盖可转动地设于该散热主体的前侧, 该旋转前盖的内壁具有一螺牙槽,该透镜组件具有与该螺牙槽相配合的螺牙且透镜组件设 置于该散热主体内;藉此,通过旋转该旋转前盖,使该透镜组件被移动而调整发光二极管灯 具的照射角度,用以在照明时,保持亮度的一致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 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发光二极管灯具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发光二极管灯具照射角度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发光二极管灯具另一照射角度的剖视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散热主体11散热鳍片12固定凹槽13第一容置空间14第二容置空间15散热凹槽2旋转前盖21 开口22 凸缘23螺牙槽3发光二极管组件31印刷电路板32发光二极管33 底盘34固定环35 导柱4透镜组件41透镜移动环411 螺牙42 透镜43透镜固定环431 凹部5驱动单元51驱动器盒52驱动器6 灯头7防热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有一散热 主体1、一旋转前盖2、一发光二极管组件3、一透镜组件4、一驱动单元5以及一灯头6。该散热主体1略呈圆形并具有高传导性。在本实施例中,该散热主体1具有多个 散热鳍片11、一固定凹槽12、一第一容置空间13、一第二容置空间14及一散热凹槽15。该 些散热鳍片11环绕于散热主体1呈放射状设置。该固定凹槽12呈环状且环绕形成于该些 散热鳍片11的外侧,用以固定一防热件7。该散热凹槽15呈环状且环绕形成于该些散热鳍 片11的内侧,用以散热。又,散热凹槽15可导引空气进入散热主体1内,用以散发该发光 二极管组件3产生的热。该旋转前盖2可转动地设置于散热主体1的前侧且部分的旋转前盖2位于该第一 容置空间13内。旋转前盖2具有一开口 21、一凸缘22、以及一螺牙槽23。该开口 21贯通 旋转前盖2的顶部与底部。该凸缘22呈环状且设于旋转前盖2的周缘。该螺牙槽23形成 于旋转前盖2的内侧壁。该发光二极管组件3设置于散热主体1的第一容置空间13。发光二极管组件3包 含一印刷电路板31、多个发光二极管32、一底盘33、一固定环34以及两导柱35。该印刷电 路板31设于底盘33上。该些发光二极管32设置于印刷电路板31上且电性连接印刷电路 板31。该固定环34环绕设置于底盘33外,用以固定。该两导柱35相对地设置于固定环 34上。该透镜组件4设置于散热主体1的第一容置空间13且与发光二极管组件3之间 形成一间距。透镜组件4包含一透镜移动环41、一透镜42及一透镜固定环43。该透镜42 以透光材质制成,用以扩散从发光二极管32发射出的光线,而后发光二极管32发射出的光 线形成有一照射角度。上述照射角度会依照上述间距(透镜组件4与发光二极管组件3之 间)而改变。在本实施例中,该透镜42呈圆形且设置于透镜移动环41上。该透镜固定环 43设置于透镜42上,使得透镜42被固定于该透镜移动环41与透镜固定环43之间。该透 镜固定环43的周围具有两凹部431,该两导柱35限位于该两凹部431,用以防止透镜组件 4旋转。该透镜移动环41的外侧壁环绕形成有一螺牙411(如图3所示)。该螺牙411相配合于旋转前盖2的螺牙槽23,因此通过转动该旋转前盖2,使透镜组件4可相对于印刷电 路板31垂直地移动改变上述间距,进而调整照射角度。该驱动单元5设置于散热主体1的第二容置空间14。在本实施例中,该驱动单元 5具有一驱动器盒51及驱动器52。该驱动器盒51的一端螺接于第二容置空间14相对的 内壁,但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以其它方式连接或固定。该驱动器52容置于驱动器盒51内且 通过电线(图未示)电性连接于发光二极管组件3。该灯头6组接于驱动器盒51的另一端。在本实施例中,该防热件7以硅胶材质制成,且呈环状。防热件7设置于固定凹槽 12内,用以保护使用者免于被热烫烧以及保护使用者的安全。请参阅图4及图5,使用者可通过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该旋转前盖2,使 透镜组件4相对于印刷电路板31垂直地移动。当透镜组件4与发光二极管组件3之间的 间距H为15毫米(mm)时,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照射角度约为10度。当透镜组件4与发光二 极管组件3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散热主体,具有多个散热鳍片,该多个散热鳍片环绕地设置于该散热主体;一旋转前盖,转动地设置于该散热主体的前侧,该旋转前盖的内壁具有一螺牙槽;一发光二极管组件,设置于该散热主体内;一透镜组件,具有一与该螺牙槽相配合的螺牙,且该透镜组件设置于该散热主体,通过该旋转前盖的旋转,带动该透镜组件移动;一驱动单元,设置于该散热主体内且电性连接于该发光二极管组件;以及一灯头,设置于该驱动单元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华荣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轻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