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电视电源电路,包括交流输入抗干扰电路、输入全桥整流电路、功率因素校正PFC电路、半桥/LLC谐振变换电路、半桥/PFC?VCC供电电路、PWM及驱动电路、高频变压器、光藕取样控制电路、电压取样电路、LLC变换器输出整流滤波电路、过压保护控制电路及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在半桥/LLC谐振变换电路中设有保护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重新设计电路,使整个电路的结构变得更为简单,电路元器件的选择和布局更为合理,从而可以减小电路板的厚度和重量,降低产品的能耗,提高电源的使用效率,以及提高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和产品的安全性,提高产品的质量,从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源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液晶电视的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液晶显示设备因其高清晰度、超薄 轻便、省电节能等优点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 等。在液晶电视方面,显示屏及主板的电源电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电源电路的好坏直接 影响液晶电视的质量。目前市面上的液晶电视的电源电路由交流输入抗干扰电路、输入全 桥整流电路、功率因素校正PFC电路、半桥/PFC VCC供电电路、PWM及驱动电路、高频变压 器、光藕取样控制电路、电压取样电路、LLC变换器输出整流滤波电路、过压保护控制电路及 输出整流滤波电路构成整个电路框架,其缺点是,第一、占用高度较大;第二、电路结构不合 理,导致待机功耗大、电源利用效率低;第三、交流输入电压范围在70V以下时,输出电压随 输入电压跳动较大,电压不稳定,容易损坏电源。由于这些原因而造成产品的能耗和稳定性 等性能指标不够理想,从而降低了产品与其它类型产品竞争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耗更低、电路稳定、电源利用率更高 的液晶电视电源电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晶电视电源电路,包 括交流输入抗干扰电路、输入全桥整流电路、功率因素校正PFC电路、半桥/LLC谐振变换电 路、半桥/PFC VCC供电电路、PWM及驱动电路、高频变压器、光藕取样控制电路、电压取样电 路、LLC变换器输出整流滤波电路、过压保护控制电路及输出整流滤波电路,交流输入抗干 扰电路连接输入全桥整流电路,输入全桥整流电路分两路输出,一路连接功率因素校正PFC 电路,另一路连接PWM及驱动电路;功率因素校正PFC电路连接半桥/LLC谐振变换电路,半 桥/LLC谐振变换电路连接LLC变换器输出整流滤波电路,LLC变换器输出整流滤波电路输 出到液晶屏及主板;LLC变换器输出整流滤波电路还连接半桥/PFC VCC供电电路,半桥/ PFC VCC供电电路连接输出整流滤波电路;PWM及驱动电路连接高频变压器,高频变压器连 接输出整流滤波电路;高频变压器还连接光藕取样控制电路,光藕取样控制电路连接过压 保护控制电路,过压保护控制电路连接电压取样电路,电压取样电路连接到半桥/LLC谐振 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半桥/LLC谐振变换电路中设有保护电路,该保护电路包括 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设在集成块IC2与变压器Tl之间,由电阻R81、电阻R101、电容C12及 两个二极管构成,电阻R81的一端连接集成块IC2的第6脚ISEN,另一端与电阻R101、电容 C12的一端、以及其中一个二极管的反向端连接,电阻RlOl和电容C1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 二极管的正向端连接,两个二极管首尾串联,两个二极管之间引出一条线经电阻R79、电阻 RlO和电容C14连接到变压器Tl,电阻R81、电阻RlOl及电容C12相连接的一端经电阻R80 连接到集成块IC2的第8脚DISABLE ;另一部分设在集成块IC2第12脚VCC的输出线路上,由二极管D12A、三极管Q8、电阻R57及二极管D12B构成,二极管D12A跨接在三极管Q8的 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其中二极管D12A的正向端与三极管Q8的发射极相连,二极管D12A 的反向端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相连,电阻R57跨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二极管 D12B跨接在电阻R57的两端,其中二极管D12B的正向端连接三极管Q8的基极,并连接集成 块IC2外围电路中的电解电容C33的正极端。进一步地,在所述功率因素校正PFC电路的集成块ICl的第1脚inv分两路输出, 其中一路依次经电阻R28、电阻R47、电阻R46、电阻R29接到一输出端VDC1,另一路依次 经电阻R64、电阻R93、电阻R13、电阻R91、电阻R90、电阻R89及电阻R88接到另一输出端 VDCl。本技术通过重新设计电路,使整个电路的结构变得更为简单,电路元器件的 选择和布局更为合理,从而可以减小电路板的厚度和重量,降低产品的能耗,提高电源的使 用效率,以及提高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和产品的安全性,提高产品的质量,从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路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电路原理图。图中,1为交流输入抗干扰电路,2为输入全桥整流电路,3为功率因素校正PFC电 路,4为半桥/LLC谐振变换电路,5为半桥/PFC VCC供电电路,6为PWM及驱动电路,7为高 频变压器,8为光藕取样控制电路,9为电压取样电路,10为LLC变换器输出整流滤波电路, 11为过压保护控制电路,12为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液晶电视电源电路,包括交流输入抗干扰电路 1、输入全桥整流电路2、功率因素校正PFC电路3、半桥/LLC谐振变换电路4、半桥/PFC VCC 供电电路5、PWM及驱动电路6、高频变压器7、光藕取样控制电路8、电压取样电路9、LLC变 换器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0、过压保护控制电路11及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2,交流输入抗干扰 电路1连接输入全桥整流电路2,输入全桥整流电路2分两路输出,一路连接功率因素校正 PFC电路3,另一路连接PWM及驱动电路6 ;功率因素校正PFC电路3连接半桥/LLC谐振变 换电路4,半桥/LLC谐振变换电路4连接LLC变换器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0,LLC变换器输出 整流滤波电路10输出到液晶屏及主板;LLC变换器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0还连接半桥/PFC VCC供电电路5,半桥/PFC VCC供电电路5连接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2 ;PWM及驱动电路6连 接高频变压器7,高频变压器7连接输出整流滤波电路12 ;高频变压器7还连接光藕取样控 制电路8,光藕取样控制电路8连接过压保护控制电路11,过压保护控制电路11连接电压 取样电路9,电压取样电路9连接到半桥/LLC谐振变换电路4 ;在半桥/LLC谐振变换电路 4中设有保护电路,该保护电路包括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设在集成块IC2与变压器Tl之间, 由电阻R81、电阻R101、电容C12及两个二极管构成,电阻R81的一端连接集成块IC2的第 6脚ISEN,另一端与电阻R101、电容C12的一端、以及其中一个二极管的反向端连接,电阻 RlOl和电容C1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二极管的正向端连接,两个二极管首尾串联,两个二极4管之间引出一条线经电阻R79、电阻RlO和电容C14连接到变压器Tl,电阻R81、电阻RlOl 及电容C12相连接的一端经电阻R80连接到集成块IC2的第8脚DISABLE ;另一部分设在 集成块IC2第12脚VCC的输出线路上,由二极管D12A、三极管Q8、电阻R57及二极管D12B 构成,二极管D12A跨接在三极管Q8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其中二极管D12A的正向端与 三极管Q8的发射极相连,二极管D12A的反向端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相连,电阻R57跨接 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二极管D12B跨接在电阻R57的两端,其中二极管D12B的 正向端连接三极管Q8的基极,并连接集成块IC2外围电路中的电解电容C33的正极端。在功率因素校正PFC电路3的集成块IC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晶电视电源电路,包括交流输入抗干扰电路、输入全桥整流电路、功率因素校正PFC电路、半桥/LLC谐振变换电路、半桥/PFC VCC供电电路、PWM及驱动电路、高频变压器、光藕取样控制电路、电压取样电路、LLC变换器输出整流滤波电路、过压保护控制电路及输出整流滤波电路,交流输入抗干扰电路连接输入全桥整流电路,输入全桥整流电路分两路输出,一路连接功率因素校正PFC电路,另一路连接PWM及驱动电路;功率因素校正PFC电路连接半桥/LLC谐振变换电路,半桥/LLC谐振变换电路连接LLC变换器输出整流滤波电路,LLC变换器输出整流滤波电路输出到液晶屏及主板;LLC变换器输出整流滤波电路还连接半桥/PFC VCC供电电路,半桥/PFC VCC供电电路连接输出整流滤波电路;PWM及驱动电路连接高频变压器,高频变压器连接输出整流滤波电路;高频变压器还连接光藕取样控制电路,光藕取样控制电路连接过压保护控制电路,过压保护控制电路连接电压取样电路,电压取样电路连接到半桥/LLC谐振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半桥/LLC谐振变换电路中设有保护电路,该保护电路包括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设在集成块(IC2)与变压器(T1)之间,由电阻(R81)、电阻(R101)、电容(C12)及两个二极管构成,电阻(R81)的一端连接集成块(IC2)的第6脚(ISEN),另一端与电阻(R101)、电容(C12)的一端、以及其中一个二极管的反向端连接,电阻(R101)和电容(C1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二极管的正向端连接,两个二极管首尾串联,两个二极管之间引出一条线经电阻(R79)、电阻(R10)和电容(C14)连接到变压器(T1),电阻(R81)、电阻(R101)及电容(C12)相连接的一端经电阻(R80)连接到集成块(IC2)的第8脚(DISABLE);另一部分设在集成块(IC2)第12脚(VCC)的输出线路上,由二极管(D12A)、三极管(Q8)、电阻(R57)及二极管(D12B)构成,二极管(D12A)跨接在三极管(Q8)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其中二极管(D12A)的正向端与三极管(Q8)的发射极相连,二极管(D12A)的反向端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相连,电阻(R57)跨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二极管(D12B)跨接在电阻(R57)的两端,其中二极管(D12B)的正向端连接三极管(Q8)的基极,并连接集成块(IC2)外围电路中的电解电容(C33)的正极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枝兵,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乐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