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气囊助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65743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手持式气囊助力器,包括折叠式圆开口筒状的气囊(1)和罩于气囊的外部、附于气囊表面的网兜(2)、设于气囊一端的气管接头(12)和连接气管接头的软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通过气管接头、软管与手持气动控制阀(4)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手持式气囊助力器是根据现场需要而设计,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无环境条件限制、可收缩范围大、在人力和其他常用工具无法施展的环境下可以帮助解决重物的移动、推进、推出、就位等问题,它作为一件工具可扩展应用到许多行业,达到帮助解决恶劣环境下、难于搬移部位设备的快速方便移位;降低成本和提高施工进度的目的,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专用工具制造领域,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持式气囊助 力器,用于日常拆卸轧机轨道提升油缸拆卸过程。
技术介绍
气囊是一种在柔性橡胶囊中充入压缩空气或水介质;利用空气的可压缩性和水的 流动性来实现弹性作用。由于气囊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不需复杂的参数计算和结构设计,无静态偏 斜,使用维护方便,且寿命长、只要配有足够的气源以保持其内部压力的稳定就可以付诸实 施等优点。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如我国船舶行业首创的气囊下水技术、德国ContiTech 的气囊式汽缸、汽车安全气囊、用于行程调节和张力控制等等。随着现代气囊技术的飞速发展,气囊的实际应用价值不断被发觉,而本案设计的 “手持式气囊助力器”是对现代气囊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挖掘,把气囊作为一种便利的手持式 工具应用于设备拆卸现场。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应用领域有了进一步的拓展,本应用技术是基于日常拆卸轧机 轨道提升油缸拆卸过程中的诸多不便而启发,由于设备工况条件限制,轨道提升油缸安装 于低于地面位置,在地面以下2米多安装有支撑辊,而拆装轨道提升油缸的实际工作高度 只有1. 5米,在这样的高度,拆装提升油缸没有特殊的装置,非常困难。现状是,轨道提升油 缸是卡在油缸底座里面,上下各用螺栓紧固,并且油缸的总长度有0. 85米,所以拆下螺栓 后,又无法用撬杠使力,油缸很难取出。通常是利用后面的一点空隙先用导链拉着,再用丝 杆顶出一部分,最后再从顶出的可容纳液压千斤顶的空隙放置千斤顶顶出到检修架上。然而,这样拆卸非常费时费力,无法满足短时间的抢修。因此本领域需要借助气 囊的柔性、可塑性,收缩范围大、无环境方向要求、允许横向偏心、无摩擦、工作平稳、经济简 便、安全性高、高承载力和设计要求低等特点应用到大型机械设备机架内,在空间小、人力 无法施力或常规工具难于施展环境下,部件拆卸过程中的助力,使拆卸部件可以快速、方便 地推出到可以进行人工干预、检修工具可以操作的范围内或维修平台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气囊助力器,所述手持式气囊助力器借 助气囊的柔性、可塑性,收缩范围大、无环境方向要求、允许横向偏心、无摩擦、工作平稳、经 济简便、安全性高、高承载力和设计要求低等特点应用到大型机械设备机架内,在空间小、 人力无法施力或常规工具难于施展环境下,部件拆卸过程中的助力,使拆卸部件可以快速、 方便地推出到可以进行人工干预、检修工具可以操作的范围内或维修平台位置。为满足上述要求,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手持式气囊助力器,包括折叠式圆开口筒状的气囊1和罩于气囊1的外部、附 于气囊1表面的网兜2、设于气囊1 一端的气管接头12和连接气管接头12的软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通过气管接头12、软管3与手持气动控制阀4连接。折叠式圆开口筒状的气囊是针对轧机内一些部件的拆检需要,折叠式结构的特点 是收缩范围大,当气囊内气体排出,气囊压扁后可以用于很小间隙的塞入,非常适应热轧现 场环境下的应用,开口设计可用于现场螺杆或阀杆的卡入,将其包裹在中间。附于气囊表面的网兜可限制气囊膨胀的范围,网兜材质为芳纶纤维。芳纶纤维具 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耐火性、耐疲劳性、耐泊性、耐醋碱性。体积膨胀系数较小,芳纶纤维密 度比碳纤维低17%。单丝强度可达3850MPa,强度约为钢丝的5倍,冲击强度为石墨纤维的 6倍,可完全满足高压力,有效保护气囊,限制气囊的在其极限膨胀范围内达到最大工作压 力。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气囊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式气动控 制阀4内部设有叉形一通二通道连通阀体两端,通道口分别设有管接头,连接软管3的一端 为单通道,对应管接头7,另一端为双通道,对应管接头5和管接头6。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手持式气动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通道的两条通路 中部分别设有阀芯8,连接阀芯8并露出阀体表面的按钮9,位于阀芯8另一侧的闷头10以 及设于阀芯8与闷头10之间的弹簧11。由此可通过操作按钮带动阀芯开合通道,控制气囊的进气和放气。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气囊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的数量 为一至四个。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气囊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3为一通二软管。由此可使手持式气动控制阀同时连接并控制二个气囊。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气囊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3为一通 四软管。由此可使手持式气动控制阀同时连接并控制四个气囊。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气囊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的有效 直径为60mm-950mm,最大行程为455mm,可产生50_4000Kg的推力。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气囊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的有效 直径为60mm-950mm,可产生3000Kg_4000Kg的推力。本技术的一种手持式气囊助力器是对在现有气囊应用技术基础上的进一步 挖掘和创新,在轧钢企业气源随处都有,而气囊的唯一要求就是需要配有足够的气源就可 保持其内部压力的稳定,所以本“手持式气囊助力器”就是利用现成的气源通过软管连接与 本案设计的手持气动控制阀和特制气囊实现轧机机架内部件拆卸时的移动,而且可以实现 现场手动控制、帮助设备部件处于条件恶劣环境、难于拆卸部位的快速方便移位、降低检修 成本和提高施工进度的设计目的。考虑到气囊膨胀的极限性,为达到气囊在极限范围内的安全使用,对气囊的膨胀 必须限制在其安全范围内,所以本设计在气囊的外部罩上一层用芳纶纤维编织的网兜,用 以限制气囊膨胀极限。本气囊为开口式折叠圆筒(俗称皮老虎形状)状设计,其特点是收缩 范围更加大,收缩后可用于很小空隙间的塞入,而其开口可应用于现场螺杆、活塞杆之类卡 入,将其包裹在气囊的中间,达到气囊用力的均衡,也有利于现场各类工况的实际使用。为4现场方便性考虑,本设计专为气囊研发了手持式气动控制阀,本控制阀可以根据现场设备 拆卸的需要实现一通二、一通四来同步控制二个和四个气囊。根据需要,气囊的有效直径可 以制作到60mm-950mm,最大行程达到455mm,可产生50Kg_4000Kg的推力,因此“手持式气囊 助力器”对于大型设备内部人力及常规工具难于使力部位的应用具有创新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手持式气囊助力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手持气动控制阀的阀芯剖视图图3为手持气动控制阀的通道剖视图图4为气囊的结构示意图示意图其中1为气囊,2为网兜,3为软管,4为手持气动控制阀,5为管接口,6为管接口, 7为管接口,8为阀芯,9为按钮,10为闷头,11为弹簧。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手持式气囊助力器,包括折叠式圆开口筒状的气囊和罩于气囊的外部、附于 气囊表面的网兜、设于气囊一端的气管接头和连接气管接头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 通过气管接头、软管与手持气动控制阀连接。手持式气动控制阀内部设有一通二的通道,连 接软管的一端单通道对应管接头,在阀体中分为双通道对应另一端的两个管接头。双通道 的两条通路中部分别设有阀芯,连接阀芯并露出阀体表面的按钮,阀体另一面的闷头以及 设于阀芯与闷头之间的弹簧。通过二个控制阀按钮可以控制气囊气源的进气和释放,当进气按钮按下、放气按 钮保持原位,进气阀芯向下打开,气源通过阀体内的通道进入上面与气囊连接的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持式气囊助力器,包括折叠式圆开口筒状的气囊(1)和罩于气囊(1)的外部、附于气囊(1)表面的网兜(2)、设于气囊(1)一端的气管接头(12)和连接气管接头(12)的软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通过气管接头(12)、软管(3)与手持气动控制阀(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海勇钱美丽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