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环齿中心翅片的旋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65494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环齿中心翅片的旋流器。该旋流器由旋流器本体和环齿中心翅片组成。环齿中心翅片同中心地安装在旋流器本体内,其上端与固定盖(3)固定联接,固定盖(3)置于壳体的上端面,溢流盖(1)紧压在固定盖(3)上与壳体(5)固定联接。环齿中心翅片的金属细杆(7)穿过旋流器本体下部设置的沉砂嘴(8)和下端安装的底盘(9),金属细杆(7)穿出底盘(9)的长度为5~20mm。环齿中心翅片包括环齿溢流管(2)、翅片(6)和金属细杆(7);翅片(6)的上端同中心地固定在环齿溢流管(2)的下端,金属细杆(7)的上半部分置于环齿溢流管(2)和翅片(6)的中心通孔内,金属细杆(7)与翅片(6)固定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提高溢流产率、可增大处理量和提高分离(级)效率的特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旋流器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环齿中心翅片的旋流器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固液相分离、固相颗粒分级的水力旋流器,因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生产能力大、占地面积小、无传动部件和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的优点,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 得到广泛应用,但分离(级)效率较低,还需进一步提高,具体原因有存在着粗颗粒混杂在 溢流中,致使溢流质量变差;旋流器在工作时受空气柱扰动现象严重,致使旋流器内流场变 得不稳定、分离(级)效率下降和能量损失加剧。为此,人们在旋流器内采用环状齿结构的溢流管或在旋流器内部插入中心翅片结 构。单独环状齿结构对标准旋流器几乎无改进作用,溢流产率、分级质效率以及溢流细度方 面均有所下降;单独的中心翅片结构对标准旋流器确有改进,溢流和沉砂流出速度变得缓 和,溢流产率和分级质效率方面均有所升高,但效果不是非常明显,溢流产率和分级质效率 等方面都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溢流产率、可增大 处理量和提高分离(级)效率的基于环齿中心翅片的旋流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旋流器由旋流器本体和环齿 中心翅片组成。旋流器本体包括溢流盖、壳体、沉砂嘴和底盘,溢流盖固定在壳体的上端,壳 体上部设有给矿口,壳体下端的内壁安装有底盘,底盘上方的壳体内壁设置有沉砂嘴。环齿中心翅片包括环齿溢流管、翅片和金属细杆;翅片的上端同中心地固定在环 齿溢流管的下端,金属细杆的上半部分置于环齿溢流管和翅片的中心通孔内,下半部分穿 出翅片,金属细杆的上端低于环齿溢流管上端面3 8mm,金属细杆与翅片固定焊接。环齿中心翅片同中心安装在旋流器本体内,具体结构是环齿中心翅片的上端与 固定盖固定联接,固定盖置于壳体的上端面,溢流盖紧压在固定盖上与壳体固定联接;环齿 中心翅片的金属细杆穿过旋流器本体下部设置的沉砂嘴和下端安装的底盘,金属细杆穿出 底盘的长度为5 20mm。所述的环齿溢流管的中心设有等直径通孔,环齿溢流管的上半部分为空心圆柱 体,环齿溢流管的下半部分为均勻地间开设有三个环状齿;上面环状齿的齿平面朝下,下面 环状齿和中间环状齿的齿平面朝上。三个环状齿的形状相同,环状齿的最大外径d3为环齿溢流管所在位置处的壳体 内径的0.6 0.7倍,环状齿的齿尖角为25° 35°,环齿溢流管或为一整体型环齿溢流 管或为组装型环齿溢流管。所述的组装型环齿溢流管由溢流管、三个环状齿和两个套筒组成;其结构是溢流 管由上部的空心圆柱体和下部的空心小圆柱体构成,三个环状齿从上到下依次套装在溢流管下部的空心小圆柱体上,三个环状齿间分别装有套筒,三个环状齿的最小外径d2与两个 套筒的外径相同;上面环状齿及中间环状齿均与溢流管之间为过渡配合,下面环状齿与溢 流管之间为过盈配合,套筒与溢流管过渡配合。所述的翅片的横截面为四块相同的条状金属板呈“十”字状中心对称布置,翅片的 横截面中心为通孔;条状金属板的上半部分为长方形、下半部分为直角三角形。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环齿中心翅片中的环状齿可将盖下流打乱,从层流状态打乱成紊流状态,减少了 这一部分流体中粗颗粒进入溢流的可能。2、环齿中心翅片能使原空气柱破碎成四个部分的小空气柱,减少了空气柱的扰动 现象,使得分离过程得以稳定进行,从而降低了一部分能耗,提高分级效率。3、环齿中心翅片能稳定旋流器内部流场,从而增大处理量。4、环齿中心翅片可减少能量的局部损失,同时可降低溢流和底流的出口速度,从 而增加流体的位能,使溢流产率增加。本技术相对于原标准旋流器,溢流产率提高83%左右,处理量增大59%左 右,分级质效率提高85%左右。而单独作用的环状齿结构的旋流器,相对于原标准旋流器, 各指标反而有轻微下降。单独作用的中心翅片结构的旋流器,相对于原标准旋流器器,溢流 产率提高39 %左右,处理量增大52 %左右,分级质效率提高30 %左右。因此,本技术具有能提高溢流产率、可增大处理量和提高分离(级)效率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一种环齿中心翅片示意图;图3是图2的仰视图;图4是图2中的环齿溢流管2 —种结构剖视图;图5是图2中的环齿溢流管2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并非对保护范围的限制实施例1—种基于环齿中心翅片的旋流器。如图1所示,该旋流器由旋流器本体和环齿中 心翅片组成。旋流器本体包括溢流盖1、壳体5、沉砂嘴8和底盘9,溢流盖1固定在壳体5 的上端,壳体5上部设有给矿口 4,壳体5下端的内壁安装有底盘9,底盘9上方的壳体5内 壁设置有沉砂嘴8。环齿中心翅片如图2所示,包括环齿溢流管2、翅片6和金属细杆7 ;翅片6的上端 同中心地固定在环齿溢流管2的下端,金属细杆7的上半部分置于环齿溢流管2和翅片6 的中心通孔内,下半部分穿出翅片6,金属细杆7的上端低于环齿溢流管2上端面3 8mm, 金属细杆7与翅片6固定焊接。环齿中心翅片同中心安装在旋流器本体内,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环齿中心翅片的上端与固定盖3固定联接,固定盖3置于壳体的上端面,溢流盖1紧压在固定盖3上与壳 体5固定联接;环齿中心翅片的金属细杆7穿过旋流器本体下部设置的沉砂嘴8和下端安 装的底盘9,金属细杆7穿出底盘9的长度为5 20mm。 本实施例所述的环齿溢流管2的中心设有等直径通孔,环齿溢流管2的上半部分 为圆柱体,环齿溢流管2的下半部分为均勻地间开设有三个环状齿;上面环状齿14的齿平 面朝下,下面环状齿10和中间环状齿12的齿平面朝上; 如图1和4所示,三个环状齿14、12和10的形状相同,环状齿的最大外径d3为环 齿溢流管2所在位置处的壳体5内径的0.6 0.7倍,环状齿的齿尖角为25° 35°,环 齿溢流管2为组装型环齿溢流管。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的组装型环齿溢流管,由溢流管13,三个环状齿14、12和10, 及两个套筒15和11组成;其结构是溢流管13由上部的空心圆柱体和下部的空心小圆柱体 构成,三个环状齿14、12和10从上到下依次套装在溢流管13下部的空心小圆柱体上,三个 环状齿14、12及10之间分别装有套筒15和11,环状齿的最小外径d2与两个套筒15和11 的外径相同,两个套筒15和11的内径dl均与空心小圆柱体的外径相同;上面环状齿14及 中间环状齿12均与溢流管13之间为过渡配合,下面环状齿10与溢流管13之间为过盈配 合,套筒11和15均与溢流管13过渡配合。翅片6如图3所示,其横截面为四块相同的条状金属板呈“十”字状中心对称布置, 翅片6的横截面中心为通孔;条状金属板的上半部分为长方形、下半部分为直角三角形。底盘9如图6所示,底盘9设有四个通孔,四个通孔为中心对称且均勻分布,以保 证流体顺畅通过,底盘9的中心设有一个金属细杆7可穿过的小圆孔;底盘9壳体5的下端 为螺纹连接。实施例2一种基于环齿中心翅片的旋流器。环齿溢流管2如图5所示,为整体型环齿溢流 管,即加工成整体部件。该部件一次性加工而成。其余同实施例1。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环齿中心翅片中环状齿可将盖下流打乱,从层流状态打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环齿中心翅片的旋流器,其特征在于该旋流器由旋流器本体和环齿中心翅片组成;旋流器本体包括溢流盖(1)、壳体(5)、沉砂嘴(8)和底盘(9),溢流盖(1)固定在壳体(5)的上端,壳体(5)上部设有给矿口(4),壳体(5)下端的内壁安装有底盘(9),底盘(9)上方的壳体(5)内壁设置有沉砂嘴(8);  环齿中心翅片包括环齿溢流管(2)、翅片(6)和金属细杆(7);翅片(6)的上端同中心地固定在环齿溢流管(2)的下端;金属细杆(7)的上半部分置于环齿溢流管(2)和翅片(6)的中心通孔内,下半部分穿出翅片(6),金属细杆(7)的上端低于环齿溢流管(2)上端面3~8mm,金属细杆(7)与翅片(6)固定焊接;  环齿中心翅片同中心安装在旋流器本体内,具体结构是:环齿中心翅片的上端与固定盖(3)固定联接,固定盖(3)置于壳体的上端面,溢流盖(1)紧压在固定盖(3)上与壳体(5)固定联接;环齿中心翅片的金属细杆(7)穿过旋流器本体下部设置的沉砂嘴(8)和下端安装的底盘(9),金属细杆(7)穿出底盘(9)的长度为5~20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茂林王非颜亚梅刘行刚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