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需冷却或加热的罐体,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罐体的夹套。所述夹套包括多个彼此平行排列的槽部以及连接在相邻的槽部之间的一个或多个连接部。所述罐体包括一筒体、二封头、多个夹套组件、一总进管和一总出管,所述夹套组件包括:一夹套阵列,包括围绕筒体排列的多个夹套;多根联通管,设置在所述夹套阵列的相邻两夹套之间;一进管,设置在所述夹套阵列的一末端,所述进管与所述总进管通过一介质进口连接;一出管,设置在所述夹套阵列的另一末端,所述出管与所述总出管通过一介质出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罐体的夹套及包含该夹套的需冷却或加热的罐体可提高传热效率,且制造工艺简单。(*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需冷却或加热的罐体,特别涉及一种需冷却或加热的罐体用的夹套。
技术介绍
目前在国内医药、食品、化工行业中需加热或冷却的罐体一般采用整体U型、蜂窝 式、半圆管式夹套。附图说明图1示意了现有技术的整体U型夹套10的纵向剖面结构,该整体U型夹套10为 一纵剖面呈U型的筒体,其上设置有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未示出),使用时,该整体U型夹 套10被套在罐的筒体1外,加热或冷却介质从介质入口进入整体U型夹套10与筒体1外 表面之间的空腔内,发挥加热或冷却作用。这种现有技术的整体U型夹套10的许用压力较 小,一般不得大于1. 6MPa,且要求罐体及夹套具有较厚的壁厚度,经济性较差。图2示意了现有技术的半圆管式夹套20的结构,该半圆管式夹套20为将一根圆 管从中心轴纵向剖成两半后形成的半圆管,其上设置有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未示出),使 用时,该半圆管式夹套20被盘绕在罐的筒体2外表面,半圆管式夹套20和筒体2外表面之 间的空腔构成一介质通道,加热或冷却介质从介质入口进入该介质通道,然后从介质出口 流出,从而发挥加热或冷却作用。这种现有技术的半圆管式夹套20制作复杂,材料利用率 底,经济性较差。图3示意了现有技术的蜂窝式夹套30的结构,该蜂窝式夹套30为一金属薄板,其 上均勻设置有多个焊点35,还设置有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未示出),使用时,该蜂窝式夹 套30被焊接在罐的筒体3外表面,焊点35处与筒体3焊接,通过打施压鼓胀,蜂窝式夹套 30与筒体3外表面之间形成蜂窝状空腔,加热或冷却介质从介质入口进入该蜂窝状空腔, 然后从介质出口流出,从而发挥加热或冷却作用。当介质通过蜂窝式夹套与罐体之间形成 的蜂窝状空腔时,介质通道杂乱无章,不仅会产生介质滞留区,还会发生通道短路,即介质 不经过某些区域就直接到达出口 了,因此,蜂窝式夹套的加热或冷却效果较差。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需冷却或加热的罐体用的夹套的缺陷,本技术提出 了一种新的需冷却或加热的罐体用的夹套及包含该夹套的罐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罐体的夹套及包含该夹套的罐体,该夹套及 罐体传热效率高,且制造工艺简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罐体的夹套,其中所述罐体包括大体圆柱形的筒体以 及分别设置在该筒体两端的两个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为一体结构,并包括多个彼此 平行排列的槽部以及连接在相邻的槽部之间的一个或多个连接部,其中所述多个槽部朝向 该连接部的同一侧突出,所述夹套通过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外表面。优选地,本技术夹套的所述多个槽部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特别优选地,本技术夹套的每个所述槽部包括与所述连接部平行的底部和设 置在所述底部的两侧的两个侧部,其中所述底部和对应两个侧部在所述槽部的横截面方向 上呈梯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罐体,包括圆柱形的筒体,具有相对的两端部;两个封 头,分别设置在所述筒体的相对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还包括至少一个夹套组 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外侧,并包括至少一个夹套,所述夹套为一体结构,并包括多个 彼此平行排列的槽部以及连接在相邻的槽部之间的一个或多个连接部,其中所述夹套通过 其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外表面,所述多个槽部相对于该连接部向外突出并与所述筒体 的外表面之间形成介质通道,其中所述多个槽部沿所述筒体的圆周方向布置;以及一总进 管和一总出管,分别与所述夹套组件的介质通道相连通。优选地,本技术的罐体的所述夹套组件包括单个夹套,并包括一进管和一出 管,分别设置在所述单个夹套的首端和末端并与所述介质通道相连通。优选地,本技术的罐体的所述夹套组件包括多个环绕所述筒体设置的夹套, 其中相邻夹套的槽部在所述筒体的圆周方向上对齐;以及一个或多个联通管,设置在相邻 两夹套之间并与其两侧的所述介质通道相连通。优选地,本技术的罐体的所述夹套组件进一步包括一进管,所述进管设置在 所述多个夹套的第一个夹套的首端并与所述介质通道相连通,所述进管与所述总进管通过 一介质进口相连通;以及一出管,所述出管设置在所述多个夹套的最后一个夹套的尾端,并 与所述介质通道相连通,所述出管与所述总出管通过一介质出口相连通。优选地,本技术的罐体的所述夹套的所述多个槽部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优选地,本技术的罐体的每个所述槽部包括与所述连接部平行的底部和设置 在所述底部的两侧的两个侧部,其中所述底部和对应两个侧部在所述槽部的横截面方向上 呈梯形。优选地,本技术的罐体的所述联通管具有两个与所述夹套表面形状相配合的 波纹状侧部边缘,所述进管和所述出管分别具有一个与所述夹套表面形状相配合的波纹状 侧部边缘。优选地,本技术的罐体的所述联通管、所述进管和所述出管的中部均设置有 一隔板将所述联通管、所述进管和所述出管分隔成不相连通的两段,被所述隔板分隔的所 述进管的不相连通的两段上分别设置有介质进口与所述总进管连通,被所述隔板分隔的所 述出管的不相连通的两段上分别设置有介质出口与所述总出管连通。本技术夹套的结构设计使其可以采用整块不锈钢板经罗拉机罗拉成型,而 且,在生产需冷却或加热的罐体时,本技术夹套的结构设计允许先将夹套激光焊接在 基板上后再将基板卷成筒制成需冷却或加热的罐体的筒体,因此,本技术的夹套及包 含该夹套的罐体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同时工人的作业环境、劳动强度也得到改善, 并提高了作业区的安全性能。此外,本技术罐体的夹套组件的结构设计使冷却或加热介质通过介质通道时 不会造成滞留和短路,确保了罐体的冷却或加热效果。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将使得本技术的技术方 案及其优点显而易见。图1为现有技术的整体U型夹套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半圆管式夹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的蜂窝式夹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夹套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基板-夹套单元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需冷却或加热的罐体的正视图;图7为图6所示罐体的夹套组件正视图;图8为图6所示罐体的夹套组件的进管、介质进口与总进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6所示罐体的夹套组件的联通管的侧视图;图10为图7所示罐体的夹套组件的一变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 一步叙述的情况下,在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它实 施例中。图4示意了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用于罐体的夹套40的平面结构,该夹套40为 一体结构,并包括多个彼此平行排列的槽部41以及连接在相邻的槽部41之间的一个或多 个连接部43,参考图5,多个槽部41朝向该连接部43的同一侧突出,并具有相同的形状和 尺寸,每个槽部41包括与连接部43平行的底部411和设置在底部411的两侧的两个侧部 412,底部411和对应两个侧部412在槽部41的横截面方向上呈梯形。根据需要,槽部41 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形状。在生产需冷却或加热的罐体时,夹套40的结构设计允许先将该夹套40激光焊接 在基板上构成基板-夹套单元组件100,然后将多个基板-夹套单元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罐体的夹套,其中所述罐体包括大体圆柱形的筒体以及分别设置在该筒体两端的两个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为一体结构,并包括多个彼此平行排列的槽部以及连接在相邻的槽部之间的一个或多个连接部,其中所述多个槽部朝向该连接部的同一侧突出,所述夹套通过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旭明,罗义顺,张海峰,葛环兵,曹汉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中集大型储罐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