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致变色萘环-噻吩混联型全氟环戊烯化合物及合成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6661797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致变色萘环-噻吩混联型全氟环戊烯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该光致变色材料在溶液或薄膜中均可保持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并且开环态(无色态)和闭环态(呈色态)均具很好的化学和热稳定性和很好的灵敏度等优越性能,开环态在350-550nm范围内具有较强的荧光,而闭环态几乎没有荧光,因而可用于荧光检测及荧光光控开关,同时可用于高密度全息光存储,其存储属性为可擦写光子型存储,其应用前景广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致变色萘环-噻吩混联型全氟环戊烯化合物及合成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有机光致变色二芳基乙烯材料由于具有光电特性和结构可控等优点,同时具有有 优异的热稳定性、耐疲劳、对半导体激光器灵敏且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因此,在高密度、可 擦重写光子型光信息存储领域备受关注。而在众多光致变色化合物中,全氟环戊烯二芳基 乙烯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热稳定性、抗疲劳性以及响应速度快等诸多优点, 是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光致变色材料之一。在众多二芳基乙烯光致变色分子中,带有杂芳 环基团的二芳基乙烯类全氟环戊烯光致变色化合物具有更加优异的光热稳定性、化学稳定 性,以及良好的抗疲劳性,其光致变色反应所引起得材料吸收、发射、氧化还原性等物理化 学性质可以在光控条件下发生可逆变化,这些变化参数在光存储及新型光电器件方面具有 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在全氟环戊烯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中,乙烯双键两端所连接的 芳环通常主要是噻吩和苯并噻吩两种芳香基(Irie,M. Chem. Rev. 100(2000) 1685),此外,也 有少部分用噻唑、吡咯、吲哚和苯并呋喃等杂环取代噻吩或苯并噻吩而形成新的二芳烯化 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光致变色萘环-噻吩混联型全氟环戊烯化合物及合 成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光致变色萘环-噻吩混联型全氟环戊烯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通式如下权利要求1. 一种光致变色萘环-噻吩混联型全氟环戊烯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分子结构式如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萘环-噻吩混联型全氟环戊烯化合物,其合成方法是 (1)、以2-甲基噻吩为原料,在冰浴条件下溴化,然后通过与正丁基锂(n-BuLi)和硼酸三丁 酯反应,生成2-甲基-3-溴-5-硼酸基噻吩,再以四三苯磷钯作催化剂,通过偶联反应将 各种取代的卤代苯与噻吩环连接起来得到各种取代的噻吩类中间体;(2)、在正丁基锂作用 下,将1-溴-2-甲基萘与全氟环戊烯反应生成单取代的全氟环戊烯;C3)、在低温氮气保护 条件下,使用正丁基锂,将步骤( 中制备的单取代全氟环戊烯中间体与步骤(1)中得到的 中间体反应,从而得到如分子结构通式类的目标化合物。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萘环-噻吩混联型全氟环戊烯化合物在制备超高密 度、可擦写有机光子型信息存储材料的应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萘环-噻吩混联型全氟环戊烯化合物在制备光控开关 元件的应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萘环-噻吩混联型全氟环戊烯化合物在制备光致变色 发光器件中的应用。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致变色萘环-噻吩混联型全氟环戊烯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该光致变色材料在溶液或薄膜中均可保持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并且开环态(无色态)和闭环态(呈色态)均具很好的化学和热稳定性和很好的灵敏度等优越性能,开环态在350-550nm范围内具有较强的荧光,而闭环态几乎没有荧光,因而可用于荧光检测及荧光光控开关,同时可用于高密度全息光存储,其存储属性为可擦写光子型存储,其应用前景广大。文档编号C07D333/12GK102079742SQ20101052713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日专利技术者刘刚, 刘卫军, 崔士强, 王仁杰, 范丛斌, 蒲守智 申请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致变色萘环-噻吩混联型全氟环戊烯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分子结构式如下:***其中R为氢原子或甲基或甲氧基或三氟甲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守智刘刚王仁杰刘卫军崔士强范丛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