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闪光斜纹格子的机织面料,该机织面料由比例为12∶1排列的普通纤维和异形闪光纤维组成的经纱和由比例为10∶1排列的所述超细普通纤维和所述异形闪光纤维组成的纬纱交织而成的循环连续的花型单元,每一花型单元由13条二上一下经面斜纹单元构成。该机织面料采用二上一下的斜纹单元,并在经纱和纬纱中分别按一定比例掺入有少量的闪光纤维,并可使机织面料产生斜纹格子闪光的立体视觉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织布结构,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具有闪光斜纹格子的机织面料。
技术介绍
机织物是由两条或两组以上的相互垂直纱线,以90度角经纬交织而织成织物,纵 向的纱线叫经纱,横向的纱线叫纬纱。经纱和纬纱之间的每一个相交点称为组织点,是机织 物的最小基本单元。为便于操作,需保证各条经纱或纬纱,尤其是各条经纱所受的张力基本 一致,因此,在现有的面料制作过程中,往往仅使用一种纤维作为机织物的经纱,得到的面 料产品形式、色彩、风格单一,附加值较低。另外,为便于纺织,还往往使用高张力引纬,得到 的机织面料紧密、挺硬、回复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闪光斜纹格子的机织面料,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机 织面料存在的问题。该机织面料采用二上一下的斜纹单元,并在经纱和纬纱中分别按一定 比例掺入有少量的闪光纤维,并可使机织面料产生斜纹格子闪光的立体视觉效果。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闪光斜纹格子的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它由比例为12 1排列的普通 纤维和异形闪光纤维组成的经纱和由比例为10 1排列的所述超细普通纤维和所述异形 闪光纤维组成的纬纱交织而成的循环连续的花型单元,每一花型单元由13条二上一下经 面斜纹单元构成。在推荐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异形闪光纤维为扁平状闪光纤维或三角形状闪光纤维。在推荐的实施例中,其花型单元由十三条经纱、三条纬纱交织而成,第一条经纱上 的三个组织点分别为依次为经纱一上一下一上,第二条经纱上的三个组织点分别为依次为 经纱二上一下,第三条经纱上的三个组织点分别为依次为经纱一下二上,第四条经纱上的 三个组织点分别为依次为经纱一上一下一上,第五条经纱上的三个组织点分别为依次为经 纱二上一下,第六条经纱上的三个组织点分别为依次为经纱一下二上,第七条经纱上的三 个组织点分别为依次为经纱一上一下一上,第八条经纱上的三个组织点分别为依次为经 纱二上一下,第九条经纱上的三个组织点分别为依次为经纱一下二上,第十条经纱上的三 个组织点分别为依次为经纱一上一下一上,第十一条经纱上的三个组织点分别为依次为经 纱二上一下,第十二条经纱上的三个组织点分别为依次为经纱一下二上,第十三条经纱上 的三个组织点分别为依次为经纱一上一下一上,其中,第一条经纱为异形闪光纤维。这样,可使织物不是无限地向上延伸,而是以异形闪光纤维形成的四边为界,形成 一个完整的基本呈黄金比例的长方形,达到缓冲视觉的效果。在推荐的实施例中,所述普通纤维和所述异形闪光纤维均为锦纶纤维。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一,该机织面料由超细锦纶纤维与异形锦纶闪光纤维按一定比例形成斜纹格子, 使织物产生斜纹格子闪光的立体视觉效果;二,编入面料中的扁平状锦纶闪光纤维在解舒后可自然扭矩呈隐隐约约的闪光效 果,赋予机织面料华丽的光感;三,该面料花型细腻,手感柔软,并具有锦纶特有的极佳断裂强度和耐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个花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具有闪光斜纹格子的机织面料1,参照图1中所示,图中黑色具有黑色填充或 斜纹填充的组织点表示经纱在上,白色的组织点表示经纱在下,该面料由比例为12 1排 列的40D超细普通锦纶纤维和30D扁平状闪光锦纶纤维组成的经纱(即每间隔12根超细 普通锦纶纤维排列1根扁平状闪光锦纶纤维)和由比例为10 1排列的上述超细普通锦 纶纤维和上述扁平状闪光锦纶纤维组成的纬纱(即每间隔10根超细普通锦纶纤维排列1 根扁平状闪光锦纶纤维)交织而成,形成循环连续的多个花型单元,图1中显示了 3个花型 单元11。如图1中所示,每一经纱JO和一纬纱WO的交汇部位为组织点,花型单元11由十三条经纱J1-J13、三条纬纱W1-W3交织而成,第一条经纱Jl上 的三个组织点分别为依次为经纱一上一下一上,第二条经纱J2上的三个组织点分别为依 次为经纱二上一下,第三条经纱J3上的三个组织点分别为依次为经纱一下二上,第四条经 纱J4上的三个组织点分别为依次为经纱一上一下一上,第五条经纱J5上的三个组织点分 别为依次为经纱二上一下,第六条经纱J6上的三个组织点分别为依次为经纱一下二上,第 七条经纱J7上的三个组织点分别为依次为经纱一上一下一上,第八条经纱J8上的三个组 织点分别为依次为经纱二上一下,第九条经纱J9上的三个组织点分别为依次为经纱一下 二上,第十条经纱JlO上的三个组织点分别为依次为经纱一上一下一上,第十一条经纱Jll 上的三个组织点分别为依次为经纱二上一下,第十二条经纱J12上的三个组织点分别为依 次为经纱一下二上,第十三条经纱J13上的三个组织点分别为依次为经纱一上一下一上, 第一条经纱为异形闪光纤维。在织造该面料时,因注意以下的事项1) 30D扁平状闪光锦纶纤维和40D普通锦纶纤维应分开整经,30D扁平状闪光锦纶 纤维的出丝张力应在6 7g之间,卷取张力在10 Ilg之间,速度为200 250M/min之 间,这样就不会出现粘连、扭节、跳筘等现象;2) 30D扁平状闪光锦纶纤维免浆,40D普通锦纶纤维上浆工艺如下在浆液浓度 13.5%,浆温56 V的条件下上浆,而后在132 140 V的烘房温度烘干,速度为240 士 2m/ min,后上油速度0.3 0. 4m/min,出丝张力12 士 lg,卷取张力13 14g ;43)并轴工艺采用双经和并,先把8支40D普通锦纶丝轴排筘后,再将1支30D扁 平状闪光锦纶丝轴采用错位排筘法排筘,每3筘排2筘空1筘,40D普通锦纶丝张力15士 lg、 30D扁平状闪光锦纶丝张力12士 lg,送出速度180 190m/min,卷取速度230 MOm/min, 最后落轴时用粗线把40D普通锦纶丝和30D扁平状闪光锦纶丝隔开分层,便于穿综分纱;4)在织造过程中采用低张力引纬保证织物松软的手感及回复性,使面料使用舒 适,为了达到低张力引纬的目的,并保证30D扁平状闪光锦纶丝在织造过程中不被破坏, 应改进夹纱器张力,本技术中,通过更换伸缩弹簧,将原弹簧丝直径0.5mm更换为 0. 3mm,使其弹簧张驰力减小25CN。上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 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 为。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闪光斜纹格子的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它由比例为12 1排列的普通纤 维和异形闪光纤维组成的经纱和由比例为10 1排列的所述超细普通纤维和所述异形闪 光纤维组成的纬纱交织而成的循环连续的花型单元,每一花型单元由13条二上一下经面 斜纹单元构成。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闪光斜纹格子的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形闪 光纤维为扁平状闪光纤维或三角形状闪光纤维。3.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一种闪光斜纹格子的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其花型单 元由十三条经纱、三条纬纱交织而成,第一条经纱上的三个组织点分别为依次为经纱一上 一下一上,第二条经纱上的三个组织点分别为依次为经纱二上一下,第三条经纱上的三个 组织点分别为依次为经纱一下二上,第四条经纱上的三个组织点分别为依次为经纱一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闪光斜纹格子的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它由比例为12∶1排列的普通纤维和异形闪光纤维组成的经纱和由比例为10∶1排列的所述超细普通纤维和所述异形闪光纤维组成的纬纱交织而成的循环连续的花型单元,每一花型单元由13条二上一下经面斜纹单元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国荣,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远大服装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