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50560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儿童学步车,包括学步车架,学步车架包括上框架、底架、连接于上框架与底架之间的连接架,连接架包括与底架相连接的第一杆件、上端部与上框架相连接的第二杆件,第一杆件具有长度方向沿着第一杆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管腔,第二杆件滑动地插在第一管腔内,第二杆件的下端部与第一杆件之间设置有弹性件,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之间设置有限制滑动范围的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之间设置弹性件,使得上框架与底架之间具有弹性,当儿童的坐下时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使用较舒适、较安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儿童学步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儿童学步车,一种儿童学步车,包括学步车架、设置于学步车架下部的多个滚轮、座位机构,所述的学步车架包括上框架、底架、连接于所述的上框架与所述的底架之间的连接架,座位机构设置于上框架上。连接架通常包括第一杆件,第一杆件的上端部与所述的上框架相连接,第一杆件的下端部与所述的底架相连接,使用时,上框架与底架之间的刚性较强,儿童坐在座位机构上时较不舒适。尤其是对于好动的儿童而言,其一会儿站立又一会儿坐下,特别是刚学走路时站立不稳的情况下,有可能在下坐时用力不当或者行走时紧急刹车而导致翻车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儿童学步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学步车,包括学步车架,所述的学步车架包括上框架、底架、连接于所述的上框架与所述的底架之间的连接架,所述的连接架包括与所述的底架相连接的第一杆件、上端部与所述的上框架相连接的第二杆件,所述的第一杆件具有长度方向沿着所述的第一杆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管腔,所述的第二杆件滑动地插在所述的第一管腔内,所述的第二杆件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杆件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的第一杆件与所述的第二杆件之间设置有限制滑动范围的限位机构。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杆件与所述的底架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二杆件的上端部与所述的上框架相转动地连接。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连接架还包括第三杆件,所述的第三杆件与所述的第二杆件相交叉并在交叉处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三杆件的上端部与所述的上框架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三杆件的下端部与所述的底架相转动连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弹性件位于所述的第一管腔内。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的第一杆件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杆件的下端部之间。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的第一杆件上的限位柱、开设于所述的第二杆件上且长度方向沿着所述的第二杆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限位槽,所述的限位柱插在所述的限位槽内。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二杆件具有第二管腔,所述的第二管腔与所述的限位槽相连通,所述的限位柱穿过所述的第二管腔插在所述的限位槽内。在某些又一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限位柱位于所述的弹性件的上方。在某些再一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杆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的第一管腔相连通的穿孔,所述的限位柱穿过所述的穿孔插在所述的限位槽内。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二杆件的下端部具有下端面,所述的弹性件与所述的第二杆件的下端面相抵触。本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寸。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在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之间设置弹性件,使得上框架与底架之间具有弹性,当儿童的坐下时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使用较舒适、较安全。附图说明附图1为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的主视图;附图2为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的左视图;附图3为附图2的C-C处剖视图;附图4为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的立体图;附图5为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其中1、第一杆件;2、第二杆件;3、第一管腔;4、弹性件;5、限位柱;6、限位槽;7、 第二管腔;8、上框架;9、底架;10、连接架;11、第三杆件。具体实施方式如各附图所示,一种儿童学步车,包括学步车架,还包括设置于学步车架下部的多个滚轮、座位机构,座位机构设置于下述的上框架8上,座位机构在各附图中省略。所述的学步车架包括上框架8、底架9、连接于所述的上框架8与所述的底架9之间的连接架10,所述的连接架10包括与所述的底架9相连接的第一杆件1、上端部与所述的上框架8相连接的第二杆件2,所述的第一杆件1具有长度方向沿着所述的第一杆件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管腔3,所述的第二杆件2滑动地插在所述的第一管腔3内,所述的第二杆件2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杆件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4,所述的弹性件4位于所述的第一管腔3内,所述的第一杆件1的长度方向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如附图1-附图5所示,所述的第一杆件1与所述的第二杆件2之间设置有限制滑动范围的限位机构。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的第一杆件1上的限位柱5、开设于所述的第二杆件2上且长度方向沿着所述的第二杆件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限位槽6,所述的限位柱5插在所述的限位槽6内。如附图3所示,所述的第二杆件2具有第二管腔7,所述的第二管腔7与所述的限位槽6相连通,所述的限位柱5穿过所述的第二管腔7插在所述的限位槽6内。如附图1-附图3所示,所述的限位柱5位于所述的弹性件4的上方。无图示,所述的第一杆件1上开设有与所述的第一管腔3相连通的穿孔,所述的限位柱5穿过所述的穿孔插在所述的限位槽6内。所述的第二杆件2的下端部具有下端面,所述的弹性件4与所述的第二杆件2的下端面相抵触。所述的第一杆件1与所述的底架9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二杆件2的上端部与所述的上框架8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连接架10还包括第三杆件11,所述的第三杆件11 与所述的第二杆件2相交叉并在交叉处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三杆件11的上端部与所述的上框架8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三杆件11的下端部与所述的底架9相转动连接。当儿童站在儿童学步车内坐下时,第二杆件2受力克服所述的弹性件4的弹性力并且相对第一杆件1向下滑动,从而起到缓冲作用,而当儿童站起时,在弹性件4的作用下使得第二杆件2复位,以便在儿童再次坐下时再次达到缓冲效果,使用较舒适,较安全。如上所述,我们完全按照本技术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相关
的从业者可在本技术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权利要求1.一种儿童学步车,包括学步车架,所述的学步车架包括上框架(8)、底架(9)、连接于所述的上框架(8)与所述的底架(9)之间的连接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架(10) 包括与所述的底架(9)相连接的第一杆件(1)、上端部与所述的上框架(8)相连接的第二杆件(2),所述的第一杆件(1)具有长度方向沿着所述的第一杆件(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管腔(3),所述的第二杆件(2)滑动地插在所述的第一管腔(3)内,所述的第二杆件(2)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杆件(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4),所述的第一杆件(1)与所述的第二杆件 (2)之间设置有限制滑动范围的限位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杆件(1)与所述的底架(9)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二杆件(2)的上端部与所述的上框架(8)相转动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架(10)还包括第三杆件(11),所述的第三杆件(11)与所述的第二杆件(2)相交叉并在交叉处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三杆件(11)的上端部与所述的上框架(8)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三杆件(11)的下端部与所述的底架(9)相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件(4)位于所述的第一管腔(3)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儿童学步车,包括学步车架,所述的学步车架包括上框架(8)、底架(9)、连接于所述的上框架(8)与所述的底架(9)之间的连接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架(10)包括与所述的底架(9)相连接的第一杆件(1)、上端部与所述的上框架(8)相连接的第二杆件(2),所述的第一杆件(1)具有长度方向沿着所述的第一杆件(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管腔(3),所述的第二杆件(2)滑动地插在所述的第一管腔(3)内,所述的第二杆件(2)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杆件(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4),所述的第一杆件(1)与所述的第二杆件(2)之间设置有限制滑动范围的限位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福生唐鸣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