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48674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其包括靠背骨架和头枕,所述头枕具有头枕杆。所述车辆座椅还包括头枕高度调节装置,所述头枕高度调节装置包括驱动装置、连接板以及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靠背骨架上,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丝杆。所述连接板上一体地形成有与所述头枕杆端部固定连接的连接部,且所述连接板上形成有与所述丝杆啮合的内螺纹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座椅中,头枕高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简单,设计结构非常紧凑。(*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座椅
技术介绍
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车辆的加速或减速的力量全部挤压在人脆弱的颈部,车辆头枕能有效保护车内人员的头部安全,减少颈部位置的伤害。除了增强驾驶安全性外,车辆头枕还具备装饰作用。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不可调式,另一种是可调式。可调式的车辆头枕中又分为手动可调式和自动可调式。其中手动可调式只能做高度的单向调节,而自动可调式则可以在二维的方向作自动调节。目前国内车辆座椅上的自动调节的头枕的升降机构都比较复杂,零件数量繁多, 制造成本较高,生产过程中装配效率低。而且,车辆座椅的头枕的电动调节机构只用于中高档轿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传统车辆座椅的头枕的升降机构结构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车辆座椅,包括靠背骨架和头枕,所述头枕具有头枕杆,其中,所述车辆座椅还包括头枕高度调节装置,所述头枕高度调节装置包括驱动装置、连接板以及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靠背骨架上,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丝杆,所述连接板上一体地形成有与所述头枕杆端部固定连接的连接部,且所述连接板上形成有与所述丝杆啮合的内螺纹通孔。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上述的车辆座椅中,所述连接板为一体成形的塑料件。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上述的车辆座椅中,所述头枕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头枕杆导向管,所述靠背骨架上焊接有头枕安装管,所述头枕杆导向管插设于所述头枕安装管,所述头枕杆插设于所述头枕杆导向管。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上述的车辆座椅中,所述头枕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头枕杆导向管,所述头枕杆导向管固定在所述靠背骨架上,所述头枕杆插设于所述头枕杆导向管。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上述的车辆座椅中,所述头枕杆导向管为塑料件。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上述的车辆座椅中,所述丝杆的下端设有限定所述头枕的下端极限位置的螺母。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上述的车辆座椅中,所述驱动装置具有变速箱,且所述变速箱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上方以限定所述头枕的上端极限位置。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上述的车辆座椅中,所述连接板的连接部通过卡销与所述头枕杆端部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上述的车辆座椅中,所述固定板焊接在所述靠背骨架上。与传统的车辆座椅相比,所述头枕高度调节装置包括驱动装置、连接板以及固定板,所述连接板上一体地形成有与所述头枕杆端部固定连接的连接部,且所述连接板上形成有与所述丝杆啮合的内螺纹通孔,其连接板集成有连接部和内螺纹通孔等结构,使得头枕高度调节装置在其一方面具有结构简单和设计上非常紧凑的优点。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以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特征以及方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车辆座椅的一个实施例的头枕高度调节装置的示意性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车辆座椅的一个实施例的头枕高度调节装置的示意性局部组装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文中,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组成部分。如图1和2所示,车辆座椅总体上包括靠背骨架4和头枕1。所述头枕1具有头枕杆2。其中,所述车辆座椅还包括头枕高度调节装置。靠背骨架4和头枕1可采用现有技术。所述头枕高度调节装置包括驱动装置、连接板7以及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固定在所述靠背骨架4上,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在所述固定板9上。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5 和与所述驱动电机5连接的丝杆16。其中,头枕驱动电机5用螺栓固定在固定板9上。所述连接板7上一体地形成有与所述头枕杆2端部固定连接的连接部15,且所述连接板7上形成有与所述丝杆16啮合的内螺纹通孔12。其中,所述连接板7优选为一体成形的塑料件,由此,能够通过注塑成型等方便地制造连接板7,以使结构紧凑和节省制造成本。其中,靠背骨架4可以包括头枕弯管8和侧板17。另外,所述头枕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头枕杆导向管3,所述靠背骨架4上焊接有头枕安装管10,所述头枕杆导向管3插设于所述头枕安装管10,所述头枕杆2插设于所述头枕杆导向管3。头枕弯管8和侧板17焊接为一个整体,头枕安装管10具体地焊接在头枕弯管8上。头枕杆导向管3优选为塑料件,应当具有一定的长度。所述头枕杆导向管3可以插到头枕安装管10里面进行固定。头枕杆导向管3在头枕高度调节装置中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本技术的车辆座椅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头枕高度调节装置可以包括头枕杆导向管3,所述头枕杆导向管3可以固定在所述靠背骨架4上,所述头枕杆2可以插设于所述头枕杆导向管3。其中,在以上实施例中,所述头枕杆导向管3优选为塑料件,能够通过注塑成型等4方便地制造头枕杆导向管3,以节省制造成本。另外,所述丝杆16的下端设有限定所述头枕1的下端极限位置的螺母11。螺母 11在固定在丝杆16的末端,连接板7沿着丝杆16运动到下端时,螺母11和连接板7的内螺纹通孔12的下端接触,用以限制头枕1的下端极限位置。安装螺母11时,可利用垫片等零件以更好地紧固。另一方面,所述驱动装置具有用于变速的变速箱13,且所述变速箱13设置在所述连接板7的上方以限定所述头枕1的上端极限位置。在头枕1的上端极限位置,内螺纹通孔12的上端正好和头枕驱动电机5的变速箱13接触,从而实现限制头枕上端极限位置的功能。由此,能够准确地控制头枕1的上端极限位置和下端极限位置。其中,所述连接板7的连接部15通过卡销6与所述头枕杆2端部固定连接。在图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头枕杆2的下端部安装在所述连接板7两侧的连接部15 (例如螺纹连接孔)内。所述头枕杆2的下端设有沟槽部14。依靠有弹性的金属卡销6卡在所述连接部 15的孔内,使所述头枕杆2固定在所述连接部15的孔内。所述头枕杆2插到所述连接板7 的连接部15底部时,所述头枕杆2的沟槽部14正好与所述连接部15的孔对齐,通过卡销 6的直部卡住该孔和所述沟槽部14,达到固定的目的。使用时,乘客通过按动控制按钮控制所述驱动电机5正反转,通过驱动电机5自带的变速箱13转变为丝杆16的转动,通过连接板7上的内螺纹通孔12和头枕杆导向管3的限位作用,就可以将丝杆16的转动变成所述连接板7的上下直线运动,从而带动所述头枕杆2和所述头枕1的上下直线运动,达到自动调节头枕高度的目的。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座椅的一方面,本技术的车辆座椅中,连接板7上集成有连接部15和内螺纹通孔12,减少了零件数量,简化了装配工序,使得头枕高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简单,设计上非常紧凑。另外,连接板7为一体成形的塑料件,价格低廉,易于制造。另外,所述头枕杆导向管3也为一体成形的塑料件,价格低廉,易于制造。本技术的车辆座椅中,简化了传统的车辆座椅的头枕高度调节装置,降低了生产成本,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车辆。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知道,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辆座椅,包括靠背骨架(4)和头枕(1),所述头枕(1)具有头枕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还包括头枕高度调节装置,所述头枕高度调节装置包括驱动装置、连接板(7)以及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固定在所述靠背骨架(4)上,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在所述固定板(9)上,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5)和与所述驱动电机(5)连接的丝杆(16),所述连接板(7)上一体地形成有与所述头枕杆(2)端部固定连接的连接部(15),且所述连接板(7)上形成有与所述丝杆(16)啮合的内螺纹通孔(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志雄林亦宁宋海红黄选钊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