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鹏辉专利>正文

胶丸套合机落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4831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胶丸套合机落料装置,其特征是在缩小了的料斗的上方依次设置有导料槽和大料斗,在大料斗的底部设置下料开关组件以控制大料斗内的胶丸的流量。由此,将胶丸容纳在大料斗内,可以限制料斗内的胶丸的容量,使得胶丸可以按照设定的流量从料斗落入料管,从而防止堵塞现象的发生,保证大、小端胶丸能够成对的从料斗经下料机构和排列结构进入套合机构的套合孔内套合成空心胶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物加工机械,具体的说是一种胶丸套合机落料装置
技术介绍
公告号为CN2706161Y(专利号为ZL200420023292.2)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名称为“大、小端胶丸套合设备”的技术方案,该方案通过分度器将动力机的动力传递给胶丸输送机构、胶丸排列机构和大、小端胶丸套合设备构,使它们协调动作,连续循环工作,实现了大、小端胶丸套合的机械化生产,生产效率高;克服了手工套合不卫生,效率低,套合后的空心胶囊一致性差,不便于后续加工的缺陷。然而该方案的胶丸输送机构在工作时,料斗内容纳大量胶丸,胶丸从料斗向料管落入不受限制,因此容易在料管上端发生堵塞现象;而且,由于料管的长度可以容纳多个胶丸,同样容易导致料管堵塞;以上所述的堵塞导致套合率的降低,甚至胶丸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产品胶丸在料管内易发生堵塞的缺陷,提供一种胶丸套合机落料装置。为此,本专利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一种胶丸套合机落料装置,其特征是在缩小了的料斗的上方依次设置有导料槽和大料斗,在大料斗的底部设置下料开关组件以控制大料斗内的胶丸的流量。由此,将胶丸容纳在大料斗内,可以限制料斗内的胶丸的容量,使得胶丸可以按照设定的流量从料斗落入料管,从而防止堵塞现象的发生,保证大、小端胶丸能够成对的从料斗经下料机构和排列结构进入套合机构的套合孔内套合成空心胶囊。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的下料开关组件包括自动下料孔板和贴在自动下料孔板下侧的开关孔板,所述自动下料孔板和开关孔板上开设对应的下料孔。通过开关孔板相对自动下料孔板的错位将胶丸限制在料斗内或者令胶丸可以从料斗内自动下落。所述的自动下料孔板呈圆盘状,其上下料孔的上端设置成扩径结构。该扩径结构形成倾斜面,可以保证胶丸能够自动落入自动下料孔板的下料孔内。所述的自动下料孔板上设置有凸筋机构。进一步保证胶丸能够自动落入自动下料孔板的下料孔内,尤其是较长的小端胶丸。位于所述料斗下方的料管容纳1~2个胶丸。通过缩短料管的长度防止因其内部容纳过多的胶丸而发生堵塞现象。所述的导料槽、下料开关组件对应配置成1~4组。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缩小了的料斗的上方依次设置有导料槽和大料斗,在大料斗的底部设置下料开关组件以控制大料斗内的胶丸的流量。由此,将胶丸容纳在大料斗内,可以限制料斗内的胶丸的容量,使得胶丸可以按照设定的流量从料斗落入料管,从而防止堵塞现象的发生,保证大、小端胶丸能够成对的从料斗经下料机构和排列结构进入套合机构的套合孔内套合成空心胶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涉及的自动下料孔板的一种具体结构(俯视方向)。图3为图1中涉及的自动下料孔板的另一种具体结构(俯视方向)。图中c1II-料斗、c2II-拨料刷、c3II-落料孔板、c3II1-喇叭状落料孔、c4II-料管、c4III-料管缺口、c5II-支持板、c6II-夹持条、c7II-开关条、c14II-送粒孔板、c14II1-接粒孔、c15II-排粒孔板、c15II1-排粒孔、c16II-导料槽、c17II-开关孔板、c17II1-开关孔板下料孔、c18II-自动下料孔板、c18II1-自动下料孔板下料孔、c18II2-自动下料孔板扩径结构、c18II3/c18II4/c18II5-自动下料孔板凸筋结构、c19II-大料斗。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所示的胶丸套合机落料装置,是在缩小了的料斗c1II的上方依次设置有导料槽c16II和大料斗c19II,在大料斗c19II的底部设置下料开关组件以控制大料斗内的胶丸的流量下料开关组件包括圆盘状的自动下料孔板c18II和贴在自动下料孔板下侧的开关孔板c17II,自动下料孔板c18II和开关孔板c17II上开设对应的下料孔c18II1、c17II1,且自动下料孔板上相临的下料孔之间设置成倾斜结构c18II2;根据需要(比如套合孔的数量),可以将导料槽、下料开关组件对应配置成1~4组。此外,将料斗下方的料管缩短至能够容纳1~2个胶丸的长度。如图2所示,自动下料孔板c18II的上表面大致平面,适用于较短的大端胶丸,而且由于大端胶丸较短,便于下落。如图3所示,自动下料孔板c18II的上表面设置有凸筋结构,以便胶丸在该凸筋上翻转自动落入下料孔,相对图2的机构,它更适用于较长的小端胶丸。上述图2、3所示的结构,将其分别用于大、小端胶丸时,下料孔可以适当增减。基于本方案和现有技术的技术启示,为了节约篇幅,由于套合机是对称的结构,因此在图1和本部分中,仅以一端胶丸的结构予以说明,另一端的结构予以省略。工作时,胶丸盛放在大料斗内,根据排列机构和套合机构的效率,设定开关孔板c17II左右移动的频率,调节大料斗内胶丸下落的流量,从大料斗内下落的胶丸经导料槽落入缩小了料斗内,避免料斗内容纳过多的胶丸而下落不受限制,防止料管上端堵塞;同时由于料管缩短至能够容纳1~2个胶丸的长度,有效避免了其内部的堵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胶丸套合机落料装置,其特征是在缩小了的料斗的上方依次设置有导料槽和大料斗,在大料斗的底部设置下料开关组件以控制大料斗内的胶丸的流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丸套合机落料装置,其特征是在缩小了的料斗的上方依次设置有导料槽和大料斗,在大料斗的底部设置下料开关组件以控制大料斗内的胶丸的流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丸套合机落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料开关组件包括自动下料孔板和贴在自动下料孔板下侧的开关孔板,所述自动下料孔板和开关孔板上开设对应的下料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丸套合机的掉头轴,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辉
申请(专利权)人:张鹏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