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两用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47111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暖两用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包括集热器框体、“U”形排管、“H”形排管、保温层、钢化玻璃面板及铝花底板,所述铝花底板、保温层、“H”形排管、“U”形排管及钢化玻璃面板由底层至面层依次设于集热器框体内,所述“H”形排管的热风口及冷风口分别由集热器框体两侧边伸出,所述“U”形排管的介质进口及介质出口由集热器框体位于上平管的一侧边伸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种介质在“U”形排管与“H”形排管内进行充分热交换,借助水箱盘管控制“U”形排管的升温或冷却,使太阳能集热器具有制热或制冷的双重效果,可有效拓展和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集热板
,尤其是一种冷暖两用平板太阳能集热器
技术介绍
太阳能集热器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产品为千家万户送去了温暖,存在的问题是, 现有技术的太阳能集热器多为收集和传递太阳能的热能,即太阳能集热器只能制热而无法制冷,如采用双种介质在太阳能集热器内进行充分热交换,将热交换过程中的吸热介质与散热介质分别用于制热和制冷,可有效拓展和提高太阳能集热器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冷暖两用平板太阳能集热器, 本专利技术采用双种介质在“U”形排管与“H”形排管内进行充分热交换,借助水箱盘管控制“U” 形排管加温或冷却,使太阳能集热器具有制热或制冷的双重效果,可有效拓展和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效率。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冷暖两用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其特点包括集热器框体、“U”形排管、“H”形排管、保温层、钢化玻璃面板及铝花底板,所述集热器框体为四边由铝型材围成的矩形框,矩形框上设有数个测温孔,所述“U”形排管一端设有介质进口、另一端设有介质出口,所述 “H”形排管由上平管、下平管及竖管组成,上平管与下平管平行设置,竖管为数根、垂直排列于上平管与下平管之间,上平管一端设有热风口,下平管一端设有冷风口 ;所述铝花底板、 保温层、“H”形排管、“U”形排管及钢化玻璃面板由底层至面层依次设于集热器框体内,所述“H”形排管的热风口及冷风口分别由集热器框体两侧边伸出,所述“U”形排管的介质进口及介质出口由集热器框体位于上平管的一侧边伸出,所述保温层还设于集热器框体四边的铝型材框内。本专利技术采用双种介质在“U”形排管与“H”形排管内进行充分热交换,借助水箱盘管控制“U”形排管的升温或冷却,使太阳能集热器具有制热或制冷的双重效果,可有效拓展和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2,本专利技术包括集热器框体1、“U”形排管2、“H”形排管3、保温层4、 钢化玻璃面板5及铝花底板6,所述集热器框体1为四边由铝型材围成的矩形框,矩形框上设有数个测温孔11,所述“U”形排管2 —端设有介质进口 21、另一端设有介质出口 22,所述 “H”形排管3由上平管31、下平管32及竖管33组成,上平管31与下平管32平行设置,竖管33为数根、垂直排列于上平管31与下平管32之间,上平管31 —端设有热风口 34,下平管32 —端设有冷风口 35 ;所述铝花底板6、保温层4、“H”形排管3、“U”形排管2及钢化玻璃面板5由底层至面层依次设于集热器框体1内,所述“H”形排管3的热风口 34及冷风口 35分别由集热器框体1两侧边伸出,所述“U”形排管2的介质进口 21及介质出口 22由集热器框体1位于上平管31的一侧边伸出,所述保温层4还设于集热器框体1四边的铝型材框内。本专利技术是这样使用的参阅图1、图2,将本专利技术集热器框体1的钢化玻璃面板5朝上并镶嵌于屋面,将 “U”形排管2的介质进口 21、介质出口 22分别连接于水箱盘管7的两端,在“U”形排管2 及水箱盘管内注入溴化锂介质,将本专利技术“H”形排管3的热风口 34与冷风口 35分别与室内的新风出口8连接;使用热水时本专利技术将钢化玻璃面板5吸收的太阳能热能反射到集热器框体1内, 对“U”形排管2及“H”形排管3加热,“U”形排管2内的溴化锂介质吸收集热器框体1内的热能,经介质出口 22进入水箱盘管7内与水箱内的水进行热交换,冷却后的溴化锂介质经介质进口 21回到集热器框体1内,吸收集热器框体1内的热能继续加热,周而复始,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热水可用于室内的用水设备。使用热风时本专利技术将钢化玻璃面板5吸收的太阳能热能反射到集热器框体1内, 对“U”形排管2及“H”形排管3加热,开启风机,使“H”形排管3的热风口 34出风,经新风出口 8进入室内,对室内的空气加热,冷却后从冷风口 35回至“H”形排管3继续吸热,周而复始,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若需继续提高室温,用电热器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水箱盘管7内的溴化锂介质吸收水温的热能进入“U”形排管2内与集热器框体1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对集热器框体1内加热,使“H”形排管3吸收更多的热能经新风出口 8进入室内, 即可提高室内的温度。使用冷风时反向开启风机,使“H”形排管3的热风口 34进风,冷风口 35出风,经新风出口 8进入室内,对室内的空气降温,制冷过程是用循环水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冷却, 水箱盘管7内的溴化锂介质释放出热能,冷却后的溴化锂介质从“U”形排管2进入集热器框体1内,与集热器框体1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吸收集热器框体1内空气的热量,使“H” 形排管3释放更多的热能,“H”形排管3内的温度降低,降温后的空气经冷风口 35至新风出口 8进入室内,循环后从热风口 34回至“H”形排管3在集热器框体1内继续放热,周而复始,即可实现降低室内空气温度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U”形排管2和“H”形排管3的双层结构,采用溴化锂介质在“U”形排管与水箱盘管7之间循环,空气介质在“H”形排管、新风出口 8与室内循环,使“U”形排管2和“H”形排管3在集热器框体1内进行充分热交换,借助水箱盘管7控制“U”形排管 2释放或吸收热能,使太阳能集热器具有制热或制冷的双重效果,可有效拓展和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效率。权利要求1. 一种冷暖两用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集热器框体(l)、“u”形排管 (2)、“H”形排管(3)、保温层(4)、钢化玻璃面板(5)及铝花底板(6),所述集热器框体(1)由型材围成的矩形框,矩形框上设有数个测温孔(11),所述“U”形排管(2)—端设有介质进口 (21)、另一端设有介质出口(22),所述“H”形排管(3)由上平管(31)、下平管(32)及竖管 (33)组成,上平管(31)与下平管(32)平行设置,竖管(33)为数根、垂直排列于上平管(31) 与下平管(32 )之间,上平管(31) —端设有热风口( 34 ),下平管(32 ) —端设有冷风口( 35 ); 所述铝花底板(6)、保温层(4)、“H”形排管(3)、“U”形排管(2)及钢化玻璃面板(5)由底层至面层依次设于集热器框体(1)内,所述“H”形排管(3 )的热风口( 34 )及冷风口( 35 )分别由集热器框体(1)两侧边伸出,所述“U”形排管(2)的介质进口(21)及介质出口(22)由集热器框体(1)位于上平管(31)的一侧伸出,所述保温层(4)设于集热器框体(1)的型材框内。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冷暖两用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包括集热器框体、“U”形排管、“H”形排管、保温层、钢化玻璃面板及铝花底板,所述铝花底板、保温层、“H”形排管、“U”形排管及钢化玻璃面板由底层至面层依次设于集热器框体内,所述“H”形排管的热风口及冷风口分别由集热器框体两侧边伸出,所述“U”形排管的介质进口及介质出口由集热器框体位于上平管的一侧边伸出。本技术采用双种介质在“U”形排管与“H”形排管内进行充分热交换,借助水箱盘管控制“U”形排管的升温或冷却,使太阳能集热器具有制热或制冷的双重效果,可有效拓展和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暖两用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集热器框体(1)、“U”形排管(2)、“H”形排管(3)、保温层(4)、钢化玻璃面板(5)及铝花底板(6),所述集热器框体(1)由型材围成的矩形框,矩形框上设有数个测温孔(11),所述“U”形排管(2)一端设有介质进口(21)、另一端设有介质出口(22),所述“H”形排管(3)由上平管(31)、下平管(32)及竖管(33)组成,上平管(31)与下平管(32)平行设置,竖管(33)为数根、垂直排列于上平管(31)与下平管(32)之间,上平管(31)一端设有热风口(34),下平管(32)一端设有冷风口(35);所述铝花底板(6)、保温层 (4)、“H”形排管(3)、“U”形排管(2)及钢化玻璃面板(5)由底层至面层依次设于集热器框体(1)内,所述“H”形排管(3)的热风口(34)及冷风口(35)分别由集热器框体(1)两侧边伸出,所述“U”形排管(2)的介质进口(21)及介质出口(22)由集热器框体(1)位于上平管(31)的一侧伸出,所述保温层(4)设于集热器框体(1)的型材框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元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辉煌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