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醚改性的硅丙柔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644159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醚改性的硅丙柔性树脂,它是由质量分数为5-30%的聚醚类高分子乳化剂,质量分数为5-15%的乙烯基硅氧烷,质量分数为0.1-4%的引发剂,质量分数为30-70%的丙烯酸酯单体和质量分数为0.5-2%的中和剂,以聚醚类高分子乳化剂作为大单体,在乙烯基硅氧烷和引发剂的作用下,与丙烯酸酯单体共聚,并用中和剂调节pH值后得到的,余量为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树脂具有较好的低温柔韧性、耐水性以及优异的混泥土渗透性。同时,显著提高了丙烯酸树脂的结合力以及柔韧性等性能。另一方面,采用预乳化半连续滴加的方式,可以使该树脂形成核壳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树脂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防水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树脂材料领域,具体是指。
技术介绍
以丙烯酸酯、苯乙烯等乙烯基类单体为主要聚合单体,合成的共聚物称为丙烯酸系的树脂,由于它具有保色、色浅、高光、耐热、耐候、耐腐蚀和耐污染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造纸、印染、木材加工、工业塑料及日用品的行业。丙烯酸树脂主要分为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和热固性丙烯酸树脂。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在成膜过程中不发生进一步交联,因此它的数均分子量较大,具有良好的保光保色性、耐水耐化学性、干燥快、施工方便,易于施工重涂和返工,制备铝粉漆时铝粉的白度、定向排列好。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在汽车、机械、电器、建筑等领域应用广泛。热固性丙烯酸树脂是指在结构中带有一定的可反应型官能团,在制漆时通过和加入的氨基、环氧、聚氨酯等树脂,使其官能团参与反应以提高交联密度,热固性树脂一般相对分子量较低。热固性丙烯酸涂料有优异的丰满度、溶剂性硬度、光泽、耐侯性、在高温烘烤时不变色、不返黄。由于丙烯酸树脂配方的易设计性,水性丙烯酸系树脂涂料是水性涂料中发展最快、品种最多的无污染型涂料。其中水性丙烯酸系树脂涂料的研制和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初得到了迅速发展。与传统的溶剂型涂料相比,水性涂料具有价格低、使用安全,节省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和公害等优点,因而已成为当前发展涂料工业的主要方向。-随着石油化工技术的发展,丙烯酸及其酯类单体的价格大幅度下降,进一步促进了丙烯酸系树脂涂料品种的开发和应用。国外丙烯酸系树脂涂料的发展很快,目前已占涂料用合成树脂的40%以上。其主要类型有(1)溶剂型涂料;光固化涂料;C3)水性涂料,主要包括水性的热塑性、热固性涂料;(4)高固体组份涂料和粉末涂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聚醚改性的硅丙柔性树脂,它具有良好的结合力、耐水性以及柔韧性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聚醚改性的硅丙柔性树脂,它是由质量分数为5-30%的聚醚类高分子乳化剂,质量分数为5-15%的乙烯基硅氧烷,质量分数为 0. 1-4%的引发剂,质量分数为30-70%的丙烯酸酯单体和质量分数为0. 5-2%的中和剂反应制备得到的。所述聚醚类高分子乳化剂是由分子量在200-2500之间的聚醚二元醇和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在阻聚剂的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得到的,所述聚醚二元醇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摩尔比为1 1.2-1.8。本专利技术较好的技术方案是在上述反应过程中还加入了质量分数为0. 1-2%的磺酸钠乳化剂,所述磺酸钠乳化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二丁基萘磺酸钠、二异丙基萘磺酸钠、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烯丙氧基羟丙基磺酸钠和烷基酰胺乙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所述磺酸钠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烷基酰胺乙烯磺酸钠按质量比1 1的混合物,其加入量为1%。所述乙烯基硅氧烷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丙烯基三甲基硅烷、Y -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基硅烷、三苯氧基乙烯基硅烷、乙烯基三O-甲氧基乙氧基)硅烷、Y -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3_(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乙烯基三氯硅烷中的1-3种。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氧化二苯甲酰、过硫酸钾、叔丁基过氧化氢、过硫酸铵、亚铁盐、异丙苯过氧化氢、亚硫酸氢钠、硫代硫酸钠、雕白粉中的1-2 种。所述丙烯酸酯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苯乙烯、丙烯酸十八醇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苄酯、丙烯酰胺、丙烯酸-β -羟乙酯、甲基丙烯酸-β -羟乙酯、丙烯酸-β -羟丙酯、丙烯酸-2-羟基-3-苯氧基丙酯和甲基丙烯酸-β -羟丙酯中的2-5种。所述中和剂为氨水、三乙胺和二甲基乙醇胺中的至少1种。本专利技术较好的技术方案是它是由聚醚类高分子乳化剂、乙烯基硅氧烷、引发剂、 丙烯酸酯单体和中和剂反应制备得到的。在上述反应过程中还加入了质量分数为的磺酸钠乳化剂,所述磺酸钠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烷基酰胺乙烯磺酸钠按质量比1 1 的混合物。其中,所述聚醚类高分子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为7%,它是由分子量在200-2500 之间的聚醚二元醇和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在阻聚剂的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得到的,聚醚二元醇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摩尔比为1 1.5,阻聚剂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质量的 0.1%-0.5%的对苯二酚。所述乙烯基硅氧烷为质量分数为6%的Y-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或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所述引发剂为质量分数为的过硫酸钾、过硫酸铵或偶氮二异丁腈。所述丙烯酸酯单体是质量分数为32%的丙烯酸、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甲酯。所述中和剂为质量分数为的氨水。其余为的水。一种制备上述聚醚改性的硅丙柔性树脂的方法,它是以聚醚类高分子乳化剂作为大单体,在乙烯基硅氧烷和引发剂的作用下,与丙烯酸酯单体共聚,并用中和剂调节PH值后得到的。将包括有聚醚类高分子乳化剂和丙烯酸酯单体的核层单体预乳化得到核预乳液; 再将包括有聚醚类高分子乳化剂、乙烯基硅氧烷和丙烯酸酯单体的壳层单体预乳化得到壳预乳液;然后将核预乳液升温至60-80°C后滴加引发剂溶液,反应2. 5-5小时后向其中滴加壳预乳液及引发剂溶液,再反应2-5小时后进行后氧化还原消除并用中和剂调整pH值后, 过滤即得到本专利技术所述聚醚改性的硅丙柔性树脂。本专利技术的聚醚改性的硅丙柔性树脂由于聚醚结构的存在,使得合成出来的树脂具有较好的低温柔韧性、耐水性以及优异的混泥土渗透性。同时,由于聚醚类高分子乳化剂及硅类丙烯酸单体的引入,显著提高了丙烯酸树脂的结合力、耐水性以及柔韧性等性能。另一方面,在制备聚醚改性的硅丙柔性树脂的过程中,采用预乳化半连续滴加的方式,可以使该树脂形成核壳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树脂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防水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将分子量为300的聚醚二元醇1000份、丙烯酸432份、KOH催化剂1份、对苯二酚0.6份、二甲苯15份加入装有温度计、冷凝管、分水器、带有搅拌的四口反应瓶中,升温至 80-120°C,开动搅拌,温度升高到出现回流时保温反应,再缓慢升温到所测酸值< 5mgK0H/g 时,停止反应,真空抽出回流溶剂二甲苯,再减压蒸馏除去对苯二酚即得到所述聚醚类高分子乳化剂1。将682份去离子水与32份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后搅拌溶解,再慢慢滴加包括有丙烯酸丁酯810份、丙烯酸正丙酯82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510份、聚醚类高分子乳化剂400 份、丙烯酸130份的核层单体混合液,然后预乳化30分钟后制得核预乳液1备用。将995 份去离子水与20份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后搅拌溶解,再慢慢滴加包括有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70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535份、聚醚类高分子乳化剂1075份、丙烯酸丁酯970份、 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670份、丙烯酸66份的壳层单体混合液,然后预乳化30分钟后制得壳预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醚改性的硅丙柔性树脂,它是由质量分数为5-30%的聚醚类高分子乳化剂,质量分数为5-15%的乙烯基硅氧烷,质量分数为0.1-4%的引发剂,质量分数为30-70%的丙烯酸酯单体和质量分数为0.5-2%的中和剂反应制备得到的,余量为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何国平习家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新康化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