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电源自动放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43787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辅助电源自动放电电路,包括变压器,设有两个次级绕组T1_1和T1_2,次级绕组T1_1与二极管D1串联,再与电容C1和电容C2并联,次级绕组T1_2与二极管D2和电容C3串联,还设有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1和电阻R6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阴极和电容C3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电阻R2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3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3和电阻R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及电容C1和电容C2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解控制下电时间,电路简单,可靠,在电源正常的情况下,不损耗功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辅助电源自动放电电路
技术介绍
在通信系统中,对多路输出的通信电源下降时间都要求非常苛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通信系统对辅助电源的上述要求,提供一种对通信电源的每路输出下降时间有很好的控制效果的辅助电源自动放电电路。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包括变压器,所述变压器设有两个共地的次级绕组Tl_l和Tl_2,次级绕组Tl_l与二极管Dl串联,再与电容Cl和电容C2并联后得到输出电压,次级绕组Tl_2与二极管D2和电容C3串联;还设有三极管Ql和三极管 Q2,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与电阻Rl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地,电阻 Rl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阴极和电容C3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三极管Ql的集电极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3和电阻R4 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3和电阻R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l的阴极和电容Cl和电容C2连接。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能解决好电源的多路输出,控制下电时间。电路简单,可靠,所用元器件较少,而且在电源正常的情况下,不损耗功率。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辅助电源自动放电电路包括变压器,所述变压器设有两个共地的次级绕组Tl_l和Tl_2,次级绕组Tl_l与二极管Dl串联,再与电容Cl和电容C2并联后得到输出电压Vout+,次级绕组Tl_2与二极管D2和电容C3串联;本实施例的自动放电电路还设有三极管Ql和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与电阻Rl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 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l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阴极和电容C3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三极管Ql的集电极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 的集电极与电阻R3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3和电阻R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l的阴极和电容Cl和电容C2连接。当开机时,次级绕组Tl_l和Tl_2同时上电,二极管Dl和D2同时导通,给电容Cl、 C2、C3同时充电,通过调节电容C3的容量,可以使A点电位迅速上升,引起三极管Ql导通, 将B点的电位拉低,从而使三极管Q2处于截止状态。放电的电阻R3、R4处于断开状态。从而保证在输出电压Vout+正常工作时不损耗功率。 当关机时,二极管Dl和D2同时载止,A点电位迅速下降,使三极管Ql处于截止状态,B点为高电位,从而使三极管Q2导通,将C点拉到GND,而将Vout+的电压通过电阻R3、 R4迅速放电,从而达到控制输出Vout+下降时间的目地。权利要求1. 一种辅助电源自动放电电路,包括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设有两个共地的次级绕组τ _1和Tl_2,次级绕组Tl_l与二极管Dl串联,再与电容Cl和电容C2并联后得到输出电压,次级绕组Tl_2与二极管D2和电容C3串联;还设有三极管Ql和三极管Q2, 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与电阻Rl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l 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阴极和电容C3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三极管Ql的集电极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3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3和电阻R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l的阴极和电容Cl 和电容C2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辅助电源自动放电电路,包括变压器,设有两个次级绕组T1_1和T1_2,次级绕组T1_1与二极管D1串联,再与电容C1和电容C2并联,次级绕组T1_2与二极管D2和电容C3串联,还设有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1和电阻R6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阴极和电容C3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电阻R2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3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3和电阻R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及电容C1和电容C2连接。本技术能解控制下电时间,电路简单,可靠,在电源正常的情况下,不损耗功率。文档编号H02M1/36GK202004636SQ20112007940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3日专利技术者程国胜, 陈恒留 申请人:深圳市晶福源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辅助电源自动放电电路,包括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设有两个共地的次级绕组T1_1和T1_2,次级绕组T1_1与二极管D1串联,再与电容C1和电容C2并联后得到输出电压,次级绕组T1_2与二极管D2和电容C3串联;还设有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1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阴极和电容C3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3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3和电阻R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和电容C1和电容C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国胜陈恒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晶福源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