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的基质无土栽培方法和装置,包括:将培养基质装填于多孔隙的培养容器内;将装有培养基质的多孔隙培养容器放置在栽培床槽内,栽培床槽内壁与多孔隙培养容器之间留有间隙形成根系外生空间;在装有培养基质的多孔隙培养容器上种植植物;将栽培床槽上口部用覆盖物覆盖,在覆盖物上种植植物的位置留有植物定植孔或生长口,使栽培床槽内形成保温、保湿、黑暗环境;向多孔隙培养容器内的培养基质供给水或营养液;植物生长过程中根系生长穿透多孔隙培养容器的孔隙,生长到培养容器内、外部及床槽内部的空间内。这种无土栽培方法和装置,能够保证根系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养份、水分的均衡供应,适合于不同灌溉方式,适合栽培各种作物的无土栽培方法,既可进行基质栽培,也可与水培结合形成复合型栽培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栽培技术,具体来说是一种基质无土栽培方法和进行基质无土栽培用的装置,这是一种适合于不同灌溉方式,适合栽培各种作物的无土栽培方法,既可进行基质栽培,也可与水培结合形成复合型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无土栽培技术,是一种不用土壤培养植物的方法,包括水培、雾(气)培、基质栽培ο基质栽培是以草炭或森林腐叶土、蛭石等轻质材料做育苗基质以固定植株,让植物根系生长在疏松、透气、保水、保肥的培养基中,并直接吸收营养液的现代化栽培技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采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或有机营养液,通过滴灌或细流灌溉等方法提供,营养成份及基质含水量易于控制。传统的基质无土栽培方法有槽式栽培、容器栽培、塑料袋培(含岩棉培)等,主要区别在于盛装基质的容器种类不同,这些传统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1、因为基质填充于容器内部,基质与容器壁之间结合非常紧密,没有空隙,尤其是到栽培中后期,根系密度加大,由于根系生长空间被限制在容器内,膨化矿物基质受挤压而失去空隙和有机基质的腐烂以及根系挤压而使根际环境的透气性下降,从而导致根系生长和水肥吸收受阻,影响了植物生长速度。2、传统基质栽培的基质为敞开或半敞开,定植及其管理作业过程中,容易使基质散落或溢出,污染温室环境、栽培床槽、营养液及给回液管路;敞开处因蒸发而容易积盐,也容易引起病虫侵入根际环境,而使植物遭受病虫危害。3、敞开或半敞开基质栽培模式不利于基质搬运,装容器与布设操作等劳动强度大,容易污染栽培环境,定植速度慢。4、传统基质无土栽培一般只能采用滴管灌溉,滴管的滴孔容易出现被水垢或营养液结晶析出的盐堵塞现象,造成植物缺水、生长不均勻和“缺株断垄”现象。5、基质重复利用及其消毒麻烦,成本较高。6、敞开或半敞开基质透气面积小,透气性能差。并且,在现有的袋培或岩棉培技术中,袋子无法重复使用,栽培一次就打开2-3个口子,岩棉也因无法清理其中残根而不能连续使用,而且这两种基质袋培由于外面直接包裹的是不透气、不透光的塑料膜,因此,不利于消毒的彻底性(含水不宜调控,不利于药物、 蒸汽等的穿透)。袋培、岩棉培只能栽培1-2茬,就必须换袋或废弃。并且,传统袋培、岩棉培只能采用滴管一种灌溉方式,而滴管的堵塞现象是造成栽培作物长势不均衡以及品质差异的直接原因。中国专利文献CN101733132A公开的一种“瓜果蔬菜无纺布袋基质无土栽培方法”,是在地面挖沟槽,沟槽底部设排水沟且铺设塑料薄膜,将蘑菇渣、玉米秸秆、锯末、草炭、酒糟和尿素、鲜鸡粪混合,经过调湿发酵制成有机基质装入无纺布袋,沟槽上方设置水分补偿系统。其目的在于用有机基质代替营养液,解决营养液转运成本高、生产过程易对环境造成污染问题。无纺布袋在于盛装有机基质以便于能够整袋搬运、快速更换有机基质,降低劳动成本。这种方式由于沟槽内设置有塑料薄膜以隔断基质与地底土壤的接触,且装有有机基质的无纺布袋连同有机基质是填充在沟槽内,实际上其基质与不透气塑料薄膜之间仍然结合的比较紧密,同样存在由于没有空隙导致的根系生长和水肥吸收受阻的问题。其为了解决排除积水而影响基质的透气性,在无纺布袋底部打孔排水,这就造成袋内基质颗粒物流出袋外,导致水和营养液受到颗粒物的污染而增加了过滤难度或无法循环利用水分及其营养,另外,这种方式没有设置专用定植钵育苗,定植必然要将植物苗直接栽入无纺布袋的基质中,袋口必然是敞开的,而且这种栽培方式也只能在上部沟槽布设水分补偿系统 (一般只能是采用滴管灌溉)。另外,植生袋,又叫绿化袋或绿网袋,采用无纺布或遮阳网制成,内部装填混有绿化草种子和肥料的土壤或基质,通过正三角稳固堆叠方式构成3D水土保持护坡植生绿化系统,再加上后期发达根系穿透生态袋扎入边坡泥土而使得边坡更加稳固。植生袋式护坡植生绿化系统的灌溉则要采用喷灌方式,严格来说并不属于无土栽培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的基质无土栽培方法,以解决现有基质无土栽培技术中由于根系生长受限而导致的根系生长和水肥吸收受阻问题,并使营养液的供给方式更灵活。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的基质无土栽培方法,包括如下过程(1)将培养基质装填于多孔隙的培养容器内;(2)将装有培养基质的多孔隙培养容器放置在栽培床槽内,栽培床槽内壁与多孔隙培养容器之间留有间隙形成根系外生空间;(3)在装有培养基质的多孔隙培养容器上种植植物;(4)将栽培床槽上口部用覆盖物覆盖,使栽培床槽内形成保温、保湿和相对黑暗的环境,在覆盖物上开设植物定植孔或植物生长口 ;(5)向培养基质供给水或营养液;(6)植物生长过程中根系穿透培养容器的孔隙,生长到培养容器内、外部及栽培床槽内部的空间内。在上述方法中,植物可以直接种植在装有培养基质的多孔隙培养容器上,这种方式需要多孔隙培养容器敞口或半敞口,易使基质撒落。为便于集中育苗和定植的方便,可以先在底部设置有格栅孔隙的定植钵内育苗,待植物苗长到一定大小适合定植时,将定植钵直接摆放定位在多孔隙培养容器上,轻轻按压使定植钵底部与培养容器表面密切接触,使植物根系进一步生长时能够向下通过定植钵的格栅和培养容器的孔进入培养容器的培养基质内,实现定植。向培养基供给营养液的方式可以为滴管灌溉,或者定期向所述栽培床槽内通入营养液浸渍多孔隙培养容器和培养基质的方式,利用培养基质的孔隙和毛细现象吸收营养液,通过控制营养液供给和排出,保证营养液充足的供应以满足植物生长对水份和营养物质的需求。也可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使营养液在栽培床槽内维持一定液位,即多孔隙培养容器和培养基质浸泡甚至浮在营养液中,形成水培和基质栽培复合的栽培方式。所述多孔容器比较理想的方式为吸水性好的织物、无纺布或塑料纱网制成的袋状容器,在装填好培养基质后扎紧袋状容器口,以避免基质散落。进一步地,根据实际需要,在将装填有培养基质的多孔容器放入栽培床槽内之前还包括基质消毒处理,消毒是通过将装填有培养基质的多孔容器码成堆进行熏蒸消毒,由于基质以及包装基质的容器都为多孔透气结构,能够保证药物渗透到基质内进行充分消本专利技术还供开了一种多功能的基质无土栽培装置,可用于实现上述的基质无土栽培方法包括栽培床槽、覆盖物、培养容器和培养基质,所述培养容器为多孔容器且所述培养基质充填于所述培养容器内,所述装有培养基质的培养容器放置于所述栽培床槽内,且栽培床槽内壁与培养容器之间留有间隙以提供根系外生空间,所述覆盖物覆盖在所述栽培床槽上口部,在覆盖物上位于所述培养容器上方的位置设置有植物定植孔或生长口。还可以采用底部带有格栅的定植钵,以实现先在定植钵内育苗再定植到培养容器上。制作培养容器的材料能够盛装培养基质不造成颗粒物散漏,并且其上面的孔隙能满足透气和透水,并使植物根系能顺利自由穿透,所选材料要求性质稳定、不易腐烂,对植物生长无毒无害即可。因此容器本身既可以为刚性也可以为柔性材料,比较理想的方式是培养容器为吸水性好不易腐烂的纤维织物、无纺布或塑料纱网制成,既能使液体自由内吸和外渗,也可使植物根系自由穿透容器,容器形状根据栽培作物或配套栽培设施的不同,其形状及大小不同,这种柔性容器可以在装填好培养基质后扎口,使培养基质完全处于包裹状态。培养基质可以为根据各地资源和栽培品种的需要的单一基质或若干种复配的复合基质(以不宜腐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的基质无土栽培方法,包括如下过程:(1)将培养基质装填于多孔隙的培养容器内;(2)将装有培养基质的多孔隙培养容器放置在栽培床槽内,栽培床槽内壁与多孔隙培养容器之间留有间隙形成根系外生空间;(3)在装有培养基质的多孔隙培养容器上种植植物;(4)将栽培床槽上口部用覆盖物覆盖,使栽培床槽内形成保温、保湿和相对黑暗的环境,在覆盖物上开设植物定植孔或生长口;(5)向多孔隙培养容器及其培养基质供给水或营养液;(6)植物生长过程中根系伸展到培养容器内的多空隙的培养基质中,进一步生长到多孔隙培养容器外部的栽培床槽的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晓云,
申请(专利权)人:汪晓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