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重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35523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载重轮胎,其通过改进花纹块和刀槽花纹的形状而兼顾抗踵趾磨损性能和在湿路面上的牵引性能。花纹块的至少一个为:花纹块长度(A)与花纹块最大宽度(B)之比是0.8~1.7,上述花纹块长度(A)为通过花纹块踏面的重心的轮胎周向长度,上述花纹块最大宽度为踏面的轮胎轴向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的轮胎轴向的最大长度。在花纹块上且在作为花纹块长度的50%的区域的中央部(Ce)设置刀槽花纹(15),该刀槽花纹包括:一对主部(15a),它们从花纹块(11)的轮胎轴向两侧的侧壁面朝向内侧直线状延伸;直线状的副部(15b),其连接一对主部的轮胎轴向的内端间。刀槽花纹的轮胎周向长度为花纹块长度的10~3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改进花纹块和刀槽花纹的形状而兼顾抗踵趾磨损性能和在湿路面上的牵引性能的载重轮胎
技术介绍
在具有块状花纹的载重轮胎中,为了确保在湿路面上的牵引力和提高轮胎寿命而采取将划分花纹块的沟的深度加深的方法。然而,当加深沟的深度时容易降低花纹块的刚性。在驱动时或制动时刚性降低的花纹块向轮胎周向的倒塌增大,特别是,花纹块周向的两端部与路面接地时或离开路面时存在会相对于路面增大滑动的倾向。其结果是,容易使花纹块周向的先着地侧或后着地侧的端部提早产生由磨损引起的踵趾磨损。特别是由于在驱动轴用的轮胎上作用有较大的驱动力,因此踵趾磨损的问题很严重。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提出一种通过增大花纹块的轮胎周向长度而提高了其周向刚性的载重轮胎。这样的载重轮胎虽然对于抑制踵趾磨损非常有效,然而由于轮胎轴向的边缘成分减少,因此存在在湿路面上的牵引力不足的问题。相关技术如下。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15327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的问题所做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适当地限定花纹块和刀槽花纹的形状为基本,从而抑制花纹块的踵趾磨损并且提高在湿路面上的牵引性能的载重轮胎。本专利技术中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是一种载重轮胎,是在胎面部形成有多个花纹块的载重轮胎,上述多个花纹块是由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纵沟和沿与该纵沟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横沟划分而成的,其特征在于,上述花纹块中的至少一个是带刀槽花纹块,上述带刀槽花纹块的花纹块长度(A)与花纹块最大宽度(B)之比(A/B)为0. 8 1. 7,其中上述花纹块长度(A)为通过该花纹块的踏面的重心的轮胎周向长度,上述花纹块最大宽度(B)为上述踏面的轮胎轴向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的轮胎轴向的最大长度,并且在作为以上述踏面的重心为中心的上述花纹块长度(A)的50%的区域的中央部设置刀槽花纹,上述刀槽花纹包括 一对主部,它们从花纹块的轮胎轴向两侧的侧壁面朝向内侧直线状延伸;直线状的副部,其连接上述一对主部的轮胎轴向的内端间,上述刀槽花纹的轮胎周向的两端之间的轮胎周向长度为上述花纹块长度(A)的10 35%。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载重轮胎的基础上,上述纵沟包括胎冠纵沟,其在轮胎赤道上延伸;一对中间纵沟,它们在上述胎冠纵沟的轮胎轴向两外侧延伸;一对胎肩纵沟,它们在上述一对中间纵沟的轮胎轴向两外侧且在比胎面端靠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在上述中间纵沟和上述胎肩纵沟之间划分而成的一对中间花纹块是上述带刀槽花纹块。另外,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载重轮胎的基础上,上述中间纵沟和胎肩纵沟的沟深度为18 25mm。另外,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载重轮胎的基础上,上述刀槽花纹的深度为上述纵沟的沟深度的10 30%。另外,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载重轮胎的基础上,上述刀槽花纹成近似Z字状,上述近似Z字状为上述一对主部相互平行地延伸,并且上述主部与上述副部形成的角度是50 70度。另外,技术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载重轮胎的基础上,上述花纹块的上述踏面的与上述横沟邻接的花纹块横边缘的轮胎轴向的宽度为上述花纹块最大宽度B的0. 7倍以上。另外,技术方案7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载重轮胎的基础上,上述横沟包括与上述纵沟连通的外侧部、设置在该外侧部之间且沟深度小于上述外侧部的中间部,上述副部被形成于在轮胎周向上投影上述横沟的上述中间部而成的中间部投影区域(P)内。本专利技术的载重轮胎,在胎面部上形成有多个花纹块。而且,该花纹块的至少一个, 优选中间花纹块列的全部花纹块,花纹块长度(A)与花纹块最大宽度(B)之比A/B形成为 0. 8 1. 7,其中上述花纹块长度(A)为通过其踏面重心的轮胎周向的长度,上述花纹块最大宽度(B)为上述踏面的轮胎轴向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的轮胎轴向的最大长度。这样的花纹块能够确保较高的花纹块刚性,减少驱动或制动时向轮胎周向的倒塌,因此有助于抑制踵趾磨损。另外,在上述花纹块上,在作为上述花纹块长度A的50%的区域的中央部设置刀槽花纹。该刀槽花纹包括从花纹块的轮胎轴向两侧的侧壁面朝向内侧直线状延伸的一对主部、和连接上述一对主部的轮胎轴向的内端间的直线状的副部,而且,刀槽花纹的轮胎周向两端间的轮胎周向长度是上述花纹块长度㈧的10 35%。这样的刀槽花纹能够利用其边缘成分提高在湿路面上的牵引性能。此外,该刀槽花纹使花纹块轮胎周向的中央部的刚性降低。因此,在花纹块上作用了牵引力等剪断力的情况下,在花纹块的中央部变形相对地增大,而花纹块的端部分的变形相对地减小。所以,在本专利技术的载重轮胎中,由于减小花纹块的端部分的变形并且抑制相对于路面的滑动,因此能够抑制踵趾磨损。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图2是其胎面部的右半部分放大图。图3是图1的X-X部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图1的中间花纹块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表示图1的胎冠花纹块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表示图1的胎肩花纹块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2...胎面部;3...纵沟;7...横沟;11...花纹块;llx...踏面的一端;lly...踏面的另一端;15...刀槽花纹;15a...主部;lfel...主部的轮胎轴向的内端;1 ...副部;15i...刀槽花纹的轮胎周向的两端;17...花纹块踏面;Ce...中央部; G...踏面重心;L4...刀槽花纹的轮胎周向两端间的轮胎周向长度。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载重轮胎(以下,简称为“轮胎”)1在胎面部2 上形成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纵沟3、和沿与该纵沟3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横沟7。由此, 在胎面部2上由上述纵沟3和横沟7划分有多个花纹块11。本实施方式的纵沟3包括胎冠纵沟4,其在轮胎赤道C上延伸;一对中间纵沟5, 它们在胎冠纵沟4的轮胎轴向两外侧延伸;一对胎肩纵沟6,它们在一对中间纵沟5的轮胎轴向两侧的更外侧且比胎面端Te靠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上述各纵沟4至6均沿轮胎周向以锯齿状弯曲并延伸。这样的纵沟4至6能够有效地发挥边缘成分,因此有助于确保较大的牵引性能。上述胎冠纵沟4交替地设置陡倾斜部如和缓倾斜部4b,其中陡倾斜部如的轮胎周向的长度较大并且相对于轮胎周向以小角度倾斜;缓倾斜部4b的轮胎周向长度小于上述陡倾斜部如并且相对于轮胎周向以大于陡倾斜部如的角度倾斜。这样的不平衡的锯齿沟利用通过陡倾斜部如提高胎冠部的排水性,并且利用缓倾斜部4b有效地获得在湿路上的牵引力。在优选的方式中,陡倾斜部如的轮胎周向长度La是缓倾斜部4b的轮胎周向长度 Lb的4 7倍,陡倾斜部如的轮胎周向的角度θ 1是3 10度,缓倾斜部4b的轮胎周向的角度θ 2是35 45度。另一方面,中间纵沟5和胎肩纵沟6沿轮胎周向交替地形成第一倾斜部fe、6a, 它们相对于轮胎周向向一方倾斜;第二倾斜部^、6b,它们具有与上述第一倾斜部5a、6a大致相同的轮胎周向长度并且相对于轮胎周向向另一方倾斜。这里,中间纵沟5和胎肩纵沟 6的锯齿的相位错开半个间距。上述第一倾斜部fe、6a和第二倾斜部^、6b以相同的角度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载重轮胎,是在胎面部形成有多个花纹块的载重轮胎,所述多个花纹块是由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纵沟和沿与该纵沟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横沟划分而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纹块中的至少一个是带刀槽花纹块,所述带刀槽花纹块的花纹块长度(A)与花纹块最大宽度(B)之比(A/B)为0.8~1.7,其中所述花纹块长度(A)为通过该花纹块的踏面的重心的轮胎周向长度,所述花纹块最大宽度(B)为所述踏面的轮胎轴向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的轮胎轴向的最大长度,并且在作为以所述踏面的重心为中心的所述花纹块长度(A)的50%的区域的中央部设置刀槽花纹,所述刀槽花纹包括:一对主部,它们从花纹块的轮胎轴向两侧的侧壁面朝向内侧直线状延伸;直线状的副部,其连接所述一对主部的轮胎轴向的内端间,所述刀槽花纹的轮胎周向的两端之间的轮胎周向长度为所述花纹块长度(A)的10~35%。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滨田武史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