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挖掘机引导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31898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新型挖掘机引导轮,包括轮体、浮封室、端盖、轴及轴套;轮体的两端的浮封室处设置两个对称漏油孔;两个轴套分别从轮体两端压入,端盖紧固于轮体的一端;轴从一端通过轴套穿入另一端;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的合理设计,将漏油孔改在轮体上的浮封室处,一方面,油孔直接连通油槽与浮封室,这样使得其油路循环十分顺畅,在轮体服役过程中可及时补充需要轮滑的部位,有效减少了磨损,从而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轮体重心低,质量大,无需固定装置便可直接加工出漏油孔,且位置精度要求不高便于加工,从而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用于履带式挖掘机地盘行走系统,具体涉及的一种新型挖掘机引导轮
技术介绍
引导轮是履带式推土机和挖掘机及相关工程机械行走系统的重要零部件,其中引导轮的油封质量和轮滑循环质量是产品的重要指标,传统的引导轮循环油路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 包括轮体1、端盖2、轴3、浮封室4及轴套5 ;油从左边滑架体的注油孔注入到浮封室4后, 通过轴3与轴套5的间隙以及轮体1与轴套5的间隙到达油槽及另一端的浮封室4。由于轴套5与轴3和轮体1的间隙相对较小,容易引起油路循环不畅;油路循环不畅导致引导轮服役过程中某些部件润滑不足而无法及时得到补充,加剧了其磨损缩短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不影响托引导性能的情况下,对引导轮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有效地改善了油路循环状况,提供一种新型挖掘机引导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新型挖掘机引导轮,包括轮体、浮封室、端盖、轴及轴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轮体的两端的浮封室处设置两个对称漏油孔;两个轴套分别从轮体两端压入,端盖紧固于轮体的一端;轴从一端通过轴套穿入另一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技术结构的合理设计,将漏油孔改在轮体上的浮封室处,一方面,油孔直接连通油槽与浮封室,这样使得其油路循环十分顺畅,在轮体服役过程中可及时补充需要轮滑的部位,有效减少了磨损,从而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轮体重心低,质量大,无需固定装置便可直接加工出漏油孔,且位置精度要求不高便于加工,从而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为传统的引导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新型挖掘机引导轮,包括轮体6、浮封室7、端盖8、轴9及轴套10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轮体6的两端的浮封室7处设置两个对称漏油孔61 ;两个轴套10分别从轮体6两端压入,端盖8紧固于轮体6的一端;轴9从一端通过轴套10穿入另一端。本技术加工简便,油路循环顺畅,有效地改善了由于油路循环不畅导致的种种问题,同时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权利要求1.新型挖掘机引导轮,包括轮体、浮封室、端盖、轴及轴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轮体的两端的浮封室处设置两个对称漏油孔;两个轴套分别从轮体两端压入,端盖紧固于轮体的一端;轴从一端通过轴套穿入另一端。专利摘要新型挖掘机引导轮,包括轮体、浮封室、端盖、轴及轴套;轮体的两端的浮封室处设置两个对称漏油孔;两个轴套分别从轮体两端压入,端盖紧固于轮体的一端;轴从一端通过轴套穿入另一端;通过本技术结构的合理设计,将漏油孔改在轮体上的浮封室处,一方面,油孔直接连通油槽与浮封室,这样使得其油路循环十分顺畅,在轮体服役过程中可及时补充需要轮滑的部位,有效减少了磨损,从而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轮体重心低,质量大,无需固定装置便可直接加工出漏油孔,且位置精度要求不高便于加工,从而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文档编号B62D55/14GK201980313SQ20112005795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4日专利技术者刘一梅, 吴清山, 朱清阳 申请人:泉州市长江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挖掘机引导轮,包括轮体、浮封室、端盖、轴及轴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轮体的两端的浮封室处设置两个对称漏油孔;两个轴套分别从轮体两端压入,端盖紧固于轮体的一端;轴从一端通过轴套穿入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清山朱清阳刘一梅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长江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