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右悬置减震支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31424 阅读:4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右悬置减震支架总成,包括右悬架结构和减震结构,所述右悬架结构包括用于安装发动机的右连接板组件,与右连接板组件固定连接设置挂管;所述减震结构包括销柱、减震体和轴套,所述轴套内套于挂管并外套于销柱,所述减震体位于销柱和轴套之间的径向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右悬架结构和减震结构结合的整体结构,安装于车架上后协同受力,以较小的体积实现较好的连接强度和减震效果,既能够满足承载发动机要求,又避免了铸造件的高能耗和高成本,同时也节省了空间,降低整车质量,结构紧凑,容易安装和布置,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整车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机械连接固定用部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悬挂车辆发动机的悬置总成。
技术介绍
车辆发动机右悬置减震支架总成适用于安装发动机并实现车辆行进过程中减小发动机震动的主要部件,主要包括分开制作并安装的悬置支架部分和减震部分,右悬置支架普遍采用用铸铁或者铸铝经成型模具浇注或压铸成形,铸件制造过程中具有消耗的材料多、能耗高、结构复杂和重量大的缺陷,且后续工作工序多,铸造过程中容易出现缩孔、缩松、砂眼等缺陷,影响整车安全性。减震部分为连接于右悬置支架与车架之间的独立结构, 不但需要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还需具有一定的强度,因而其整体体积较大,无论是对于车辆设计还是装配,均需考虑其布置。由此可见,现有技术的右悬置减震支架悬置支架部分和减震部分分开设置,使该结构占据较大大的空间,不利于发动机以致整车布置,同时,也给车架的设计安装点位置带来不便,同时降低车辆的安装、拆卸和维护维修工作效率。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发动机右悬置减震支架总成进行改进,具有较小的体积,能够减小安装空间,方便整车布置,简化安装、拆卸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整车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右悬置减震支架总成,具有较小的体积,能够减小安装空间,方便整车布置,简化安装、拆卸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整车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本技术的汽车发动机右悬置减震支架总成,包括右悬架结构和减震结构,所述右悬架结构包括用于固定连接发动机右侧的右连接板组件,与右连接板组件固定连接设置挂管;所述减震结构包括销柱、减震体和轴套,所述轴套内套于挂管并外套于销柱,所述减震体位于销柱和轴套之间的径向空间内。进一步,所述销柱、减震体和轴套之间以及轴套与挂管之间通过粘接连接;进一步,所述右连接板组件包括用于连接发动机右侧的右连接板和并列设置的两个侧板,所述两个侧板一端与挂管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右连接板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两个侧板与右连接板一体成型;进一步,所述右连接板组件为钢板制成,右连接板组件和挂管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右连接板背向发动机的一侧面贴合设置有加强板,所述两个侧板与挂管焊接的一端向内弯曲变形形成内弯段,两个侧板的内弯段与加强板之间分别焊接有加强筋板;进一步,贯穿于右连接板和加强板设置有用于与发动机连接的连接孔;进一步,所述连接孔分别为三个呈三角形分布;进一步,所述减震体为胶体;进一步,所述加强筋板厚度为3mm,右连接板组件的钢板和加强板厚度为4. 5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汽车发动机右悬置减震支架总成,采用右悬架结构和减震结构结合的整体结构,安装于车架上后协同受力,以较小的体积实现较好的连接强度和减震效果,既能够满足承载发动机要求,又避免了铸造件的高能耗和高成本, 同时也节省了空间,降低整车质量,结构紧凑,容易安装和布置,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整车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发动机右悬置减震支架总成,包括右悬架结构和减震结构,所述右悬架结构包括用于固定连接发动机右侧的右连接板组件1,与右连接板组件1固定连接设置挂管2 ;所述减震结构包括销柱5、减震体 3和轴套4,所述轴套4内套于挂管2并外套于销柱5,所述减震体3位于销柱5和轴套4 之间的径向空间内。减震体3衰减发动机震动,提高乘坐舒适性,同时避免在车架上安装减震装置;安装过程中,直接通过销柱连接于车架,并将右连接板组件连接于发动机,通过减震体实现减震,结构简单那紧凑;减震体为任何具有空间弹簧特性的材料制成,包括橡胶材料。本实施例中,所述销柱5、减震体3和轴套4之间以及轴套4与挂管2之间通过粘接连接;将支撑结构和减震结构粘接在一起,组成整体,工艺简单,方便安装,避免安装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部件脱落,保证减震效果,并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右连接板组件1包括用于连接发动机右侧的右连接板和并列设置的两个侧板(图中所示的侧板11和侧板12),所述两个侧板(侧板11和侧板12) —端与挂管2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右连接板13固定连接;形成协同受力的结构,使得本结构的强度和抗弯矩能力大大提高。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侧板(侧板11和侧板12)与右连接板13—体成型,制造容易,强度高,使用寿命长。本实施例中,所述右连接板组件1为钢板制成,右连接板组件1和挂管2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钢板制成的本结构具有重量轻、结构简单紧凑、强度高的优点;并且制作过程节约材料,不会出现铸件常见的缩孔、缩松、砂眼现象,成品率高,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车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右连接板13背向发动机的一侧面贴合设置有加强板6,加强板6 与右连接板之间可以是固定焊接,也可以是直接设置其上,连接发动机后则紧密贴合;所述两个侧板(侧板11和侧板12)与挂管2焊接的一端向内弯曲变形形成内弯段,向内弯曲是指侧板11和侧板12相向弯曲,以适应安装结构;两个侧板(侧板11和侧板12)的内弯段与加强板6之间分别焊接有加强筋板(图中所示为加强筋板8和加强筋板9);进一步提高本结构抵抗弯矩的能力,从而增加承重能力,保证发动机的稳定安装和整车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贯穿于右连接板13和加强板6设置有用于与发动机连接的连接孔7 ; 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方便。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7分别为三个呈三角形分布;具有较为稳定的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体3为胶体;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空间弹簧效应,因而防震效果好。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板(加强筋板8和加强筋板9)厚度为3mm,右连接板组件 1的钢板和加强板6厚度为4. 5mm ;尺寸得到优化,能够保证强度的同时降低重量,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发动机右悬置减震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右悬架结构和减震结构, 所述右悬架结构包括用于固定连接发动机右侧的右连接板组件,与右连接板组件固定连接设置挂管;所述减震结构包括销柱、减震体和轴套,所述轴套内套于挂管并外套于销柱,所述减震体位于销柱和轴套之间的径向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右悬置减震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销柱、减震体和轴套之间以及轴套与挂管之间通过粘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发动机右悬置减震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连接板组件包括用于连接发动机右侧的右连接板和并列设置的两个侧板,所述两个侧板一端与挂管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右连接板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发动机右悬置减震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板与右连接板一体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发动机右悬置减震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连接板组件为钢板制成,右连接板组件和挂管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发动机右悬置减震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连接板背向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发动机右悬置减震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右悬架结构和减震结构,所述右悬架结构包括用于固定连接发动机右侧的右连接板组件,与右连接板组件固定连接设置挂管;所述减震结构包括销柱、减震体和轴套,所述轴套内套于挂管并外套于销柱,所述减震体位于销柱和轴套之间的径向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海段伟刘维汪开银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小康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