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椅的可调式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2983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按摩椅的可调式驱动机构,包括:一驱动轴座、一第一传动轴座、一第二传动轴座及多个调整元件,其特征在于:驱动轴座中设有一蜗杆及一轴向螺旋齿轮。第一传动轴座架设在驱动轴座上并设有一蜗轮,且蜗轮与蜗杆相互啮合。第二传动轴座架设在驱动轴座上并设有一螺旋齿轮,且螺旋齿轮与轴向螺旋齿轮相互啮合。各调整元件设置于第一传动轴座的顶面边缘及第二传动轴座的顶面边缘。第一传动轴座与驱动轴座之间以及第二传动轴座与驱动轴座之间借由各调整元件连接一起,用以调整蜗轮与蜗杆之间,或螺旋齿轮与轴向螺旋齿轮之间的啮合间隙。(*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按摩椅的可调式驱动机构,特别是指一种可以调整齿轮与齿轮之间的啮合间隙的按摩椅的可调式驱动机构,用以解决齿轮与齿轮之间因过度磨损所造成啮合间隙变大的问题。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为公知的一种按摩椅驱动机构,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编号431186)所揭露的,该按摩椅驱动机构由二壳体10a,11a及一齿轮组装置2a所组成。该二壳体10a,11a内设置该齿轮组装置2a。该齿轮组装置2a设有间隔分置的一个蜗轮21a、一螺旋齿轮22a、一蜗杆23a及一轴向螺旋齿轮24a。蜗杆23a与蜗轮21a啮合,而轴向螺旋齿轮24a与螺旋齿轮22a啮合。该蜗杆23a及轴向螺旋齿轮24a内套设有一驱动轴3a。并于蜗轮21a、螺旋齿轮22a上各设有一传动轴25a,26a凸出于二壳体10a,11a外,用以连接按摩臂装置4a。当该驱动轴3a驱动时,其上的蜗杆23a及轴向螺旋齿轮24a会带动蜗轮21a及螺旋齿轮22a。在经年累月的运转下,蜗杆23a与蜗轮21a之间,以及轴向螺旋齿轮24a与螺旋齿轮22a之间会因彼此之间的啮合而磨损或损坏。因而导致啮合间隙变大的问题,此时若重新调整啮合的间隙,就能够改善上述的问题。然而,该齿轮组装置2a是整体的设置在二壳体10a,11a内部,所以要重新调整齿轮组之间的啮合间隙是不可能的,只能整组换新。因此,前述的按摩椅驱动机构仍然有其问题及可待改善之处。于是,本设计人根据多年丰富的实务经历,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及有效解决公知问题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摩椅的可调式驱动机构,用以调整驱动机构中的任二齿轮之间的啮合间隙,以解决因啮合间隙变大所造成的噪音或空转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按摩椅的可调式驱动机构,其包括一驱动轴座、一第一传动轴座、一第二传动轴座及多个调整元件。该驱动轴座,包括一第一壳体、一驱动轴、一第一齿轮及一第二齿轮。该驱动轴贯穿该第一壳体的二相对端面,该第一齿轮及该第二齿轮分别套设于该驱动轴上且容置于该第一壳体中。该第一传动轴座,包括一第二壳体、一第一传动轴及一第三齿轮。该第一传动轴贯穿该第二壳体的二相对端面,该第三齿轮套设于该第一传动轴上且容置于该第二壳体中,该第一传动轴座架设在该驱动轴座上,且该第三齿轮与该第一齿轮相互啮合。该第二传动轴座,包括一第三壳体、一第二传动轴及一第四齿轮。该第二传动轴贯穿该第三壳体的二相对端面,该第四齿轮套设于该第二传动轴上且容置于该第三壳体中,该第二传动轴座架设在该驱动轴座上,且该第四齿轮与该第二齿轮相互啮合。该等调整元件,分别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顶面边缘及该第三壳体的顶面边缘。该第二壳体与该第一壳体之间以及该第三壳体与第一壳体之间借由各调整元件连接一起。本技术借着调整各调整元件,以调整该第一齿轮与该第三齿轮之间以及该第二齿轮与该第四齿轮之间的啮合间隙,用以解决任二齿轮之间因过度磨损所造成啮合间隙变大的问题。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规范。附图说明图1是公知的按摩椅的可调式驱动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按摩椅的可调式驱动机构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按摩椅的可调式驱动机构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4是本技术的按摩椅的可调式驱动机构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按摩椅的可调式驱动机构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公知壳体10a,11a齿轮组装置2a蜗轮21a 螺旋齿轮 22a蜗杆23a 轴向螺旋齿轮 24a驱动轴 3a 传动轴25a,26a按摩臂装置 4a 本技术驱动轴座1 第一壳体10容置空间110, 111螺接孔 112驱动轴 11 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 皮带轮 14单向轴承15,16 第一传动轴座2第二壳体20 容置空间200第一传动轴 21 第三齿轮22第二传动轴座3 第三壳体30容置空间300 第二传动轴 31第四齿轮32 调整元件4按摩臂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按摩椅的可调式驱动机构,该按摩椅的可调式驱动机构包括一驱动轴座1、一第一传动轴座2、一第二传动轴座3及多个调整元件4。如图2及图4所示,驱动轴座1包括一第一壳体10、一驱动轴11、一第一齿轮12及一第二齿轮13。驱动轴11贯穿第一壳体10的二相对端面,且驱动轴11具有两端,各端凸出于第一壳体10的外部。驱动轴座1进一步包括二皮带轮14,各皮带轮14套设于驱动轴11凸出于第一壳体10外的各端。另外,第一壳体10内具有二开放的容置空间110,111,且第一壳体10的顶面设有多个螺接孔112。第一齿轮12及第二齿轮13分别套设于驱动轴11上且各自容置于第一壳体10的二容置空间110,111中。驱动轴11与第一齿轮12之间设有单向轴承15(如图4),且驱动轴11与第二齿轮13之间亦设有单向轴承16(如图4)。第一传动轴座2包括一第二壳体20、一第一传动轴21及一第三齿轮22。第一传动轴21为一偏心轴。第一传动轴21贯穿第二壳体20的二相对端面,且第一传动轴21具有两端,各端凸出于第二壳体20的外部。另外,第二壳体20内具有一开放的容置空间200。第三齿轮22套设于第一传动轴21上且容置于第二壳体20的容置空间200中。第一传动轴座2架设在驱动轴座1的前段上,且第三齿轮22与第一齿轮12相互啮合。第二传动轴座3包括一第三壳体30、一第二传动轴31及一第四齿轮32。第二传动轴31为一偏心轴。第二传动轴31贯穿第三壳体30的二相对端面,且第二传动轴31具有两端,各端凸出于第三壳体30的外部。另外,第三壳体30内具有一开放的容置空间300。第四齿轮32套设于第二传动轴31上且容置于第三壳体30的容置空间300中。第二传动轴座3架设在驱动轴座1的后段上,且该第四齿轮32与该第二齿轮13相互啮合。多个调整元件4分别为一螺杆。各调整元件4分别设置于第二壳体20的顶面边缘及该第三壳体30的顶面边缘,且与各螺接孔112相对应。第二壳体20与第一壳体10之间以及该第三壳体30与第一壳体10之间借由各调整元件4螺接一起。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12与第三齿轮22分别为一轴向螺旋齿轮及一螺旋齿轮,而第二齿轮13与该第四齿轮32分别为一蜗杆及一蜗轮。而第一传动轴21的两端与第二传动轴31的两端皆可以连接一按摩臂5(如图3)。当皮带轮14借由皮带与一马达装置连接并带动时,即可驱动第一传动轴21与第二传动轴31,使各按摩臂5可以达到捶打及揉捏的按摩效果。再者,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第一齿轮12与第三齿轮22也可以分别为一蜗杆及一蜗轮,而第二齿轮13与第四齿轮32也可以分别为一轴向螺旋齿轮及一螺旋齿轮。根据前述,第一传动轴座2与第二传动轴座3分别借由该等调整元件4与驱动轴座1连接一起。当驱动轴11借由蜗杆与蜗轮带动第一传动轴21时,同理,第二传动轴22亦如此。然而,上述任二齿轮之间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因彼此之间的磨损而使啮合间隙变大。当啮合间隙变大时,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摩椅的可调式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按摩椅的可调式驱动机构包括:    一驱动轴座,包括一第一壳体、一驱动轴、一第一齿轮及一第二齿轮,该驱动轴贯穿该第一壳体的二相对端面,该第一齿轮及该第二齿轮分别套设于该驱动轴上且容置于该第一壳体中;    一第一传动轴座,包括一第二壳体、一第一传动轴及一第三齿轮,该第一传动轴贯穿该第二壳体的二相对端面,该第三齿轮套设于该第一传动轴上且容置于该第二壳体中,该第一传动轴座架设在该驱动轴座上,且该第三齿轮与该第一齿轮相互啮合;    一第二传动轴座,包括一第三壳体、一第二传动轴及一第四齿轮,该第二传动轴贯穿该第三壳体的二相对端面,该第四齿轮套设于该第二传动轴上且容置于该第三壳体中,该第二传动轴座架设在该驱动轴座上,且该第四齿轮与该第二齿轮相互啮合;及    多个调整元件,分别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顶面边缘及该第三壳体的顶面边缘,该第二壳体与该第一壳体之间以及该第三壳体与第一壳体之间借由各调整元件连接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摩椅的可调式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按摩椅的可调式驱动机构包括一驱动轴座,包括一第一壳体、驱动轴、一第一齿轮及一第二齿轮,该驱动轴贯穿该第一壳体的二相对端面,该第一齿轮及该第二齿轮分别套设于该驱动轴上且容置于该第一壳体中;一第一传动轴座,包括一第二壳体、一第一传动轴及一第三齿轮,该第一传动轴贯穿该第二壳体的二相对端面,该第三齿轮套设于该第一传动轴上且容置于该第二壳体中,该第一传动轴座架设在该驱动轴座上,且该第三齿轮与该第一齿轮相互啮合;一第二传动轴座,包括一第三壳体、一第二传动轴及一第四齿轮,该第二传动轴贯穿该第三壳体的二相对端面,该第四齿轮套设于该第二传动轴上且容置于该第三壳体中,该第二传动轴座架设在该驱动轴座上,且该第四齿轮与该第二齿轮相互啮合;及多个调整元件,分别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顶面边缘及该第三壳体的顶面边缘,该第二壳体与该第一壳体之间以及该第三壳体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鸿麟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好家庭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