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曝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24514 阅读:5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气曝设备,其具有一直立管,且该直立管内设有一直径较小的气曝管,该气曝管的底端设有一起泡器,该起泡器连接有一供气件,使用者可将藻液填充于该直立管内,并启动该供气件开始提供气体至该起泡器,由该起泡器将该气体细致化成微小气泡,而可通过该微小气泡带动该气曝管内的藻液由底端朝顶端方向流动,进而可带动该直立管内的藻液循环作动,并增加藻类与气体的接触,以促进藻类的生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一种气曝设备有关。
技术介绍
利用生质能所生产的液态燃料,因为具有燃烧效率高与无污染的优点,而被誉为最有机会取代石化燃料的明日之星,且在众多生质能当中,藻类因为具有生长快速与培养成本低的优势,而广受各界青睐,因此,乃有业者开始进行藻类培养,其采用一开放式的池塘来进行养殖,并于该池塘内设有一打水机,以利用该打水机带动藻液进行流动,来促进藻类的生长,但采用开放式系统养殖却容易受外界污染与影响而不利于藻类生长,有鉴于此, 目前现行的藻类养殖设备多采用封闭式系统,其主要是利用循环管路来培育藻类,以阻绝外界环境的干扰,然而,此种封闭式系统却仍存有藻类容易在循环管弯折处发生堆积,导致循环不良,以及气曝量不足等缺点,故,如何研发一种能够有效带动藻类循环,且可增加藻类与气体接触,以促进藻类生长的气曝装置,实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扰动藻液循环作动,且可增加藻类与气体接触,以促进藻类生长的气曝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气曝设备,其主要包含有一直立管;以及一气曝管,其具有一直立设置于该直立管内的管体,且该管体的直径小于该直立管,使该管体的外管壁会与该直立管的内管壁间形成有一第一流道,同时,该管体的底端更进一步径向外扩形成有一延伸部,并于该延伸部与该直立管的内管壁间形成有一第二流道,且该第二流道的宽度小于该第一流道;以及一起泡器,其设置于该气曝管的底端位置处;以及一供气件,其连接于该气泡器,可供提供气体给于该起泡器。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延伸部是沿轴向向外渐扩而形成圆锥状。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延伸部还沿轴向向外延伸有一支撑架。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气曝设备还包含有一浮动管,且该浮动管具有一外管体, 该外管体套设于该气曝管的管体上,同时,该外管体的周侧还设有一浮力件。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供气件设置于该直立管外,并通过一输气管与该起泡器相连接。本技术所提供的气曝设备,使用者系可将藻液填充于该直立管内,并启动该供气件开始提供气体至该起泡器,以由该起泡器将该气体细致化成微小气泡,而可通过该微小气泡带动该管体内的藻液由底端朝顶端方向流动,并由该管体的顶端依序流经该第一流道与该第二流道后回到该管体的底端完成一循环,由此,不仅可带动该直立管内的藻液循环作动,且可增加藻类与气体的接触,以促进藻类的生长,此外,由于该第二流道的宽度小于该第一流道,因此当该藻液流经该第二流道时,将会产生加速效果,而能够进一步促进该直立管内的藻液进行循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附图中组件符号简单说明100气曝设备;10直立管;20气曝管;21管体;22延伸部;23支撑架;30起泡器; 40供气件;50输气管;60浮动管;61外管体;62浮力件;a第一流道;b第二流道。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分解图以及剖视图,其显示有一种气曝设备100,该气曝设备100主要包含有一直立管 10。一气曝管20,其具有一直立设置于该直立管10内的管体21,且该管体21的直径小于该直立管10,使该管体21的外管壁与该直立管10的内管壁间会形成有一第一流道a, 另,该管体21的底端更进一步径向外扩形成有一延伸部22,并于该延伸部22与该直立管 10的内管壁间形成有一第二流道b,且该第二流道b的宽度小于该第一流道a,于本实施例中,该延伸部22沿轴向向外渐扩而形成圆锥状,使该第二流道b会由该管体21的顶端朝底端方向渐缩,又,该延伸部22还沿轴向向外延伸有一支撑架23,可供将该管体21固定于该直立管10内。一起泡器30,其设置于该气曝管20的底端位置处。一供气件40,其连接于该气泡器30,可供提供气体给于该起泡器30,于本实施例中,该供气件40为一空压机并设置于该直立管10外,且通过一输气管50与该起泡器30相连接。请再参阅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使用者可将藻类填充于该直立管10内,并启动该供气件40,该供气件40将会开始提供气体,并让该气体沿该输气管50流至该起泡器30,以由该起泡器30细致化成微小气泡,此时,该些微小气泡将会带动该管体21内的藻液同时由该管体21底端朝顶端方向流动,而使该藻液会由该管体 21的顶端流入该第一流道a内,并进一步流经该第二流道b后,回流至该管体21内完成一循环,由此,不仅能够扰动该藻液进行循环,且可增加藻类与气体的接触,以促进藻类的生长,同时因为该气曝设备100为一封闭系统,所以还可防止外界污染,使藻类生长更为快速。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该第二流道b的宽度小于该第一流道a,因此当该藻液流经该第二流道b时,将会产生加速效果,而能够进一步促进该直立管10内的藻液进行循环。请再参阅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由于该气曝管20的顶端必须高于该藻液的液面高度,才能促使该藻液进行循环,故该气曝设备100与前述较佳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该气曝设备100还包含有一浮动管60,且该浮动管60具有一外管体61,该外管体61套设于该气曝管20的管体21上,同时,该外管体61的周侧还设有一浮力件62,由此,让该浮动管60能够随着该藻液的液面高度浮动,而使该外管体61的顶端会始终高于该藻液的液面高度,进而能够延长该管体21的长度,确保该藻液可被微小气泡带动循环。权利要求1.一种气曝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直立管;一气曝管,其具有一直立设置于该直立管内的管体,且该管体的直径小于该直立管,该管体的外管壁与该直立管的内管壁间形成有一第一流道,同时,该管体的底端径向外扩形成有一延伸部,并于该延伸部与该直立管的内管壁间形成有一第二流道,且该第二流道的宽度小于该第一流道;一起泡器,其设置于该气曝管的底端位置处;一供气件,其连接于该气泡器。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曝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延伸部是沿轴向向外渐扩而形成圆锥状。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曝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延伸部沿轴向向外延伸有一支撑架。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曝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气曝设备包含有一浮动管,且该浮动管具有一外管体,该外管体套设于该气曝管的管体上,同时,该外管体的周侧设有一浮力 件。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曝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供气件设置于该直立管外,并通过一输气管与该起泡器相连接。专利摘要一种气曝设备,其具有一直立管,且该直立管内设有一直径较小的气曝管,该气曝管的底端设有一起泡器,该起泡器连接有一供气件,使用者可将藻液填充于该直立管内,并启动该供气件开始提供气体至该起泡器,由该起泡器将该气体细致化成微小气泡,而可通过该微小气泡带动该气曝管内的藻液由底端朝顶端方向流动,进而可带动该直立管内的藻液循环作动,并增加藻类与气体的接触,以促进藻类的生长。文档编号A01G33/00GK201976557SQ20112004449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1日专利技术者张振昌, 林睿志 申请人:宏观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曝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直立管;一气曝管,其具有一直立设置于该直立管内的管体,且该管体的直径小于该直立管,该管体的外管壁与该直立管的内管壁间形成有一第一流道,同时,该管体的底端径向外扩形成有一延伸部,并于该延伸部与该直立管的内管壁间形成有一第二流道,且该第二流道的宽度小于该第一流道;一起泡器,其设置于该气曝管的底端位置处;一供气件,其连接于该气泡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昌林睿志
申请(专利权)人:宏观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