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以及采用该设备生产充气轮胎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621825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该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包含型芯、型芯转动装置和附贴装置。型芯用于形成成品轮胎的胎面部内侧、侧壁部分内侧和卷边部分内侧;型芯转动装置用于使型芯按照角节矩(θP)转动;附贴装置用于将胎体帘布层片(Cp)贴附在型芯的外表面。附贴装置包含移动装置和一对保持单元。一对保持单元用于保持胎体帘布层片;移动装置用于移动保持单元。每一保持单元均包含主滚轮和辅助滚轮,胎体帘布层片夹持在主滚轮和辅助滚轮之间。移动装置使胎体帘布层片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介于主滚轮之间的伸展部接触型芯的外表面,并且在增加伸展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同时,将胎体帘布层片贴附到型芯的外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carcass ply forming apparatus)以及采用该设备生产充气轮胎的方法。该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能够将矩形、片状的胎体帘布层片 (carcass plypieces)高度精确地贴附在一个型芯(core)的外表面,从而借助自动化来提高生产率。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提高轮胎的均勻度,提出一种充气轮胎的生产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型芯,该型芯的外表面在形状上与其中已经充有气压后的轮胎的内表面颇为相似(见以下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生产方法中,比方说,矩形、片状的胎体帘布层片Cp,如图16(b)所示, 沿轮胎圆周方向连续排布在型芯b的外表面上,从而形成胎体帘布层(carcass ply)C;其中,如图16(a)所示,各片胎体帘布层片Cp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2大于其在轮胎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i。专利文献1Japanese Laid-Open Patent Publication No. 11-254906(日本专利公告开平第11-254906号)。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上述生产方法中,胎体帘布层片Cp是以手工方式贴附在型芯b上的,因此需要很多人工,而且难以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精确贴附胎体帘布层片Cp。本专利技术在考虑到上述情况下而成的,且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该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能够将矩形、片状的胎体帘布层片高度精确地贴附在型芯的外表面,从而借助自动化来提高生产率;以及采用该装置生产充气轮胎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通过沿轮胎圆周方向大致连续地布置矩形、片状的胎体帘布层片,来形成用于充气轮胎的胎体帘布层。各胎体帘布层片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其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的长度。所述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包含型芯、型芯转动装置和附贴装置。所述型芯具有分别用于形成成品轮胎的胎面部分内侧、侧壁部分内侧和卷边部分内侧的胎面内侧形成表面、侧壁部分内侧形成表面和卷边部分内侧形成表面;型芯转动装置用于使所述型芯以预定的角节矩沿轮胎圆周方向转动;附贴装置用于将胎体帘布层片贴附在型芯的外表面。附贴装置包含移动装置和一对保持单元。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一对保持单元在每个胎体帘布层片的长度的中间位置两侧保持该胎体帘布层片;移动装置用于移动各保持单元。各保持单元均包含主滚轮和辅助滚轮。主滚轮能够绕着沿轮胎圆周方向的切线的轴线转动,并接触各胎体帘布层片在轮胎径向方向上的外表面;辅助滚轮能够绕该轴线转动,并通过接触各胎体帘布层片在轮胎径向方向上的内表面, 而将各胎体帘布层片保持在主滚轮和辅助滚轮之间。通过使每个胎体帘布层片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介于所述主滚轮之间延伸的伸展部接触所述型芯的外表面,并且使每个主滚轮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依次经过所述型芯的胎面内侧形成表面、侧壁部分内侧形成表面和卷边部分内侧形成表面移动,所述移动装置在使胎体帘布层片的所述伸展部的长度增加的同时, 将胎体帘布层片贴附到所述型芯的外表。基于上述第一方面的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所述移动装置包含轴向移动装置和径向移动装置,所述轴向移动装置在所述型芯沿轮胎径向方向的外侧支撑所述一对保持单元, 并使所述一对保持单元在轮胎径向方向上朝向彼此移动或者彼此远离;所述径向移动单元支撑所述轴向移动单元,使得所述轴向移动单元能够在轮胎径向方向上向内或向外移动。基于上述第二方面的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所述径向移动装置包含主体框、第一球状螺母部、第一伺服电机以及第一螺杆;所述第一球状螺母部由所述主体框支撑,以能够绕着平行于轮胎径向方向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使所述第一球状螺母部绕着所述轴线转动;并且所述第一螺杆被旋入所述第一球状螺母部,并在该第一螺杆沿着轮胎径向方向的内端部固定在所述轴向移动装置上;并且,通过旋转所述第一球状螺母部,所述径向移动装置使所述一对保持单元与所述轴向移动装置一起在轮胎径向方向上向内或者向外移动。基于上述第三方面的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所述轴向移动装置包含支撑框、第二螺杆、 一对第二球状螺母部和第二伺服电机,所述支撑框固定在所述第一螺杆上;所述第二螺杆在其两端处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所述支承框支撑,并沿着轮胎轴向方向延伸,而且在其两端处分别形成有左手螺纹部和右手螺纹部;所述一对球状螺母部中的每一个均旋拧在所述第二螺杆上,并且与相应的保持单元相连;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用于旋转所述第二螺杆;并且, 通过旋转所述第二螺杆,所述径向移动装置使所述一对保持单元在轮胎轴向方向上朝向彼此移动或者彼此远离。基于上述第四方面的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每个保持单元均包含致动器,所述致动器用于使所述主滚轮和所述辅助滚轮朝向彼此移动或者彼此远离。基于上述第五方面的本专利技术第六方面,每个保持单元均包含推动装置,所述推动装置用于将所述主滚轮推向所述型芯的外表面,并且吸收胎面内侧形成表面、侧壁部内分侧形成表面和卷边部分内侧形成表面的不平整。基于上述第六方面的本专利技术第七方面,所述推动装置包含轴向推动单元和径向推动单元,所述轴向推动单元沿着轮胎轴向方向施加推动力,所述径向推动单元沿着轮胎径向方向施加推动力。基于上述第七方面的本专利技术第八方面,如果所述主滚轮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沿所述型芯的外表面的移动速度以S(毫米/秒)表示;所述型芯的外表面上沿轮胎宽度方向的任意两点之间在轮胎轴向方向上的距离以x(毫米)表示;并且所述任意两点之间在轮胎径向方向上的距离以Y(毫米)表示,所述移动装置移动所述主滚轮的移动时间Tn(秒)满足以下关系式Tn = {^(X2+Y2)}/S基于上述第八方面的本专利技术第九方面,所述附贴装置包含第一附贴装置和第二附贴装置,所述第一附贴装置用于将第一胎体帘布层片贴附到所述型芯上,所述第二附贴装置用于将第二胎体帘布层片贴附到在轮胎圆周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附贴装置间隔角度θ 1 的位置。基于上述第九方面的本专利技术第十方面,所述型芯转动装置包含转动控制器,该转动控制器用于使所述型芯从第一附贴装置转向第二附贴装置;使所述型芯以角节矩转动,直至第二附贴装置抵达由第一附贴装置最初贴附的第一胎体帘布层片;以及,在第二附贴装置抵达由第一附贴装置最初贴附的第一胎体帘布层片时,转动型芯,使由第一附贴装置最后贴附的第一胎体帘布层片的下一贴附位置面对第二附贴装置。基于上述第十方面的本专利技术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充气轮胎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使用上述第一至第十方面中任意一方面所述的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来形成胎体帘布层。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通过使胎体帘布层片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介于主滚轮之间延伸的伸展部接触型芯的外表面,并且使每个主滚轮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依次经过型芯的胎面内侧形成表面、侧壁部分内侧形成表面以及卷边部分内侧形成表面移动,该移动装置在使胎体帘布层片的伸展部的长度增加的同时,将胎体帘布层片贴附到型芯的外表面。因此,所述形成设备能够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高度精确地贴附胎体帘布层片。此外,因该形成设备包含型芯转动装置,该型芯转动装置沿轮胎圆周方向按照预定的角节矩转动型芯,从而该形成设备能够高度精确地将胎体帘布层片顺次贴附在型芯上,而不必沿圆周方向移动保持单元。因此,上述附贴操作可以实现自动化而无需人力,附贴操作的效率也得以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胎体帘布层形成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通过沿轮胎圆周方向大致连续地布置矩形的片状胎体帘布层片,来形成用于充气轮胎的胎体帘布层,每一个所述胎体帘布层片沿轮胎宽度方向的长度大于沿所述轮胎圆周方向的长度,所述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包含:型芯,所述型芯具有分别用于形成成品轮胎的胎面部分内侧、侧壁部分内侧和卷边部分内侧的胎面内侧形成表面、侧壁部分内侧形成表面和卷边部分内侧形成表面;型芯转动装置,所述型芯转动装置用于使所述型芯以预定的角节矩沿轮胎圆周方向转动;附贴装置,所述附贴装置用于将胎体帘布层片贴附在所述型芯的外表面,其中,所述附贴装置包含移动装置和一对保持单元: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所述一对保持单元在每个胎体帘布层片的长度的中间位置两侧保持该胎体帘布层片;所述移动装置用于移动所述保持单元;每个保持单元包含:主滚轮和辅助滚轮,所述主滚轮能够绕着沿轮胎圆周方向的切线的轴线转动,并接触每个胎体帘布层片在轮胎径向方向上的外表面;所述辅助滚轮能够绕着沿轮胎圆周方向的切线的轴线转动,并且通过接触每个胎体帘布层片在轮胎径向方向上的内表面而将各胎体帘布层片保持在所述主滚轮和辅助滚轮之间;并且通过使每个胎体帘布层片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介于所述主滚轮之间延伸的伸展部接触所述型芯的外表面,并且使每个主滚轮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依次经过所述型芯的胎面内侧形成表面、侧壁部分内侧形成表面和卷边部分内侧形成表面移动,所述移动装置在使胎体帘布层片的所述伸展部的长度增加的同时,将胎体帘布层片贴附到所述型芯的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木克人鬼松博幸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