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酸冲击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17593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防酸冲击套,是一层2厘米厚的T形聚四氟乙烯内套,内衬在反应釜的加酸口,使硫酸不再直接冲击反应釜加酸口内的搪瓷层,使加酸口不再损坏,经实际使用一年多无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防酸冲击套
技术介绍
在一些化工物质(如萘系减水剂)的生产过程中因物料反应,需加入强酸,为了防腐蚀,有些企业选用内衬1. 5毫米搪瓷碳钢反应釜。但是在加酸的过程中,如图1所示,硫酸从硫酸阀13流出,经反应釜10的加酸口 12进入反应釜,由于硫酸的冲击,使反应釜10 的加酸口 12的搪瓷层很快损坏,需要更换反应釜10的釜盖11。一个釜盖价值一万多元,还需停产更换,对生产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酸冲击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酸冲击套,其中,所述防酸冲击套为一层T形聚四氟乙烯内套。所述的防酸冲击套,其中,所述T形聚四氟乙烯内套为2厘米厚。本技术所提供的防酸冲击套,为一层2厘米厚的T形聚四氟乙烯内套,内衬在反应釜的加酸口,使硫酸不再直接冲击反应釜加酸口内的搪瓷层,使加酸口不再损坏,经实际使用一年多无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加酸口内衬有防酸冲击套的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防酸冲击套,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防酸冲击套,所述防酸冲击套25是一层2厘米厚的T形聚四氟乙烯内套。如图2所示,在反应釜20的加酸口 22内衬本技术的防酸冲击套25,使得从硫酸阀23流出的硫酸不再直接冲击反应釜20的加酸口 22,防酸冲击套25保护了加酸口 22 的搪瓷层不受损坏。聚四氟乙烯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密封性强、高润滑不粘性、电绝缘性和良好的抗老化耐力、耐温优异,因此在加碱或加高温溶剂的加料口中,也可以内衬此聚四氟乙烯材料所作的内套。3反应釜20经改造后,在加酸口 22内衬防酸冲击套25,使硫酸不再直接冲击反应釜 20加酸口 22内的搪瓷层,使加酸口 22不再损坏,经实际使用一年多无问题。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防酸冲击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酸冲击套为一层T形聚四氟乙烯内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酸冲击套,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聚四氟乙烯内套的厚度是 2厘米。专利摘要本技术所提供的防酸冲击套,是一层2厘米厚的T形聚四氟乙烯内套,内衬在反应釜的加酸口,使硫酸不再直接冲击反应釜加酸口内的搪瓷层,使加酸口不再损坏,经实际使用一年多无问题。文档编号B01J19/18GK201997331SQ20112003047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8日专利技术者彭端雄, 王洪波, 赵利华 申请人:广东红墙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酸冲击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酸冲击套为一层T形聚四氟乙烯内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利华王洪波彭端雄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红墙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