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阀的气压驱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09406 阅读:4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气动阀的气压驱动控制装置,包括一固定座、一进排气管、一气压电磁阀及一气动开关压力调节管。其中该固定座内部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气道,且各个气道个别连接而互不相通;该进排气管设于该第一气道内并与一气压装置相连接;该气压电磁阀设于该第二气道内,供以控制该第一气道至该第二气道,及该第二气道至该第三气道间的连通;该气动开关压力调节管设于该固定座一侧并与该第四气道相连通。据此,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于一点胶机上而与一置胶容器相连接后,而可利用该气动开关压力调节管控制输入的时间气压值而调节出胶量,而故能提升生产效率及品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点胶机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体积小且能自动精准控制出胶量的气动阀的气压驱动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点胶机在工业上的用途相当广泛,例如利用胶体防止水气侵蚀,防止微尘对 IC、光电产品或精密电路的破坏,或可应用于SMT黏着技术以固定或保护PCB电子零件,或是用于半导体或LCD玻璃基板等的封装接着及LED萤光胶灌注,抑或是应用于涂布行动电话基板及按键点胶、电池盒点胶封合、汽机车零件涂布、五金零件涂布接着、定量气体及液体填充涂布等等。请参阅图1,为一般点胶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该点胶机1具有一基座11, 且该基座11的前方设有一控制面板12,该基座11上并设有可单向移动的一平台13,相对于该平台13的上方设有一支架14,且该支架14上具有一活动座15,该活动座15正面设有一气动开关胶枪16,使该平台13及该活动座15的移动方向相互垂直而达到双向移动的目的。但是,其占据的空间也比较大,相对也更加笨重。再者,该胶枪16与一气压源2相连接, 其间并具有一连接管路21,且该连接管路21上设置有一气体电磁阀22而提供该胶枪16所需的气压。由于该气体电磁阀22的体积大而不便于安装设置,且需通过该连接管路21进行连接,造成高压气体移动的距离过长,容易造成该气压源2的气压损耗,是以造成有反应时间不佳的原因之一。因此,有鉴于上述缺失,本技术的设计人提供一种一体成型的气动阀的气压驱动控制装置,以将气体管路整合于一固定座内,也能够缩小整体的体积及易于安装等特点;再者,由于本技术缩短了气体管路的整体长度,自然提升了机器运作时的反应速度,并可降低有效气压的损耗而达到节省能源的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一体成型的气动阀的气压驱动控制装置能搭配使用于各种置胶容器上,且其体积小、安装简易。本技术的次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气动阀的气压驱动控制装置,将气体流通的管路内建于该固定座内,进而缩短管路间的距离,而有节省能源及反应速度快等优点。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气动阀的气压驱动控制装置,设置于一点胶机上,而与一置胶容器及一气压装置相连接,其包括一固定座,其一侧具有一第一气道、一第二气道及一第三气道,该第一气道与该第二气道相连接,该第三气道与该第二气道相连接,对应该第二气道的该固定座的另一侧具有一第四气道,使该第一气道、该第三气道及该第四气道彼此不相通,该第三气道并与外界环境相连通;一进排气管,设于该第一气道内并与该气压装置相连接,而由该进排气管输入气体至该第一气道内;一气压电磁阀,设于该第二气道内,且该气压电磁阀具有一活动阀门,与外部的一电力源电连接后而可改变该活动阀门的启闭;及一气动开关压力调节管,设于该固定座一侧,且该气动开关压力调节管具有一入气口、一胶体流道及一调整模组,该入气口与该第四气道相连通,该胶体流道一端与该置胶容器相连接,另一端与该调整模组相连接,利用该调整模组以调节输入气压值与出胶量的比例。其中,该第三气道更设置有一排气管或是一消音器,而供以引导气流排出或减少排气时的噪音。在一实施例中,相对于该第二气道于该固定座的另一侧更具有一手动操作器,该手动操作器并与该气压电磁阀相连接,而便于在停电或需要手动调整时使用,供操作人员手动切换该气压电磁阀的启闭。再者,该气动开关压力调节管包括一外管、一底座及该调整模组,其中该外管具有该入气口,该底座内部具有该胶体流道而于其表面上具有一入胶口及一出胶口,该调整模组具有一顶杆、一弹力元件及一调整旋钮,该顶杆及该弹力元件设于该外管内,而该顶杆的一端设于该胶体流道内,另一端具有一阀板,该阀板及该外管间的空间并与该入气口形成连通,另该弹力元件一端与该阀板相顶抵,另一端与设置于该外管的一端部的该调整旋钮相连接,凭借该弹力元件与输入气压间以调节该胶体流道的出胶量。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该气动开关压力调节管的组装,该固定座相对于该压力气动开关调节管更具有一固定夹,且相对于该固定夹的该固定座上更具有一对固定部,而得凭借该固定夹夹持固定该气动开关压力调节管。附图说明图1为一般点胶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安装于点胶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操作时的状态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操作时的状态示意图(二);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操作时的状态示意图(三);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操作时的状态示意图(四)。附图标记说明
技术介绍
1-点胶机;11-基座;12-控制面板;13-平台;14-支架;15-活动座; 16-胶枪;2-气压源;21-连接管路;22-气体电磁阀;本技术3-气动阀的气压驱动控制装置;31-固定座;311-第一气道;312-第二气道;313-第三气道;3131-消音器;314-第四气道;315-固定夹;316-固定部;32-进排气管;33-气压电磁阀;331-活动阀门;34-气动开关压力调节管;341-外管;3411-入气口 ;;342_底座;3421-胶体流道;3422-入胶口 ;4323-出胶口 ;;343_调整模组;3431-顶杆; 34311-阀板;3432-弹力元件;3433-调整旋钮;4-点胶机;41-置胶容器;42-气压装置; 5-电力源。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贵审查员能清楚了解本技术的内容,谨以下列说明搭配附图,敬请参阅。请参阅图2、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安装于点胶机的结构示意图,及其操作时的各种状态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本技术的气动阀的气压驱动控制装置3设置于一点胶机4上,而与一置胶容器41及一气压装置42相连接,该气动阀的气压驱动控制装置3包括一固定座31、一进排气管32、一气压电磁阀33及一气动开关压力调节管34。其中该固定座31的一侧具有一第一气道311、一第二气道312及一第三气道313, 该第一气道311与该第二气道312相连接,该第三气道313与该第二气道312相连接,对应该第二气道312的该固定座31的另一侧具有一第四气道314,使该第一气道311、该第三气道313及该第四气道314彼此不相通,该第三气道313并与外界环境相连通。再者,该固定座31相对于该气动开关压力调节管34更具有一固定夹315,且相对于该固定夹315的该固定座31上更具有一对固定部316,而得凭借该固定夹315夹持固定该气动开关压力调节管 34。另外,该第三气道313更设置有一消音器3131,而减少排气时的噪音。或者,该第三气道313设置有一排气管(图中未示),排气管跟消音器3131属于同一种结构,唯一的不同点是消音器3131具有消音排气的效果,而一般排气管仅具有排气的效果。该进排气管32设于该第一气道311内并与该气压装置2相连接,而由该进排气管 32输入气体至该第一气道311内。该气压电磁阀33设于该第二气道312内,且该气压电磁阀33具有一活动阀门 331,与外部的一电力源5电连接后而可改变该活动阀门331的启闭。再者,相对于该第二气道312于该固定座31的另一侧更具有一手动操作器35,该手动操作器35并与该气压电磁阀33相连接,而便于在停电或需要手动调整时使用,供操作人员手动切换该气压电磁阀 33的启闭。该气动开关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动阀的气压驱动控制装置,设置于一点胶机上,而与一置胶容器及一气压装置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该气压驱动控制装置包括:一固定座,其一侧具有一第一气道、一第二气道及一第三气道,该第一气道与该第二气道相连接,该第三气道与该第二气道相连接,对应该第二气道的该固定座的另一侧具有一第四气道,使该第一气道、该第三气道及该第四气道彼此不相通,该第三气道并与外界环境相连通;一进排气管,设于该第一气道内并与该气压装置相连接,而由该进排气管输入气体至该第一气道内;一气压电磁阀,设于该第二气道内,且该气压电磁阀具有一活动阀门,与外部的一电力源电连接后而能够改变该活动阀门的启闭;及一气动开关压力调节管,设于该固定座一侧,且该气动开关压力调节管具有一入气口、一胶体流道及一调整模组,该入气口与该第四气道相连通,该胶体流道一端与该置胶容器相连接,该胶体流道的另一端与该调整模组相连接,利用该调整模组以调节输入气压值与出胶量的比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东亮
申请(专利权)人:奥马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