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09397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拉钉结构在对构件进行结合时,不会让拉钉结构的撞击部遗留在于构件内部,且不致产生套体的管部上缘于铆接后遗留一突伸的高度,有助于该构件产品结合的体积空间缩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一套体,包含一中空状的管部,该管部一端向外延伸有一抵挡部,该管部的另一端为一扩张部;一杆体,包含有两自由端,其一自由端包含一撞击部,该撞击部更包含一大于杆体直径的本体周缘,另一自由端经由所述的扩张部穿设于前述的管部与该套体结合;由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合至少两构件时,该杆体由另一自由端穿设所述的扩张部于通过该套体的中空状的管部时,该杆体的撞击部同时拉拔顶撑该扩张部变形而铆平,而完成构件的结合。(*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钉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拉钉在对构件进行结合时,不会让拉钉结构的撞击部遗留在于构件内部,且不致产生套体的管部上缘的扩张部于铆接后遗留一突伸的高度。
技术介绍
现有的拉钉,请参阅图7 图8,该拉钉包括有一杆体10及一套体20所构成,前述的杆体10上具有两自由端101、103,其一自由端101上承接有一撞击部102,该撞击部 102直径大于杆体10,该撞击部102与杆体10结合之间具有一颈部105,而另一自由端103 呈一平面部106,而套体20上具有一呈中空状的管部201,该管部201内部直径小于上述的撞击部102,另管部201 —端向外延伸有一抵挡部202。该颈部105的直径,一般为较小于该杆体10的直径,用以该杆体10的撞击部102拉拔该套体20的管部扩张203,以配合该抵挡部202结合两构件铆接时,该颈部105于所述杆体10穿过所述套体20的管部201后,所述的颈部105受一应力拉拔或绕剪断裂,而前述的撞击部102脱离杆体10,并掉落在所述构件中,恐将因此而影响该构建产品的性能或品质,操作者需再次的花费时间工序寻找或移除该撞击部,而增加工作时数及成本,工作效率较差而成本较高,实不符合经济性。请参阅图9 图10所示,如图所示现有的拉钉,包括有一杆体及一套体所构成,该套体其上具有一呈中空状的管部,该管部一端向外延伸有一抵挡部;以上述的杆体一端的平面部由套体的管部插入,由管部另一端穿出后,该杆体一端的撞击部即顶抵在套体的管部上缘,在拉钉填装于拉钉枪(图中未示)内部,对加工物拉拔进行铆合时,该拉钉的杆体被抽出,但所述的管部上缘仅被该撞击部外扩抵接该加工物孔隙固定,而该管部上缘仍然遗留一铆接后的一定突伸的高度,该突伸的管部高度对于工作物结构结合的体积空间缩小,尤其对于现行的精密仪器、渐趋微小的手持行动装置体积的缩小形成阻碍。有鉴于此,本技术的设计人遂针对以上的缺失,而进行研究改良,希望能够技术出一款较为实用的拉钉,据此,本技术的设计人乃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研究思考历经多次测试,终于研究完成本技术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缺失,避免缺失存在,本技术将拉钉结构重新设计,在本技术拉钉结构对构件结合时,不致产生杆体的撞击部留置于该构件的产品内部,可增加工作效率节省成本具有经济性。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本技术的拉钉对构件结合时,不致产生套体的管部上缘于铆接后遗留一突伸的高度,有助于该构件产品结合的体积空间缩小,提升精密度。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拉钉结构,包括一套体,包含有一呈中空状的管部,该管部一端向外延伸有一抵挡部,该管部的另一端为一扩张部;一杆体,包含有两自由端,其一自由端包含一撞击部,该撞击部更包含一大于杆体直径的本体周缘,另一自由端经由所述的扩张部穿设于前述的管部与该套体结合;由此,本技术结合至少两构件时,该杆体由另一自由端穿设所述的扩张部于通过该套体的中空状的管部时,该杆体的撞击部同时拉拔顶撑该扩张部变形而铆平,而完成构件的结合。较佳者,该撞击部穿过该管部的扩张部时,受该扩张部相对称的挤压应力,驱使该撞击部的本体周缘内缩形成一凹槽,而不需遗留钉头于组装构件之中。较佳者,该撞击部为一碟型结构,该碟型结构更包含一锥形底部,该锥形底部由所述碟型结构的撞击部的本体周缘向下渐缩而与该杆体连接。较佳者,该碟型结构的撞击部的锥形底部内侧为一中空的裕度空间,该裕度空间用以所述的撞击部的本体周缘,通过该管体的中空状的管部受挤压时具有较佳的变形空间,以增加拉钉结合构件时拉拔的顺畅性。较佳者,两构件对称的穿孔外侧各形成一向内凹陷的斜部。较佳者,该杆体、该管体的中空管部为圆形结构。较佳者,该拉钉选自具有延性或可变形的金属材料,该金属材料例如铝或铜或铁的任一种。在此,该拉钉的杆体亦可以选自可变形的塑胶材,来拉拔该套体变形、铆合至少两构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拉钉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拉钉结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拉钉结构使用状态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拉钉杆体通过套体状态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拉钉结构另一实施例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拉钉杆体通过套体状态剖视示意图;图7为传统拉钉结构(1)使用状态示意图;图8为传统拉钉结构(1)使用状态剖视示意图;图9为传统拉钉结构(2)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0为传统拉钉结构(2)使用状态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
技术介绍
杆体10 ;自由端101、103 ;撞击部102 ;杆身104 ;颈部105 ;平面部106 ; 套体20;管部201;抵挡部202;本技术;杆体1 ;自由端11、12 ;撞击部13 ;本体周缘131 ;凹槽1311、1312 ;锥形底部132 ;裕度空间133 ;套体2 ;管部21 ;抵挡部22 ;扩张部23 ;构件3、4 ;穿孔31、41 ; 斜部32、42。具体实施方式兹有关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详细说明,现配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如图所示本技术的拉钉结构,包括一套体2,包含有一呈中空状的管部21,该管部21 —端向外延伸有一抵挡部22,该管部21的另一端为一扩张部23 ;—杆体1,包含有两自由端11、12,其一自由端11包含一撞击部13,该撞击部13 更包含一大于杆体1直径的本体周缘131,另一自由端12经由所述的扩张部23穿设于前述的管部21与该套体2结合;由此,本技术结合至少两构件时,该杆体1由另一自由端12穿设所述的扩张部13于通过该套体2的中空状的管部21时,该杆体1的撞击部13同时拉拔顶撑该扩张部 23超过材料的极限强度而外扩变形,并抵撑该些构件铆合孔洞的一侧,而该抵挡部22抵撑该些构件铆合孔洞的另一侧,则所述的扩张部23及该抵挡部22于所述的两构件铆合孔洞两侧对称砥砺,并铆平该扩张部23于所述构件的一侧而完成本技术对两构件的结合。相较于现有产品,上述的撞击部13穿过该管部21的扩张部23时,受该扩张部23 相对称的挤压应力,驱使该撞击部13的本体周缘131内缩形成一凹槽1311。由上述可知,本技术拉钉结构对构件结合时,不致产生杆体1的撞击部13留置于该构件的产品内部,可增加工作效率节省成本具经济性。及本技术的拉钉对构件结合时,不致产生套体2的管部21上缘于铆接后遗留一突伸的高度,有助于该构件产品结合的体积空间缩小,提升精密度。该杆体1、该套体2在本实施例为金属材料,并采圆形结构,较佳者,该套体2选自中空的铝、铜或铁的任一种。该杆体1为选自实心或中空的铝、铜或铁的任一种。请参阅图5 图6所示,所述的撞击部13在本实施例中为一碟型结构,该碟型结构的优点为碟型的撞击部13由于杆体1受一拉力或一拉钉枪的拉拔穿过该管体21的扩张部23时,该碟型结构从本体周缘131部份推顶拉拔该扩张部23外扩铆平至少两构件结合, 而前述碟型结构的撞击部13的本体周缘131受相对称的扩张部23挤压应力,驱使该撞击部13的碟型结构的本体周缘131内缩形成一凹槽1311,可以顺利拉拔通过该套体2,并避免撞击部13遗留在所结合的构件产品中。该碟型结构的撞击部13,包含一锥形底部132,该锥形底部132由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套体,包含有一呈中空状的管部,该管部一端向外延伸有一抵挡部,该管部的另一端为一扩张部;一杆体,包含有两自由端,其一自由端包含一撞击部,该撞击部更包含一大于杆体直径的本体周缘,另一自由端经由所述的扩张部穿设于前述的管部与该套体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清耀
申请(专利权)人:协成国际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